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9

jiesexux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收入与消费论文摘要部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by5

已采纳
关系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消费相应减少。所以,在同等的增收水平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最终消费越高。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附概念解释: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影响收入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收入与消费关系 摘要:居民收入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关键问题。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有助于解决经济体中因为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累积下的一些矛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 农村 可支配收入 消费 恩格尔系数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影响收入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2居民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收入与消费论文摘要部分

147 评论(14)

手机用户

在政治学上是这样说的,收入是一切消费的基础,收入决定消费的水平,而消费是收入的动力,消费可以促进收入,消费和收入属于辨证关系
353 评论(13)

kelinoo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不是由其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其永久收入决定的。
140 评论(8)

学雷

我国的城乡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这也导致了在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时必须划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但是消费水平却不能与人口比重呈正比。 2003 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47% ,但农村居民消费只占全国居民消费的 40% ,城乡消费与人口比重的差距为 07% 。虽然相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是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仍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从相对数水平上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程度基本相同,但比较基数及绝对数便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惊人的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 1978 年的 138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2351 元,增加了 34 倍。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 405 元增加到 9393 元,增加了 19 倍,年均增长比农村居民高出 84 个百分。农村居民消费的起点本就比城镇居民低,再加之增长速度又慢于城镇居民,那么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就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不仅体现在消费占有率上,同时也存在消费结构的差异。 1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与农村相比少 10 个百分点,于是城镇居民就能在文教娱乐、保险保健等方面投入更多,获得更高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品质。中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不断扩大,如果将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种差距将成为世界之最。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通过比较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旨在找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出现城乡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关于居民消费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34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