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影
本文转自科学网,作者侯圣陶。当一篇文稿准备投出去的时候,作者们就像怀孕N个月的"母鸡"一样, 充满了喜悦, 和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的无限期盼。 即使没有公开的争论, 参与者们(尤其是学生们)都会认真的想: 我的大名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排在哪里, 在谁之前,在谁之后, 为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纵观历史, 因为作者排名顺序而引起的争论随处可见。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很多期刊在文章里都要求作者仔细“申报”每个人的贡献。 那如何确定作者的排序呢? 第一作者: 亲自动手做实验,试验, 分析部分结果,数据 (可以是与老板共同讨论), 写出文章第一轮草稿。 第一作者属于该项目的主要动手者, 多数是正在训练期间的学生(包括本,硕,博,博士后,甚至团队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但是, 这个实验, 项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设计的。 并列第一作者: 这个位置的作者, 其工作强度,参与程度,应该和上述第一作者几乎相同。 但要强调的是, 该作者一定要有对此文章关键的贡献。 其提供的数据同第一作者所为一样重要。如果拿掉该作者提供的图标论证, 此文章就不能在投到目标期刊。 由此可见, 该位置作者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第一与最后作者之间的作者: 即使这些作者, 只要名字在上面, 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数据的产生。 或者他们的数据出现在文章里, 或者他们提供本文极为关键的技术或材料 (这一点可能有争议, 很多团队把实验员的体力劳动, 以及别的实验室提供的制剂,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单里的贡献。本人不同意此做法, 要根据当时的商讨结果作决定)。 通讯作者: 往往排在最后。 该位置作者应该是制定蓝图的“导师”, 负责此项目财政的“财神爷”, 和亲手修改草稿, 并定稿的“作家”。 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 也有其实际的作用, 文章发表后, 一旦有“问题”, 或者要“获奖”, 该作者就是联系人。 要获奖还好办, 要是同行有问题, 该作者首当其冲, 要有能力回答, defend团队的工作。 倒数第二通讯作者: 该作者通常是另一个在不同单位的合作者。 其贡献几乎与主要通讯作者相近: 比如参与技术指导, 课题设计, 财政贡献, 文稿编写,修改。 重要的是, 文章中的内容,当主要通讯这不能denfend的时候, 该作者可以承担起部分责任。 看到这儿, 你应该明白了吧, 当你的导师要把名字放在你写的文章第一作者的位置的时候, 当你的主管行政的负责人一定要做通讯作者的时候,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把这面文章拿给他看。 最后, 祝辛勤的“母鸡们”,在产蛋的大道上, 愉快幸福, 高量保质。 
不用纠结这个了,在中国,作者顺序都是老板说的算,很多完全就不按贡献来,老板想抢第一作者,就算他没有任何贡献也是第一作者。反正这东西也没有相关部门管,谁有权谁强势谁就决定一作是谁。至于放在论文的什么位置,见该论文的模板。
列出作者和贡献者是起草手稿时需要完成的关键任务之一。作者身份的分配需要谨慎和明智,因为它对研究者的学术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我们讨论一下个人被列为作者需要满足的标准,这些标准基于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指南,如下所述:个人必须对研究工作的构思或设计作出重大贡献。个人必须在数据采集、分析和解释方面提供过重要协助。个人必须在起草手稿或批判性地修改手稿时作出贡献,并添加了知识内容。个人负责并对将要出版的手稿版本给予最终批准。个人对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果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必须将其指定为贡献者。其次,我们来了解如何确定作者顺序。通常作者是根据贡献的相对份额列出的,从贡献最高的到贡献最少的进行排列。第一作者通常是那些构思、提供智力投入、获取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并最后完成写作的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研究生还没有发展出良好的写作技巧,导师会协助撰写手稿,或对其进行实质性的修改。在决定作者顺序时,估算研究生和导师在项目(实验和起草手稿)上花费的绝对时间是很重要的。按照您在问题中列出的情况,您更有可能成为第一作者。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在含金量、作者贡献、承担的责任方面存在区别,如下: 1、含金量不同 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按位置评分依次降低 2、贡献不同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不仅为文章贡献了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文章的智力贡献)而第二、第三作者是按照贡献值大小递减的排列顺序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 3、承担的责任不同 第一作者通常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主要实验结果负责,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第二作者承担的责任也排在第一作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