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

zoucan201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美育论文1000字音乐写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职业教育学

已采纳
音乐鉴赏论文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对音乐鉴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学生身心素质和欣赏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音乐的发展到流行音乐的盛行,乐器的不同介绍,著名音乐家和著名音乐曲子的介绍等等不同的方面对音乐鉴赏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素质提高的 重要性做介绍。认识到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质。 关键词:音乐鉴赏 发展 品位提升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但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正如要实践就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音乐鉴赏不仅仅是会感受几首曲子听几首歌曲的事情,它是一门学问,需要从最基础的历史文化问题着手,这是音乐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人人都会听歌,但又有几个人能听出其中的门道呢?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古筝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钢琴的《命运交响曲》。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诠释有这深刻的体会。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大学美育论文1000字音乐写法

306 评论(12)

许文强1979

伟大民族的发展,不仅需要音乐文化的陶冶,也需要对广大民众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推进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音乐与人类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对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校所进行的音乐通识课教育就是一种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手段,可以起到缓解学习气氛、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是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原动力。   一、音乐素养的含义   对于音乐素养的理解,我们要将素养分开来解读,素是指音乐素养,养是指音乐修养,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的音乐知识功底,同时对于音乐还要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的陶冶可以使得人们感到轻松愉悦,缓解紧张心情,通过对于不同音乐作品的涉略,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品味,有助于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想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加强广大民众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地位   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当代的社会教育以社会需求以及人的实际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保障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当代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三、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的作用   1、通过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天赋,指导者人们社会活动的进行,世界上每一件物品的创造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体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高于知识,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知识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美育功能,高校通过开设音乐通识课让学生对于音乐节奏、旋律、曲式结构、表现手法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音乐创造者通过音乐作品与听众达成共鸣,使得听众能够对于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通过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有助于其创造力的的培养。   2、通过音乐通识课可以使得学生人格得到完善。音乐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通过音乐可以对于人进行教育,所以音乐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音乐是音乐创造者对于实际生活的反应,表达了创造者对于生活的实际领悟,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感情,通过音乐作品的传递于听众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使得人们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分辨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生活。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喜欢追求新奇事物,性格较为敏感浮躁,所以需要利用音乐对其教育,利用艺术的魅力对其进行熏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完善其人格,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3、利用音乐通识教育可以调节心态。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的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社会竞争极易对其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对其心理发展造成影响。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的不同,导致其心理成熟程度不一样,抗压能力也不一样。音乐通识教育可以利用音乐促进人脑半球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人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受到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的心理素质要优于没有受到过音乐教育的人,所以为了使得当代大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就必须开设音乐通识课,对其进行音乐熏陶,提升其音乐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四、当前高校音乐通识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单一。虽然当前大部分高校已经陆续开始了音乐通识课,但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较为随意,没有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在所设置的课程中,以西方交响音乐的欣赏为主,这是一种单一的课程设置,缺乏对于我国具有民族特色以及世界范围内优秀音乐的关注,只是关注一种单一的音乐形式,不能够对于音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当前从业与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人员大多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或来源于优秀的音乐表演团体,具有较为扎实的音乐专业功底,但是对于教育方面的知识却是尤为欠缺,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实际教学方面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大多数音乐教师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够对于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直接的传授,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3、缺乏课外实践。课堂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得到升华与发展,当代音乐教育知识注重于课堂知识的教育,不注重课外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没有展现特长的地方,打击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五、如何通过音乐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   1、引入新式教学手段。传统的音乐教学教学模式陈旧,打击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发展时期,引入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将原有的静态教学模式动态化,通过画面、声音的配合将教学内容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起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为后期的音乐学习提供原动力,提高音乐造诣,提升音乐修养。   2、大力推崇高雅音乐。通过对于高雅音乐的推广,可以使得当代大学生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落后的音乐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了,所以要大力推广高雅音乐,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追求,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大力发挥高校音乐教师的能动作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责任感,不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欣赏音乐作品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音乐通识课重视力度不够,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身专业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学会发现美,并将这种美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发展进行引导,逐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通识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 语   高校音乐通识课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大对于高校音乐通识课的重视力度,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在优秀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大学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
34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