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jie888
爱情是时尚的,而婚姻是高尚的。 首先,顾名思义,时尚总是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抑或标新立异,抑或推陈出新,要求年年出新品,季秀有流行,于是变得多了也就只能更多地流于形式。就拿最有时尚意味的女性服饰来说吧:去年流行的是黄色,今年新潮的是橙色,变得只是颜色,衣服的料子还是那么几种;上月推崇的是露背,这月时尚的是低胸,变得只是裹的部位,彰显的依旧是露肉之“美”。所以,恕我直言,时尚多半是脆弱、短暂甚至是浅薄的,它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浮躁和盲从,由此看来,时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同时,也着实害人不浅(当然,时尚并非一无是处)。 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使我痛心疾首的是,我们有多少爱情中了时尚之毒。不知从何时起,爱情变得不再纯粹了,人们心中最初的那份对爱的忠诚和执著是这样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人们以爱情为砝码换取物质享受的欲望变得如此赤裸裸,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关于情感婚姻的时尚热:二奶、情人、老夫少妻、小三、闪婚和侨婚,它们有哪一个不是打着爱情或者人性的幌子去行贪欲之实呢?最为可悲的是这些原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里,这些越来越变味的爱情基本上已经拥有了时尚的所有特点,它们以一种浮躁盲从的心理去追求一时的虚荣和短暂的快感,而自身却是极为脆弱、短暂和浅薄的,然而它们却总是可以泪眼涟涟甚至是寻死觅活地陶醉于其中,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有所谓新的时尚来到,它们便可以破涕为笑,发出“原来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慨!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婚姻和高尚吧。 爱情为了追求时尚,它们可以不惜花上一个月的工资只为买一件流行的露背衫,草草地穿上不足一个月,时尚过去了,便一把扔进衣柜一隅(这种衣服捐给灾区都不好捐),不再问津了。然而,婚姻却完全不一样,它们会为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省吃俭用数月,会等到反季促销的时候再出手,并且穿在身上它第一个想问的却是问对方漂不漂亮。我不知道,由此看来婚姻相对于时尚的爱情来说到底是愚蠢还是高尚?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是婚姻比爱情更加务实,并且装着对方。 长久以来,大家对于爱情都有一个普遍认同,那就是爱情是自私的。其实,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都犯了一个以狭义充广义的错误,爱情的自私原本指的是不能把这份爱分给其他任何一个爱情之外的第三方,而时下有多少年轻人却自傲自大地把它理解成甚至演义成:爱情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甚至把爱情的对方也都包括在了本人行于自私的行列。然而,婚姻却完全不一样,婚姻懂得分享,它从来不离不弃,始终坚守如一,哪怕双方有多大的矛盾和分歧,它们也懂得“家丑不可外扬”和“床头吵架床尾和”。我小时候有这样一对邻居,他们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甚至还会动起拳脚。有一次,两口子又吵起来了,由于是半夜,把街坊邻居吵得都睡不成觉,于是有一个年长大爷冲着正在动手打女人的男人一顿责骂,哪知道却引来了女人的极大反抗,并且还说:“你这个老不死的,我们两口子吵架你瞎掺和什么啊?他打我,那是因为我先骂了他还先动了手!”大爷当场就闪了自己一个嘴巴子,无言而回。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这对夫妻两人都还健在,听老家人说他们还常常吵架,但每次吵架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吵闹之后都是更加为对方忘我地付出和恩爱。 当然,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很显然,它是对“婚姻高尚论”的一个最大的反证,但我无意于要和它分个高低,大千世界本身就是无奇不有的,我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决不能接受它的普遍性,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它较爱情和世态炎凉的相对比较下的高尚性,也许古人所言的“糟糠之妻” 和“犬马之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的爱情观 摘要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体验。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有其自己的诠释,并影响着一代代人。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切切实实的生活中的爱情,也许被限制在一定的思想规律下,不能用像哲学家们一样开阔的视野去看待爱情,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个体,我们的爱情观仍然有意义。并通过实现爱情使得生命更加完整幸福。