zhangxiaoq
新闻,以前是最不喜欢看的。从小到大一直喜看动画片和泡沫剧。现今过了年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了,大人们常说我不懂事,我也常因自己脾气不好,或是不会处理事情而烦恼。一句“见识太少”终于让我找到了曙光,从此便开始喜欢上新闻。 对比以往,只读书确实让我懂了不少知识,也成为了学业上的佼佼者,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失败透顶的人。虽然读书也可以认识社会,但毕竟作家们歌颂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那我爱看的动画片,也是讴歌正义和善良,贬低和排斥邪恶势力。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我的心一直生活在洁白无瑕的云端,以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确仍然很幼稚。但我终究要与现实的社会接触,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没有绝对的公平,要想不吃亏就只能让自己成为强者。可惜当初的自己并不懂得这点,只是一味的抱怨,性格也变得恶劣。幸运的是,当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新闻拉住了我,没有让我滑向那个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底的深渊。 在看了新闻后才知道世界之大与我之渺小。新闻的内容很丰富,我的喜好也不尽相同,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下到人与人之间。我从一个个真实的例子中看出:“人的一些美好的品质:诚信、正直、见义勇为、智慧……对于这个社会是多么重要! 我偶尔也会对某某事件提点拙见,比如在某件事中,谁谁谁错了,哪里哪里不对。但时常也会发现自己身上有着相同的毛病。不过我相信这一切我可以改,毕竟我还年轻。 一个人需要时时反省自己,这样才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而对于别人的错误,更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新闻对于我的最大好处正是这一点。读着新闻,在大事小事中体会世态炎凉,感叹人间冷暖,开阔了胸襟,放开了眼界,猛然间醒悟,其实这也是种成长。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我要说:“以新闻为镜,可以知兴替,明得失,何乐而不为呢?” 
爱看新闻的老爸我的老爸今年三十一岁了,中等身材,体形匀称,不胖也不瘦。我的老爸喜欢看新闻,一到七点,他就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津津有味地看新闻。老爸看新闻的姿势可特别了,别人看电视总是随意地坐着,一边说笑,一边看电视,偶尔还会吃点东西。老爸却不同,他总是坐在相同的位置,双脚并拢,两手平放在双腿上,正襟危坐,从来不和别人说笑,嘴里偶尔会发出一点声音,听也听不清楚,你问他,他只是摆摆手,从来不回答。老爸长期霸占电视,一到七点,我和外婆就只有靠边休息的份了。老爸看新闻的时候我不敢惹他,那可是虎口里拔牙,会很难受的,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记得有一次,老爸正在看新闻,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三国演义》就要开始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客厅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实在没办法,我鼓起勇气,可怜巴巴地对老爸说:“爸爸,让我看一会儿吧,就一会儿,行吗?”“不行!”老爸头也不抬的回答。我经不住动画片的吸引,抢了遥控器,打到少儿频道,哈哈!《三国演义》果然开始了,我欣喜若狂,赶紧坐在凳子上,眉飞色舞地看起来。突然,我感觉自己居然腾空而起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回头一看,我的妈呀!是老爸把我提起来了,他提着我的衣领,把我“扔”到了沙发上,摔了个四脚朝天。老爸凶狠狠地说:“你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抢我的遥控器!”老虎已经发威了,我也不敢动了,只好可怜兮兮地等着……这就是我那爱看新闻的老爸,凶吧?
逆转新闻谁之过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舆论也借助网络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传递和舆论发酵的速度日渐加快,一个奇怪的现象——新闻逆转也越来越多。“男童误锁宝马车内,年轻妈妈拒绝砸玻璃”的新闻话题一出,群情激动,网友把矛头全部指向了“年轻妈妈”。的确,这新闻乍一看,让人有了“妈妈因为心疼车子而不愿救儿子”的想法,网友们则立刻将这一想法与道德问题相结合,开始指责那位妈妈“太狠心”。几天后,经证实,当时那位妈妈不仅没说拒绝砸车,而且和路人都尝试过砸车,只是没砸开。面对报道出的新闻内容,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谴责并无大错,最要为这位母亲的冤屈负责的是发布这条新闻的媒体。他们并未弄清具体经过便肆意报道,网友们只是根据他们的报道表达自己的情绪。从种种类似事件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对于舆论走向是起着最关键作用的“风向标”。对于新闻的逆转,往往逆转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记者的报道角度和结果。媒体短短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完全地转变舆论的方向。传统媒体有着岁月的积淀和民众的监督,面对新闻都比较谨慎求实。而一些新媒体则缺乏这些素养,仅仅为了求快,未弄清事件原委便报道,仅仅为了博人眼球,便夸大甚至改动新闻内容。甚至仅仅为了迎合观众喜爱“戏剧性”的口味而故意扭转新闻。还有如“老外被讹”事件,新闻发出者只是在“扶不扶”问题热议的氛围之下想当然地认为大妈在讹外国男子,并未探寻真相,即使最后新闻逆转,大妈被洗清,被舆论带动的网络暴力对大妈的伤害也是难以估量的。当然,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有媒体的责任,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或多或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众,尤其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应培养求证意识,面对有争议新闻,在确定真相之前,做到不盲目附和,不盲目扩散,不做假新闻的推手,更不要做“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只有不成为噱头新闻的消费者,才能断掉新闻逆转现象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