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毕业设计(论文)OFDM通信系统创思通信毕业设计论文参考doc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69亿户,普及率为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4%,意大利为65%,卢森堡为34%;当时,中国为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区别与联系:一、无线通信是点与点通信、移动通信是基于通信网的通信无线通信通常是两个电台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的交流,其通信的范围取决于通信电台的发射功率、接收机的灵敏度和使用的频率。在城区小范围的通信广泛使用超高频率的小功率通信电台(如调度用的对讲机);移动通信是通过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手机与手机并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手机到基站、基站到基站、基站到手机来实现信号的传递,由于移动通信网可以覆盖整个大陆的陆地(海洋是不便于架设基站的),所以移动通信可以不受手机的功率限制与移动通信网能到达的地方的手机用户进行通信。二、无线通信一般是单工、移动通信是双工通信 以对讲机类似的电台仅使用一个频率点进行通信,这就决定了要么处于接受状态、要么处于发送状态,这就一种单工的通信模式;移动通信的基站与手机之间的通信是使用上、下行不同的频率,这样就可以实现双工通信(同时发送、接受信息)。三、无线通信信息的开放的、移动通信信息是定向的对讲机的等无线通信的信息很容易被同频率的其他电台接受到,所以无线通信要使其他人无法听到,就需要进行加密处理;移动通信的通信通过通信网换后只有通信双方能听到,是定向的通信,信息较无线通信更安全、保密。四、无线通信频率利用率低、移动通信频率利用率高无线通信要求通信双方使用同一个频率,如果要长距离通信的话,为保证正常的通信,就要单独占用这个频率,频率的利用率较低;移动通信中只有手机与基站之间是无线通信,这就决定了移动通信中无线通信的距离较短,这样就合得频率可以重复使用。移动通信手段:1 无线通信系统。2 微波通信系统:频率在100MHz-10GHz的信号叫做微波信号,它们对应的信号波长为3m-3cm。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接入方法主要是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与码分多址接入CDMA。4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通信主要靠地面中继站传送信号信号优于卫星通信接收设备简单卫星接收设备庞大不便于移动 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一个手段。二者不具有谁包含谁的关系。在现代的移动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失去了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互联技术的支撑,移动信息平台就只能称之为信息孤岛,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