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斋慎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还表现在政治、文化、意识、外交和军事上。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 和政治力量的彼此消长,一方面呼唤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合理调整,促成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展开互利合作,以使世界经济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同时,这种态势也必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等消极因素,经济和政治大国利用自身优势向外转嫁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明显加大;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枝独秀,国际上敌视和恐惧中国崛起的反动势力必然会利用各种手段制造事端,破坏和阻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从国内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加上国内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调整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讲,2009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各种因素的相互转化,又为我们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我们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增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提供了更多空间;而我国经济健康良好的基本面和不断发展的优势因素则为我们提供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果断决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围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投资、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而且随着情况的变化,这些政策措施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这些政策措施既有利于克服当前困难,又为长远发展打基础;既有利于扩大内部需求,又有利于稳定外部需求;既有利于调整结构,又有利于深化改革。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在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着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涨幅回稳、结构调整见效、民生继续改善的良好态势。而从发展的趋势看,我国率先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前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团结一心、坚韧从容;中国企业在重重困难下,勇于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善于化危为机,在发展中不断整固基础,拓展空间,创新求变。这些艰苦的努力,为我国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赢得了时机,争取了主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公众和企业也热切期盼着党和政府在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展现出更大的智慧、魄力和勇气。 因此,今年我们必然地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担起重任。通过两会,要使党和政府的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使之变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统一行动。党心民心的统一,政策和实际行动的统一,必将变成举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巨大力量。 总之,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在国际上紧紧把握住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在国内发展上坚持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重民生的发展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民众的愿望统一起来。我们相信,今年的国家一定会不辱使命,一定会肩负起人民的重托,一定能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谋好篇布好局。而2009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民一定会以辉煌的业绩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