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1

远之远之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论文1200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int5963

已采纳
二、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   (一)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短缺,综合比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人均的1/3;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矿产和森林等基本生存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3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二)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一是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就医难、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我国有近1亿人没有获得医疗服务,有3000万贫困人口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800多个乡镇卫生院缺乏基本的条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人口的覆盖面不到10%。城乡卫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占人口20%的城市集中了80%的卫生资源。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1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中,中国排在188位。   二是农村教育严重滞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文盲人口为8507万,文盲率高达72%,基本上是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40%低于小学,48%低于初中。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十分低下,中小学危房面积3700多万平方米,全国尚有431个县没有实现“两基”目标。   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我国人口总量庞大,未来20年,人口数量仍将继续增加,劳动力人口在2015年以前也将继续增加,一方面,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另一方面,也使就业压力增大。200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3%,按国际标准,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已比城市更为严重。今后,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这一趋势将更加显著。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原有欠帐尚未完全弥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仍然狭窄;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强,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的比例不够合理,管理成本过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当薄弱;不符合规定的提前退休以及冒领养老金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在今后20年,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日渐高涨。而我国则是反倾销案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并已成为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损害最严重的国家。一些发达国家进一步构筑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阻止我国产品进入。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技术水平方面,大规模集成电路、精密机床、数控机床及大型加工中心、飞机和汽车制造以及冶金、化工、采油、采煤、发电等大型成套设备,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二十年的差距。在经营规模和效率方面,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外大中型汽车生产企业年产量均超过100万辆,通用和丰田更是分别达到400万辆。而我国汽车制造业布局极为分散,每个职工年生产汽车1辆左右,仅相当于国外的1/10左右。同时,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也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再从服务业来看,总体发展水平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竞争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现代服务业,如基础电信、金融、保险、咨询、会计、物流配送等行业,与国外相比,竞争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比如,2000年,我国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相当于GDP的2%左右(保险深度),远低于8%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首先,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1990年的8%提高到2003年的3%。与一些大国相比,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还是比较高的。其次,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比如,去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约50%、铜资源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解决。第三,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据统计,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这些情况都表明,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论文1200

175 评论(12)

jojodanw

中国经济在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四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依然不完善,中国经济的基础依然不稳固,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未来几年将是十分艰难的几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十大严峻挑战:一、出口制造业面临挑战。美国经济衰退已基本确立,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都只能暂时缓解衰退的速度,无法改变其趋势。这将对我国的制造业、出口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冲击。以广东、浙江近期的表现看,处境十分艰难,可以说中国的出口制造业业绩已经进入了几十年的拐点。二、中小企业面临挑战。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加重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中国已经进入成本上升期,成本相对优势正迅速丧失,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十分困难。三、国民经济面临挑战。CPI连续高企已成为全球趋势,目前尚没有明显降低信号,结构性通涨正逐渐演变为系统性通涨,石油、农产品、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大大拉高我国的战略成本,推高我国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下滑,国内消费难以刺激起来,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有可能落空。如果CPI超过10%,将可能出现新一轮抢购潮,经济面临大起大落风险,社会稳定将受到影响。四、外汇储备面临挑战。美元衰退趋势也已经确立,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正受到严重贬值的威胁。五、金融系统面临挑战。中国经济结构依然不合理,房地产泡沫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枚定时炸弹,一旦投机热钱抽逃,信心崩溃,房价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下跌,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信贷危机,银行业将再次陷入困境,金融系统风险将彻底损害市场的信心和流动性,国家艰难完成的金融业改革成果将受到严重损害。六、证券市场面临挑战。中国证券市场依然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上市公司我行我素恶意圈钱,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旦市场信心崩溃,中国又将进入熊市周期,企业融资、国企改革的功能将无法顺利体现。七、国际安全面临挑战。历史证明,美国一旦陷入经济危机,必然想办法把损失转嫁在它国身上,区域战争、局部冲突的风险正在迫近。八、和平环境面临挑战。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最近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抬头,科索沃独立是个标志性信号,而我国近期连续发生的疆独、藏独事件是全球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的呼应,如不加大对此的应对,将使国内经济的宏观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九、经济发展面临挑战。高物价、高房价、投资环境恶化、地方政府的政令不通、环境污染的恶化,正在严重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土壤,正在把外资驱赶出中国,大量的失业队伍随时会出现。十、改革成果面临挑战。人民币正面临大幅升值的风险,虽然可暂时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但却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几乎是饮鸩止渴,对我国的产业将带来致命的打击。历史一再证明,汇率历来是国与国之间政治博弈的工具,西方势力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将中国引入一场货币战争,击垮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击垮中国的金融安全,攫取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建议可从以下十个方面着力:一、改善宏观调控方式,尽快放松紧缩性金融政策,大幅提高存款利率,稳定贷款利率,尽快实现正利率状态,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企业资金流正常运行。二、大幅提高人民的收入,增强人民的消费信心,有效刺激内需,让利与民,放水养鱼,促进社会和谐。三、坚持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战略,控制中投公司等国家资本的对外投资冲动,回避国际社会的经济金融风险。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尽快实施石油、黄金、粮食战略储备政策,加大储备,采金、石油企业实施完全国有化,鼓励藏金于民,实施次级金本位政策,防范国际经济的剧烈动荡对中国经济、货币安全的冲击。预计在通涨背景下,全球石油、农产品、黄金等战略资源品价格几年内仍将持续上扬。五、尽快健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推广廉租房制度,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征收房产税,打击房地产投机需求,打击地方政府卖地GDP状况。六、宣布停止人民币升值,稳定汇率波动,回避国际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七、停止股指期货的推出,尽快推出创业板,防止证券市场大起大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八、坚决彻底地打击分离主义苗头,维护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健康。九、继续推进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大幅提高最低社会保障水平,未雨绸缪,防范低收入阶层、失业阶层可能引发的社会冲击。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痛下决心,尽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宜早不宜晚,彻底打破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桎梏,一劳永逸,开拓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
226 评论(10)

