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rui
论陶瓷之种类论近代陶瓷工业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以黏土作原料,搓成泥条盘筑成形后再抹光、装饰、焙烧而成。它们有红陶、灰陶、黑陶、彩陶和夹砂陶。红陶、灰陶的颜色是由于黏土中含有铁的成分和焙烧时火焰中含氧不同的自然条件所形成。夹砂陶、黑陶和彩陶是人们根据自己实用的需求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不断实践和改进中所制成的器物,虽然在原料的选择、加工、焙烧温度、气氛控制等方面还有其原始的一面,但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的便化、纹饰的组合设计加工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们可以选取一个形象用作纹饰母题,以二方连续的形式组成带状作为器物的装饰,也会用一个主题和几个相关的形象进行便化组合,根据器形设计成一个有层次的单独图案。用刻、划、镂空、描绘等方法装饰在器物身上,使它们成为既可实用又有观赏价值的美丽艺术品。这种艺术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们不仅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证实了距今七千多年前祖先们已经掌握黏土掺水后经高温焙烧可改变成坚硬牢固的陶器的技术,由此掀开了文化科学史上化学学科的第一篇章,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祖先们的社会生活,使它们成为我国史前文化史上最可靠的实物资料。在这些器物上,我们还能看到先祖们在制作这些陶器时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熟练的制作技术和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以及自由的创作精神,使这些器物与目前市场上的赝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黑陶有夹炭黑陶、黑皮陶和泥质黑陶,夹炭黑陶是在制陶的黏土中羼入植物茎叶的碎末或谷壳,搓成泥条后盘筑成形,用较柔软的草抹光胎面,再选择各种纹样组成纹饰,用刻、划、锥点等方法装饰在器物上,晾干焙烧后使它们成为坚硬美丽的黑色陶器。如河姆渡文化类型的双系夹炭黑陶罐(图1-1),这种黑陶的优点是在陶器胚胎晾干和焙烧时不易变形或碎裂,但胎质疏松,渗水性强,它们的黑色,只是在人们粗粗地观看时视觉上有一种黑色感觉,如果用放大镜仔细观看时,它的胎壁实际上是灰红色的,只是中间夹有未完全氧化的植物茎叶碎末所形成的炭的微小颗粒,它们粘附在器物胎壁内餐使器物形成黑色,这种黑陶,从目前资料看,它们在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中出现较多,如距今七千年多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但在以后的崧译、良渚文化遗址中就很少见到。 ……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点东西,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你可以去豆丁网下载《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下》,我觉得应该对你有帮助陶器是由质地较粗的且不透明的粘土(或加石英)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它的特点:易吸水,火候不高;而瓷器则是由高岑土(或名瓷土)烧制而成,它的特点不易吸水,火候较高,质地坚硬耐用。陶器的制作,早期多用于捏成,其后用泥条筑成法,将泥条圈起来筑叠,里外抹平;制成器型后,又慢慢地发明了一种“慢轮修整”的方法,使得陶器壁厚薄均匀,内部遗留有轮纹,但在制作多种不同性质的陶器时,又有采用加料烧制的夹砂陶和不加料烧制的泥质陶的两种做法,泥质陶多用于制作盛器,精细美观;夹砂陶多用于制作炊器,耐火,易于传热有便于熟食的特点。陶器的纹饰,由于模型制成后,在胎表面作均匀的拍打以便模型胚胎结实,拍打过的地方留下印纹,既是拍打的记号,又是一种装饰,于是乎就产生了陶器纹饰,常见的有印纹、锥刺纹、指纹、绳纹、刻划纹、方格纹、 纹、附加堆纹等。当陶坯在未烧以前,表面加以装饰,首先是抹平,用湿手抹平,使其表面平整光滑,但没有光泽;其次是磨光,当陶坯未干时,用光滑的河卵石或骨制器在表面摩擦,烧好后表面便会闪闪发光;再次陶衣,用较细的陶土,以水调和成泥浆涂在器胎上,便成一层薄薄的陶衣,颜色有红、白、黑等。其一,陶器是划分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二陶器是确立考古学文化的主要依据;其三陶器是鉴别年代的标准器;其四,陶器是人类生活情况的坐标;其五陶器是古代一座艺术宝库等。要知道,中国古代陶器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并且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生活用具之一,因此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可以称得上是鼻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道路是相当漫长的,一开始由原始陶器进化到硬质陶,再由硬质陶进化到釉陶,后来又在釉陶的基础上经过长时期的改进和提高,才出现了瓷器。从历史的角度看,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了生活质量,它是直接参与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品;从艺术的观点看,陶器是其它文物艺术的祖先,是原始艺术的典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先河。因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和文物性质,成为诸多收藏门类中的佼佼者,并始终得到高文化层次的收藏家所关注,这种评价并不为过。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收藏中国古代的陶器,乃收藏了文物艺术之母。”说得多么深刻而又形象。更有甚者,这些陶器尽管埋在土里几千年,今日得以重现,使我们不难从一个侧面可以管窥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历史
陶瓷考古不是陶瓷鉴定,有意学鉴定还是到社会上拜师较为有用。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做理论研究,真假还真不好说。
先看一些基础的吧。通论方面的有 张之恒的《考古学通论》张宏彦的《考古学十八讲》《史前考古学导论》冉万里的《汉唐考古学讲稿》。冯恩学的《田野考古学》具体到每个时代每个分区。又有很多方面的研究。20世纪发现与研究系列,比较多,涉及了很多方面。你还可以在百度考古吧的精品贴 藏书楼 里,有推荐一些博雅论坛可以下很多书,很专业。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