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instein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金融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经典金融经济学理论体系若干矛盾与重构思考 2、经济金融化与金融经济学的发展 3、汇率调整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 4、“国进民退”的五大后果——专访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5、对金融经济学的发展金融深化论 6、金融经济学十讲 7、货币金融经济学 8、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 9、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一个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考察视角 10、理查德·罗尔对金融经济学的贡献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数学描述及其在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 12、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13、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股票市场稳定研究 14、金融经济学教程 15、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于1990—2011年间《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关于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提示] 可以通过论述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防范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来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目标上的协调。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提示] 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存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提示] 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 [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的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 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 [提示]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所取得的主要进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影响;对进一步改革的建议;相应准备条件。 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选择 [提示] 要建立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体系,在选取指标时,需要考虑其可测性、客观性、及时性等要求。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提示] 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提示] 相对于前一题来说,范围要小一些,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论述。可以参考东欧、前苏联国家的经验教训。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提示] 主要针对中国转轨时期的特点,提出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传导机制、对传导体的要求等),可供选择的主要工具,对目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 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 [提示] 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 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机制的比较(及其启示) [提示] 通过论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机制,说明货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说明货币运行的惯性、经济运行的惯性,并得出货币管理的经验教训。
1、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非线性期望在金融中的应用:g-定价机制及风险度量 2、分形市场中两类衍生证券定价问题的研究 3、在机制转换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投资行为分析 4、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5、金融保险中的若干模型与分析 6、金融印鉴真伪识别新方法研究 7、基于区间分析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VaR计算方法研究 8、分形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9、离散时间随机区间值收益市场下的定价分析 10、金融学理论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转向整合 11、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12、金融模糊模型与方法 13、模糊数学在储蓄机构设置中的应用 14、金融市场中的时间变换方法及其应用 15、从数学走进生活的创新教育 16、为何经济学无法预测金融危机 17、金融资产的离散过程动态风险度量研究 18、论金融衍生工具及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9、基于VAR模型的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货币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21、在银行和金融业数据分析中应用数学规划模型 22、随机过程理论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23、金融保险中的几类风险模型 24、数学金融学中的期权定价问题 25、金融资产收益相关性及持续性研究 26、同伦分析方法在非线性力学和数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27、存货质押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研究 28、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及在泉州银行的应用 29、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理论探讨、金融创新与投资运营 30、量子方案的金融资产投资最优组合选择 31、房价调控的数学模型分析 32、基于小波分析的金融数据频域分析 33、非线性数学期望下的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34、竞争性电力市场中的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证研究 35、小波理论及其在经济金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36、四种金融投资风险介绍 37、扩展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研究 38、基于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的离群模式挖掘研究 39、华尔街的数学革命 40、辽宁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对城乡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41、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问题探析 42、金融危机之信用失衡 43、基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的成都金融人才需求预测研究 44、基于小波变换的金融时间序列奇异点识别模型与研究 45、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 46、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的探讨 47、金融发展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影响 48、基于金融自由度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反洗钱研究 49、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非对称信息博弈及基于Agent的SWARM仿真 50、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