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sikang
环境污染导致出生缺陷(如唇腭裂、痴呆、无头儿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则多少是一件新鲜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乔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发现,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区出生的女婴较多。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把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然后调查了从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在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女孩的出生比率为3%,但是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女孩的出生比率为3%。在比较了所有区域的男女婴儿比率之后,哈拉克等人计算出,如果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像空气更清洁的地区一样,前一地区应当多出生1180名男婴。 左右出生性别比例的因素有很多,并非仅仅是大气污染。对哈拉克的研究结果,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的泌尿生殖学家托马斯(Anthony Thomas)指出,哈拉克等人的研究并没有证明在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哪一种污染物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率偏斜的,也因此不能确定污染本身导致了出生性别比问题。比如,也存在一种可能,污染更严重地区也是更贫穷的地区,而经济的差异也可能是出生性别比出现偏斜的实际原因。 但哈拉克回应这种疑问时说,他的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发现了初步的直接证据。他们把雄鼠暴露于污染空气当中,受污染的雄鼠与雌鼠交配后,雌鼠生产的小鼠雌性就占多数,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多。同时,污染也使雄鼠的总体精子计数减少。这说明污染是通过影响精子发生作用的,这种影响导致了携带X或Y染色体的精子比率不同,由此才导致后代出生性别比的差异。 这一结果与此前瑞典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瑞典巴尔莫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如二恶英、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合物影响胎儿的性别进行了研究。他们抽取了瑞典149名经常接触有机氯化学污染物的渔民的精液,发现渔民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更高,且渔民接触的化学物质越多,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越多。这也意味着这些渔民的后代男孩可能比例更高。 然而,一项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似乎并不支持环境污染造成性别失衡———无论是哪一种失衡———的结论。瓦替艾林(Terttu Vartiainen)等人对芬兰250年的生育历史作了回顾研究,时间跨度从1751年到1977年。他们试图分析在这种时间长度下,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是否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变化。这个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似乎既让人放心,又令人吃惊。 从1751到1920年间,男性出生性比例一直在增加,也就是男性婴儿出生增多了。不过,在以后又一直在减少,但是有两个例外,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出现了男性出生高峰。 这项大型研究显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主要是杀虫剂、激素和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并没有显著影响到男女出生性别比,尤其是没有使男性出生比例下降。男性出生性别比的最初变化先于工业化污染出现的时间。回答者:xhbadmx - 秀才 三级 4-25 23:08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存活数量会发生明显变化。以下是环境污染的四个方面,包括酸雨、有害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富营养化,这些都对生物有害。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通过河流流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湖泊的酸化不仅杀死了生长在湖泊和湖泊中的植物,还威胁到湖泊中鱼类、虾类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了湖泊的食物链,最终使湖泊成为“死湖”。酸雨还会直接损害陆地植物的叶子和芽,导致农作物和树木死亡。如今,酸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酸雨的危害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严重。扩展资料: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6、机器噪音,电磁辐射,二氧化碳污染;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江泽民强调,要防治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导致出生缺陷(如唇腭裂、痴呆、无头儿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环境污染有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则多少是一件新鲜事。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乔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发现,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区出生的女婴较多。他们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把1700万人口的圣保罗市分成空气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几个区域,然后调查了从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婴儿出生记录。在空气污染最少的地区,女孩的出生比率为3%,但是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女孩的出生比率为3%。在比较了所有区域的男女婴儿比率之后,哈拉克等人计算出,如果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像空气更清洁的地区一样,前一地区应当多出生1180名男婴。 左右出生性别比例的因素有很多,并非仅仅是大气污染。对哈拉克的研究结果,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的泌尿生殖学家托马斯(Anthony Thomas)指出,哈拉克等人的研究并没有证明在被污染的空气中是哪一种污染物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率偏斜的,也因此不能确定污染本身导致了出生性别比问题。比如,也存在一种可能,污染更严重地区也是更贫穷的地区,而经济的差异也可能是出生性别比出现偏斜的实际原因。 但哈拉克回应这种疑问时说,他的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发现了初步的直接证据。他们把雄鼠暴露于污染空气当中,受污染的雄鼠与雌鼠交配后,雌鼠生产的小鼠雌性就占多数,而且比预计的还要多。同时,污染也使雄鼠的总体精子计数减少。这说明污染是通过影响精子发生作用的,这种影响导致了携带X或Y染色体的精子比率不同,由此才导致后代出生性别比的差异。 这一结果与此前瑞典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瑞典巴尔莫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如二恶英、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合物影响胎儿的性别进行了研究。他们抽取了瑞典149名经常接触有机氯化学污染物的渔民的精液,发现渔民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更高,且渔民接触的化学物质越多,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越多。这也意味着这些渔民的后代男孩可能比例更高。 然而,一项长时间尺度的研究似乎并不支持环境污染造成性别失衡———无论是哪一种失衡———的结论。瓦替艾林(Terttu Vartiainen)等人对芬兰250年的生育历史作了回顾研究,时间跨度从1751年到1977年。他们试图分析在这种时间长度下,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是否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变化。这个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似乎既让人放心,又令人吃惊。 从1751到1920年间,男性出生性比例一直在增加,也就是男性婴儿出生增多了。不过,在以后又一直在减少,但是有两个例外,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出现了男性出生高峰。 这项大型研究显示,工业化和环境污染,主要是杀虫剂、激素和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并没有显著影响到男女出生性别比,尤其是没有使男性出生比例下降。男性出生性别比的最初变化先于工业化污染出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