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Pluv
一、关于议论文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中考对于议论文的考查主要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提炼、判定;对议论文论证基本结构的把握;论据的判定、排列与论点的关系,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味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二、关于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是纲,分论点是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之间有主从关系。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三、如何找出论点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明确;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段提出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只是论题,而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议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1)政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方式有: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后者是前文议论内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总结归纳。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论点(《敬业与乐业》一文,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另外开头提出论点还可以不加任何铺垫,开门见山地摆出看法,像《谈骨气》的第一句话即表明了全文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论点。如《想和做》,一开始先摆出想和做的两种错误现象,然后加以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联结问题。 (2)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 因此要加以排除。其次,用论据检验法。在排除论据以后, 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 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 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 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如果是,那么, 这一看法或这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 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 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 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 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扩展资料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阐明自己的观点1)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2)论点鲜明,具有观点性,句式为判断句,且不用修辞3)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论据→阐明论点1)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2)理论论据→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用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进行证明的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就是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3)论据是用来支撑论点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心论点
指示型中心论点寻找方法:一、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敬畏自然》,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然。 二、开宗明义,开篇亮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我的信念》《马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中心论点在开篇就闪亮登场。《敬业与乐业》首节末尾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使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揭示出中心论点。三、承前启后,中部显中心论点。《怀疑与学问》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提出中心论点:“怀疑不仅是……,也是……”《想和做》同样在中间部分揭示出中心论点。四、剥笋见心,篇末现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先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水到渠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伤仲永》在叙事基础上议论,表明作者看法。富兰克林的《哨子》结尾推出中心论点。包孕型中心论点如何寻觅:一、提纲挈领,拎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需要我们对分论点逐个加以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致女儿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都属于这一类。 二、追根溯源,推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看似不明显,需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才能总结出来,即分析这些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傅雷家书〉两则》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擒贼先擒王。” 只要我们把握住中心论点的内涵、所在的一般位置、它与论据的关系,就能够快速、精确地找到中心论点,“斩首行动”也就大功告成。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思想,是议论文的灵魂。判定一个读者是否读懂了一篇议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因此,在议论文阅读考试中,判定或者归纳某篇议论文的论点,始终是设题教师笔下永恒不变的考点。 一、从论题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论题是论点之母。有了论题,才会生成论点——因为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这其中所论述的问题,就是我们说的论题。 (一) 论题有五种常见形式 一是事件——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记录特定的人或物的具体行为。例如:2011年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邻居吴菊萍恰巧从楼下路过,她踢掉高跟鞋,冲上前去,用双臂接住了孩子。当时巨大的冲击力令她多处骨折并当场昏迷,但奇迹般地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二是社会现象——在一定的时间段,不固定具体地点,也不固定人物,这种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思想意识或社会行为。例如:当前,很多人觉得,只要能实现自己名利愿望,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不重要,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三是一个被谈论的对象——一个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例如:友谊、成长、勤奋、事业、幸福、金钱等等。四是并列几个对象——涉及事物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四个。例如:谦虚与骄傲;管理与效益;智商、情商与成就等等;五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初三学生的体育课到底该不该停?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进步还是倒退?人生幸福的核心是什么? (二)论题生成论点的角度 第一种论题生成的论点主要角度:(1)评价人物。例如:吴菊萍是时代标兵。(2)评价行为。例如:吴菊萍的一抱,价值连城。(3)剖析行为本质。例如:吴菊萍的救助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升华。(4)判定行为动因。例如:党性,让吴菊萍在关键的时候义无返顾地伸出了手;本性善良是救助唯一的理由;(5)剖析行为前提和行为的关系。