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9

118315773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专业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winklestar

已采纳
我怕不够写,还是请你到我的百度博客里来看吧

专业文化概论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276 评论(15)

meloncln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文化现象  《神灭论》  本草之学  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C A B D  C A A C 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CDE ABD BC ABCDE ACDE  ABCE AB 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广义文化  新石器时代  摊丁入亩  宗法制  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另外还有:
165 评论(11)

老鼠精

摘要: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有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她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
124 评论(12)

csjoseph

汉语副词研究 郭振 摘要: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有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她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 关 键 词: 来源 ;发展变化 ;语法特征 Abstract: The adverb is one kind of half empty half solid They can express the behavior, the movement or the nature, the condition degree, the scope, the time, the possibility, the denial function and so on, have certain glossary significance, can serve as in the sentence independently the accessory constituent,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it is approximate the full word; But it cannot alone express one material object, one kind of truth or one kind of real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has cannot serve as the sentence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Subject, predicate; Also cannot serve as the object, the attribute,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she with other each kind of function word nature Key words : Origin ; Development change ; Grammar characteristic 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1]。在这里我们把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名词性谓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的单音虚词或复合虚词的词叫做副词。副词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词组合[2]。本文根据上述标准,从汉语中副词的来源、发展变化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征和一些特殊用法为切入点比较系统地对汉语副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一 副词的来源 关于副词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的部分: 一 实词虚化是单音副词的主要来源 由实词本义直接引申虚化为副词。主要指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直接虚化为副词。 名词→副词(箭头前面的是本义,后面的是引申义。 下同) 早:早晨→很早、尽早、早点儿 A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古文观止-瘗旅文-王守仁) B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周书-召诰第十四) C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先秦诸子-儒-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D 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先秦诸子-儒-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E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先秦诸子-道-庄子-外物第二十六) “早”的本义只指“早晨”这一时段,如A,而例BCDE中的“早”并非指“早晨”这一时段, 而是“很早”或“较早”的意思。 首:头→首先、开始、第一 A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 B 初,吴王首反,并将楚兵,连齐、赵。 (汉书-荆燕吴传) C 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祗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清·袁枚-续诗品) D 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文心雕龙卷十三·哀吊) E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首”由“头”义引申虚化为副词,如A。人初生头先出,故可引申为“首先”、“开始”之义,如BCD。《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而E则是“第一”的意思。 动词→副词 滋:增益→越发、更加 A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B是以窦太后滋不说。(左传·隐公元年) C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孟子-告子章句下) D若能为旱,焚之滋甚。(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滋”由“增益”的“加多”义如A引申虚化为“越发”、“更加”如BCD。 c 形容词→副词 劣:弱、少→仅仅、刚刚 A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元-张翥-踏莎行) B释鞍就穴直上,可百余仞,石路逶迤,劣通单步。(水经注-渭水) “劣”有“弱、少”义,如A,当它转化为副词以后,仍存有这一语义;但已经不是对事物的形容,而是对动作行为的限定,如B。 数词→副词 A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汉书·终军传) B鲁哀公问舜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荀子·哀公) C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中庸-第十三章) “一”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向来指事物的本源,事物的统一体,在A中虚化为“完
323 评论(10)

云展晴空

地域文化与地域经济——试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此选题有利你今后就业,但你27日肯定来不及)
17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