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3

Rookie8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地理论文总结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fssn2002

已采纳
季风与大气环流系统 人类有气象仪器记录的历史太短,不足以捕捉 气候系统全部的变率,更难以用来预测未来数十年 到数百年的气候变化重建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理 解其机制和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在气候系统中,由于季风的演化与变率对人类经济、 文化和生活节奏的许多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其研究 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亚洲季风受欧亚 大陆和印度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及青藏高原 的强烈影响,是气候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气候学上讲,季风区是大气对流活动最强烈的地 区,与热带辐合带密切相关,对全球大气的热量和水 汽传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通过地质记录来揭示 季风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对更好地 理解季风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背景,本期汪品先 [2] 的长篇文 章会备受欢迎该文似乎是首次从全球视野、从如此 漫长的地质历史的角度来回顾季风问题,是一篇权 威的综述汪品先 [2] 的主要论点是根本性的,因而是 重要的第一,他强调低纬过程在气候系统变化中所 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他把季风看作是一个 全球性现象,是热带驱动对全球气候发挥作用的途 径我完全同意这些论证,并与汪品先一样,认为气 候学和古气候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把季风当作区域现 象,而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来理解其行为的整体联 系这个问题当然也相当复杂,因而我亦想就此发表 一些看法 读者可在网页 - soon上看到一个对季风、原因、历史和位置的简短 介绍“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usem,意思为季 节这就是为什么季风的原始定义只包含盛行风系 统随季节变化的含义毫无疑问,最显著的季节性大 气环流变化发生在南亚和东亚正是因为与季风相 联系的降水的影响扩展了这个定义,把世界其他一 些地区也当作季风区后来,季风的定义逐步被扩展 到包括几乎所有出现在地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具有季 节周期的气候现象这显然说明了汪品先 [2] 把季风看 作是一个全球性的热带系统的合理性 当然,由于热带气候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 强调热带驱动并不意味着将热带气候从世界其他地 区孤立出来气候系统(在季节和地质尺度上)对太阳 能量的响应涉及到所有的纬度和季节,且依赖于气 候系统本身内部的反馈机制其中,水汽反馈作用在 热带地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太阳到达地球的 能量约有一半被热带地区吸收这就是不可忽视热 带驱动的原因当然,也不能忽视被冰雪覆盖的高纬 地区,尤其是北半球;那里的反照率与温度之间的反 馈亦很明显,季节变化的幅度亦相当大在涉及到重 要季节性变化的问题,如大气环流时尤其如此这种 复杂性的一个例子是高纬冰盖和中国东部降雨之间 的可能联系,有时显得出人意料 [3] 高纬地区地表反 照率影响太阳净辐射能的纬度梯度大小与季节特征, 它同地球自转一起,驱动着三胞平均径向环流 [1] 因 此,哈德莱环流(Hadley cells)的强度和位置趋向于随 季节波动,且最强的波动出现在冬半球由哈德莱环 流内来自南北半球的地表气流汇聚形成的热带辐合 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为ITCZ)强对 流区亦是如此热带辐合带根据太阳黄道的位置而 南北移动,尤其在冬至、夏至时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北部的季风有密切关系由上可见,热带辐合带不仅 与热带驱动有关,而且也与高纬相关热带辐合带的移动与位于亚洲大陆上的最大的季节气压变化也有 关系;冬季时在西伯利亚发育一个强高压,而夏季时 在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发育一个低压系统这就意味 着,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气压(和温度) 梯度亦不可忽视 在古气候天文学理论方面,汪品先 [2] 认为古气候 记录中的天文信号非常有助于理解季风历史行为的 物理驱动机制我完全同意他的这个观点这其中的 首要任务是在地质记录中检索天文频率Berger [4] 最 早计算了这些天文频率,并给出了它们的清单;在 2005年又给出了更详细的关于100 ka周期的来源 [5] ; 2006年论证了岁差谐波信号在赤道日照量中的存 在 [6] 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分析日照量驱动与气候系统 响应之间的关系其中,对日照量参数的选择需要格 外谨慎Berger和Pestiaux [7] 曾展示,一个季节内接收 的太阳能总量只与地轴倾斜度有关,而季节的长度 只与岁差相关因此,地轴倾斜度和岁差共同决定了 季节平均日照量和天日照量的特征这一点必须考 虑,因为不同的日照量参数在时间变化上具有非常 不同的表现特征 [8] 除了季风的全球视野外,汪品先 [2] 文章的亮点之 一是对久远地质历史时期季风的论述第四纪前的 古气候记录,使气候系统中长尺度轨道周期的研究 成为可能,也可以考察北极、甚至两极无冰时期的季 风行为尽管目前数据的局限性还不允许得出确定 的结论,但汪品先关于气候系统中的长偏心率信号 是否与长尺度季风周期有关的想法值得重视 要全面理解热带驱动和高纬驱动的相互作用, 科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这个目标,我完全同 意汪品先关于对热带驱动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中的 重要性给予更多关注的观点正是通过这种努力所 引发出的和谐与争鸣的结合,使我们不断前进

地理论文总结性

257 评论(12)

swxcb

节约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约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约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约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约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约001%),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环境保护 沙化: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再加上你的看法想法!就OK拉!
209 评论(14)

Fighting卝

2007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出 背景材料: 2007年,国内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气象局于12月1日至12月28日举行了“200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公众投票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20多万公众的关注。12月28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海燕宣布:经过上万公众投票评选,“2007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产生。 附:2007年度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 2、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区; 3、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 4、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7年来最暖的一年; 5、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严重; 6、罕见暴风雪袭击辽宁、山东; 7、江南、华南高温伏旱严重,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8、强台风“罗莎”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 9、城市暴雨影响严重; 10、南方地区发生1951年来罕见的秋旱这些都是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188 评论(9)

不忘初心?ω?

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也就是写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写得具体内容和建设祖国联系一下;第二部分,怎样学习地理;第三部分,总结一下,升华一下 阿甘
12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