例如:只有热爱生命,才能付出生命救助生命。(6)发出号召、倡导。例如:我们要立足工作岗位,学习吴菊萍的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1)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例如:无原则的追名逐利折射的是社会道德沦丧。(2)明确指出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危害的。例如:部分是非的追逐名利,严重败坏着社会风气。(3)从行为上做出方向性指导。例如:追求名利要遵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 第三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1)揭示这个对象的本质。例如: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高尚追求的基础上,并通过实践过程中彼此的接触、沟通、互助而生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2)揭示这一对象存在的意义或危害。例如: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原动力;贪婪会把一个优秀的人推向地狱。(3)指出获取或抛弃这一对象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具体要怎样做)例如:付出真诚,才能收获友谊;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才能获得幸福。(4)号召、倡导或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远离对金钱的贪婪,就远离了地狱之门。 第四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只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话深刻的揭示几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针对谦虚和骄傲——谦受益,满招损。针对管理与效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效益的多少。 第五种论题生成论点的主要角度:也只有一个角度,就是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语言完整,表达含义明确,不能做简单的是非回答。例如针对问题: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进步还是倒退?回答应该是——家长雇佣家政公司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是一种倒退,而不能直接回答——倒退。 所有的中心论点,都是针对论题提出来的。判定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要看你找到的观点,是否针对论题,由特定的角度生成——远离论题的观点,肯定不是中心论点。 二、从论点的基本属性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一)中心论点必须完整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句子上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整体表达的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不能是感受。 (二)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句子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三)观点必须全面。中心论点是针对论题提出的整个观点,观点的一个方面只能是分论点。 (四)观点必须正确、鲜明。即中心论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们阅读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议论文,其观点必然不会犯与事实对立或片面或偏颇的错误。 三、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一篇议论文,论点所在的位置也只有几个,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论点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通常有六个位置。其中,有五个位置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五个显性的位置按照从前到后的排列顺序是:(1)在文章标题;(2)在正文开头第一句话;(3)在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3)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4)在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5)在文章结尾 。一个隐性的位置是:通读全文,没有一句话能全面准确地表达作者的中心论点,但整篇文章已经把要阐述的道理阐述清楚,需要读者自己概括。 因为中心论点只有这几个位置,我们就可以到这些特定的位置去寻找中心论点。 四、从论点的“领袖”特征出发,判定中心论点 记叙文,主题是灵魂,所有内容都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是统领全篇的领袖。议论文,论点是灵魂,所有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证明论点服务,论点是统领全篇的领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服务关系的众向所指来确定中心论点。同时,作者为了确立自己的观点,在行文过程中,常常要反复强化,因此表达论点含义的句子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用来表述论点的核心词语会在行文中反复出现,关注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表意相同,只有表达形式不同的句子,也能较准确的帮助我们准确判定中心论点。 以上四种方法,单一使用,都不能绝对准确的判定中心论点。我们在判定论点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几条线的交差,找到公共点,这个公共点才是中心论点。 五、概括论点的方法 在文章中,没有完整的句子点明中心论点的时候,需要读者自己概括。这种情况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并列存在几个分论点,但没有中心论点。我们可以采用累加法概括或者综合法概括。累加法概括,就是把分论点各项叠加起来,只留下一个公共部分。综合法概括,就是把分论点各部分累加到一起后,看它们整体上说的是什么,再把这个整体和公共部分联系起来表达。另外一种情况是,全文既没有明确表述中心论点的句子,也没有明确表达分论点的句子,完全需要读者抽象概括。这种时候,我们要先找到论题,看论题是那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论题提出论点的角度和对应的方法进行概括;同时,我们要关注每一自然的总结部分,从中找到关键的词(揭示人物行为本质、结果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词),进行组合概括。
指示型中心论点寻找方法:一、落笔明旨,标题即中心论点。《敬畏自然》,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俭以养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然。二、开宗明义,开篇亮中心论点。开门见山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我的信念》《马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中心论点在开篇就闪亮登场。《敬业与乐业》首节末尾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使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揭示出中心论点。三、承前启后,中部显中心论点。《怀疑与学问》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提出中心论点:“怀疑不仅是……,也是……”《想和做》同样在中间部分揭示出中心论点。四、剥笋见心,篇末现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先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水到渠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伤仲永》在叙事基础上议论,表明作者看法。富兰克林的《哨子》结尾推出中心论点。包孕型中心论点如何寻觅:一、提纲挈领,拎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需要我们对分论点逐个加以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致女儿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都属于这一类。二、追根溯源,推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看似不明显,需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才能总结出来,即分析这些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傅雷家书〉两则》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擒贼先擒王。” 只要我们把握住中心论点的内涵、所在的一般位置、它与论据的关系,就能够快速、精确地找到中心论点,“斩首行动”也就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