PureGenius

面临的四大机遇: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面临的三大挑战: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坏境空前严峻。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丛生,中国外部安全坏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
182 评论(15)

sweet布丁糖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着重强调的是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它的安全对象基本限定在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军事安全事物上,防御的是境外的军事威胁,以拒敌于国门之外为目的,准备战争和赢得战争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 从1980年至今,中国已经有24年的和平时期。林东博士指出,和世界上很多处于和平状态的国家和民族一样,“我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除了国家和军队要准备战争,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之外,地方政府、企业、大众与国防之间的心理距离、物理距离都很远,国民的国家危机意识淡薄”。 “然而,席卷全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改变了这一切。”林东认为,因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当今世界,国家和人民对国家安全的需求不仅大大超出战争和政治、军事安全范畴,而且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国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更来自内部。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转入和平与发展的轨道,大国间战争风险明显下降,世界大战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乃至大国之间的大决战时代消退,甚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这样的危险游戏也大大降温。因此,“传统安全观下的国防呈现战略松弛现象”。 “然而,这种松弛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国间的争斗并未消失,而是改变了形式,寻求以武力为基础的和平演变方式来谋求政治、经济利益,也就是外部对你施以军事威胁,内部对你制造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综合起来破坏主权、蚕食领土、控制资源,甚至颠覆政权”。 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威胁兴起,这使各个国家面对新的敌人,恐怖势力从社会内部发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虽然目前恐怖袭击的破坏力还没有达到战争损失的程度,但是它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撼和公众安全感的丧失已经不亚于战争时代。每个国家的社会安全都前所未有地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形势发生如此巨变的今天,林东认为,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重要而急迫”。 林东说:“‘新国家安全观’将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都纳入职责范围,极大地开拓了国防的历史使命,而这些领域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关联的。可以说,今天的国防不是同老百姓疏远了,而是拉得更近了。”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国家安全是个木桶,“新国家安全观”中的各个部分就是木桶上的木板,哪块木板低都会影响整个木桶的盛水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安全既离不开军队,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大众,国家安全就是每一个公民的安全。这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须从思想上实现从旧的传统安全观向拓展了的‘新国家安全观’转变,居安思危,心中长存忧患意识。”经济全球化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进步的方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成为影响国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安全所处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从政治方面来看,全球化进程使国家及国家主权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人们以绝对主权来衡量国家安全的做法出现了变化。从经济方面看,全球金融、贸易和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更多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从文化方面看,发达国家在文化信息的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传播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对他国原有的社会文化基础产生冲击。从军事方面看,军事安全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军事仍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手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国家安全观也在不断变动和调整。总的说来,一是安全主体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安全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而且向下延伸到了个人,向上延伸到了群体和国际(人类)。与此相对应,对国家产生威胁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二是国家安全从绝对变为相对,安全状况始终处于变动之中,国家安全程度的实现与国家实力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9·11”恐怖袭击事件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三是国家安全观正在由重视影响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向重视内部因素转变。冷战后,随着国际机制的成熟与健全,合作成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主要选择。从现实看,一国吞并他国领土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但一些国家因内部问题引起社会矛盾激化,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威胁,进而引发国际社会介入的事例却越来越多。 四是从提倡硬实力到提倡软实力。二战以前,军事、人口、资源等硬实力因素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主导因素,现在,民族凝聚力、国家体制、科技、文化、信息等软实力因素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是少数几个完全靠自身力量维护安全的国家,这决定了,领土、主权和军事等方面的安全仍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但我们也要看到,“9·11”后,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处于此涨彼消的变动之中,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把握好非传统安全问题,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注意掌握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25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