一、哲学家眼中的爱情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道:在我们恋爱并试图交合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成了本能的工具,这是我们的原始本性,是自然的事情;但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至善,所以我们要超越肉体欲望的束缚去达到灵魂的存在。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欲冲动,是人类所有文明的基础,任何一种人类感情,都可以归结为性欲的不同表现形式。 叔本华认为,爱始终是盲目的,人类对于爱的追求最终将是“徒劳无功”的, 萨特认为,相爱的两个人都试图拥有对方,掌控对方,仅仅这一点,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感情的冲突,这种不可避免的斗争一直深植于亲密的、性爱的、爱情的关系结构中,这种观点最后发展成一种对于人们追求幸福的所有努力地普遍怀疑。 辛格从多元论的立场来看待爱这种现象。辛格认为,我们的存在天生就具有多样性,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单独限定我们的事务,因此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不同类型的爱。辛格“拒绝用任何一种先天的等级秩序为各种爱排列次序,也拒绝贬低这种或那种爱的价值”。 二、我看到的爱情 哲学家会考虑爱情的合理性及价值等等,但就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会按照受到的教育,整个大环境的规律来进行思考。爱情也是这样,我所能知道的是,恋爱从小到高中都是禁止的,被认为是不好的,只会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到大学以后,开始鼓励恋爱,大概工作几年之后,就该结婚了,主流是这样,如果与主流不一样,会被认为是不好的。 较为广泛流传的爱情观认为,爱情大体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亲昵、激情和责任感,而后又根据这三种成分的不同搭配将爱情分为七种:非爱情、喜爱、迷恋式爱情、空洞之爱、浪漫式爱情、伙伴式爱情、虚幻之爱、完美的爱情。完美的爱情大概是我们最向往的,但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就还未谈过恋爱的我来说,我能接触到的关于爱情的东西,大多是通过父母,朋友,还有就是大众传媒,如新闻、电视剧等。朋友中也有谈恋爱或者谈过恋爱的,有分有合,都是从一个人的嘴中断断续续地听到的,以至于对爱情感到很神奇,恋爱时一个人是怎么可以那么信任另外一个人,分离时的撕心裂肺之痛又是怎样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电视剧了,不是爱情电视剧,几乎每部作品出来都会有爱情戏掺杂其中,即使是抗战片。我想是因为爱情像饥饿时的糖果,会给电视剧增加一点甜味。电视剧会给我们描述各种有阻碍的最终在一起幸福生活的恋人,当然也有以悲剧为结尾的,也许有些太过美好而脱离现实。很普遍的情节是一见钟情,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为什么会一见钟情,但我们不能预知,就像丘比特之箭一样不能预知它的方向。在电视剧《九数少年》中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情节,一对很相爱的情侣,大学相识,毕业后,男生工作很忙,经常睡眠不足,但只要女生找他约会都会去,努力着清醒但是经常会睡着,男生也很感谢女朋友短暂陪在一起的时间让自己能够充满电再回去工作,因为忙所以约好的事情没来的也有很多次,然后一天男生浪漫地献花求婚,女生用花砸了男生就走了,无论男生怎么在女生门前哭着求女生都没有开门,两人就这样结束了。我们没法判断这到底是谁的错,男生在自己能够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了,女生却感觉到自己在单恋。也许就像这部电视剧里的台词说的一样,“男人和女人无数次吵架且渐行渐远的原因,即两者的语言不通”、“我们都在和外星人相爱”。 三、我的爱情观 从某方面来说,我比较赞同辛格的说法,只把爱情分为几个屈指可数的种类实在太无理了,那样许许多多的恋人,只把他们分为几种,那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看来,爱情像太极一样,男女生分别为阳阴极,然后组成一个太极,配合的恰好完整,而每个太极大致相同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 爱情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也应当具备一眼识佳人的智慧。还有有一句话如是说,婚姻最终是依照着两个人中的较平庸的那个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的所以很有必要明确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对于爱情,要做好风险控制,这是对于个人而言的;对于两个人呢,则一定要做好爱情的风险,质量的管理;对于婚姻的双方当事人都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来发展自己,来为爱情保鲜,为婚姻保险,才是符合道德层面上所谓的的义务和责任,我想更是是对于爱的全心投入,对于爱情的忠诚。 爱情是美好而神圣的,我们对爱情的渴求是统一的,不分国度,没有地域差异,我们都为莎士比亚笔下那因魔汁产生的奇异情愫而疯狂着。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敞开心扉,用最诚挚纯净的心灵去接受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