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yyj
在结论中一般需要表述:1、理论价值:研究成果解释了哪些问题以及反映了哪些原理等。2、实际价值:实际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意义。3、同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对比,有哪些优劣、异同,做出了哪些发展改进。4、研究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结论部分的写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根据相关写作要求与实例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5个种类:1、归纳整合:对正文重点部分进行概括分析且突出作者的观点。2、趋势展望:在研究成果上,对价值、意义等方面引申出该成果未来发展的趋势,体现其生命力。3、事实对比:将本文主张与结论与事实作对比行程的结论。4、补充说明:对正文观点结论做更加深入的解释说明,使其观点更加清晰明了。5、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与研究成果相关的且尚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毕业设计是收费的,高分没有用的。。所以在这里通过分数别人给你。网上没有那么好心人。如果你需要购买现成 或代写 我们可以 帮你 ——————————————————————————2011-10-26eino1991
结论部分同摘要一样都要求客观性,主要就是简洁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说一下这个论题的在学术上的大致发展趋势,最好不要有类似呼吁或者含有主观性的文字。字数不用太多。
搜了一篇例文,供你参考化学揭秘:为何亚洲和西方饮食差异巨大 添加时间:2011-12-23 作者:康斯坦丁 来源:科幻星系 点击:117 【 双击滚屏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 字体:大 中 小 】 在衣食住行方面,除了吃以外,其它三个亚洲与西方己慢慢拉近了距离,正在与世界接轨。从穿衣来讲,在亚洲的大街来往的行人中,穿西服的比例己超过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家。在住的方面,亚洲的居住条件、均面积己大大改善,高档社区不亚于欧美。在行的方面,亚洲的私家车从质量来讲己接近欧洲国家的水平。唯有在吃的方面,亚洲与西方差异最大!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哪种原料。 欧美地区和亚洲地区的菜肴味道迥异。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分析数万份菜谱所用食材的化学成分,探索东西方烹饪艺术的差别,发现西餐多用风味相近的食材,而亚洲地区美食则尽量避免这一点。在西方,说到主食我们不免想起高热量食品,牛排,沙拉,火腿,土豆等,当然面包牛奶不可少。这些事物的烹饪方法都比较简单,但是营养价值丰富。西方人喜欢在食物中加各种各样的作料,比较常见的有黄油,奶酪,黑胡椒粉,咖喱,还有各式各样的酱,颜色各异,用途不一。西方人普遍比较肥胖高大,这与他们喜爱食奶制品和甜食有很大渊源。西点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味道香甜而不腻口,且式样美观。甜点一般在主食后食,甚至在一些下午茶中也得到人们的青睐。 烹饪讲究食材搭配早已有之,一名好厨师烹饪菜肴时定会考虑各种食材的味道,一些西餐大厨敢于将看起来完全不搭的白巧克力和鱼子酱配在一起,源于这两种食材含有一些味道相同的化学成分。剑桥大学的塞巴斯蒂安阿纳特带领研究小组,分析了世界各地烹饪常用的381种食材中1021种风味化合物,用这些化合物构图,查看各种食材有多少风味相同的化合物。 随后,研究人员查看“美食网”、“菜谱大全”和韩国菜谱网站“菜单盘”三家著名烹饪网站上56498道菜谱,对比北美、西欧、南欧、拉丁美洲和东亚地区美食,看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烹饪时如何搭配各种风味的食材。 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写道:“西方烹饪喜欢使用有许多相同味道的食材,但东亚地区的烹饪趋向避免使用同样味道的原材料。”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北美和西欧的菜谱更多地将相同风味食材搭配在一起,包括黄油、牛奶、鸡蛋、猪肉在内的13种主要烹饪材料出现在北美地区4%的菜肴中。以香草蛋饼为例,所用材料包括牛奶、黄油、香草、鸡蛋、蔗糖和小麦粉,其中黄油与牛奶一半以上化合物风味相同,黄油与鸡蛋、鸡蛋与牛奶、鸡蛋与香草、黄油与香草等都含有相同风味化合物。 而南欧和东亚地区的菜谱倾向于避免相同风味的食材,尤其是东亚地区,喜欢截然不同风味的原材料,譬如芝麻油和大蒜。两种食材相同风味越多,东亚居民烹饪时将它们搭配在一起的可能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