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ljl
让爱心焕发光彩,关于爱心为主题的班主任论文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再加上竞争激烈的环境影响,中学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如果不堪重负,将会对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就要洞悉学生的内心,用爱心温暖受伤的心灵,让他们扬起生活之帆,让他们释放出人生亮丽的光彩。 我所带的双语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孩子们的思想包袱很重。有些同学害怕孤独,害怕别人瞧不起,于是变得怪戾、暴躁、不合群;有些孩子因相貌平平而自卑、怯懦、失去了自信,以致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些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萎靡不振;有些孩子因家庭不合的影响而变得堕落。为此,我配合学校、家长,对症下药,从多方面用爱心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尊重人格,唤回少年本性 一个身心受到压抑和损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偏狭、猜忌、仇恨等不良心理,如果老师粗鲁地打击、奚落、嘲讽、指责,他就会象脆弱的小鸟,折断双翼,从此一蹶不振。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用自己慧眼洞察学生的心理,并耐心地教育他、帮助他,那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郑××同学,性格孤僻,爱出风头,上课时表现非常活跃,但回答问题的思路总令人费解。开学没几天,拿着小刀在教室乱挥舞,竟划破了一个女同学的食指,缝了四针。了解这些后,我预感这孩子有心理障碍,于是找他谈话,看到他充满惊慌、懊悔的目光,我没有急于责备他,而是先同他聊天,让他明白人人都有不足,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然后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看到老师真诚的目光,他倒出了自己的心曲:原来小学时他在一所私立学校,虽然他的学习成99Z绩出类拔萃,但人缘却极差,因而总是形单影只,没有知音。到了新的环境,他想改变处境,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让老师青睐他,故而有了上述行为。听了陈述,我先赞扬他敢于向老师说心理话的勇气,又指出他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还耐心地告诉他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必须用诚意去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最后,又给他调了座位,让他在宽松的环境氛围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该同学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心理障碍消除了,脸上的愁云也不见了。现在,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当融洽,也听不到老师们说他思路古怪了。想当初,如果我不尊重他的人格,简单粗暴地指责他“不正常”、“不可救药”等,在班上严厉地批评他,那他会有今天的进步吗?可见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如同雨丝。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么重要。 培养自信,迸发希望之火 自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智力、体力还是在做事的能力上,自信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其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就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 秦×是一位女同学,平时寡言少语,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整天郁闷不乐,上课从不举手回答,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满脸通红。究其原因,原来,她是以倒数几名的成绩进入这个优势班的,本身就缺乏自信心,觉得矮人三分。更主要的是,她相貌平平,个矮,又胖,用她自己在作文《我》中的活说“我觉得自己丑死了,没有一处长得顺眼……”,所以总怕别人瞧不起她,整天被自卑包围着。看到郁闷寡欢的她,我如坐针毯,找她谈话,又不知从何谈起,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很丑,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爱打扮,做事、学习也不上进,心理学家为了改变她,让大家每天对她说“你真能干”、“你今天表现不错”等赞扬性的话。一段时间,人们惊奇地发现女孩变了:她爱美、爱表现自己了。听了故事,秦××只是苦笑着。以后的日子,我上课有意识地叫她多回答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还让她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小提琴独奏,让她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信心。现在,她已经变得爱说爱笑了,周围也多了几个朋友,课堂上也敢大胆发言了。期末考试跃居中游水平。 实践证明,当学生失意时,老师上的鼓励、安慰和信任,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温馨,产生信念,迸发希望之火。 赏识优点,激励全面发展 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被老师赏识,其价值感、自尊感、满足感会油然而生,进而迸发出学习动力,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敦厚、结实的王×同学,生性活泼,对班集体的事非常热心,但开学以来,不尽人意的成绩一直困扰着他,各科老师也不停地抱怨,这些都令他心灰意冷,上课总是萎靡不振,作业拖拖拉拉,成绩一次次下滑。得知情况后,我心急如焚。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他表演天赋较高,擅长朗诵,于是就让他参加年级组织的诗文朗诵比赛,还让他从手势、眼神、语调等方面指导班里的其他参赛同学。当他在班里第一次动情地朗诵《我的哑巴妈妈》时,深深感染了同学们,大家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接着他获得了年级朗诵比赛的一等奖,这些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使他焕发了精神。在艺术月活动中,我又极力推荐他和班里的六位同学一起朗诵《七子之歌》,声情并茂的朗诵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本学期我又趁机让他当上了电教课代表,他工作非常积极,和老师配合默契,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些都给了他巨大的动力。这时,我又和他父亲联系,分析他考试失利的原因:一是上课不专心,学习浮躁,二是爱磨蹭写字速度太慢,每次考试要么做不完,要么时间非常紧张,没有检查的时间。于是,我和他促膝相谈,让他明白自己的问题,并给他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很乐观地接受并采纳了我的意见。现在,他已经克服了缺点,上课回答非常踊跃,成绩也在渐渐回升。 赏识学生的优点,等于给他一个支点,给他一个动力。 付出爱心,感化受伤心灵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对于表现异常的孩子要从其心理、生活环境等方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让他们迷途知返,找会自我。 班里有个叫小雁的女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很注重穿着打扮,每天穿着时尚、高档的衣服,经常和外校的一些学生在烟酒中消磨时光,在歌厅、迪厅中虚度光阴。为人更是玩世不恭,老师的话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次一次和她谈话,方知她原来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父亲忙着做生意,母亲顾不上管她,有时回家连饭也吃不上,久而久之,她连家也不愿意回了,经常穿着母亲的衣服找一些“朋友”在外面打发时光。了解情况后,我一次次地和她母亲交流思想,让她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一趟趟地和她父亲交流看法,让他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对于小雁同学,我更是呵护有加,一次次和她交心,把她叫到家里,用师长和母亲的关怀,温暖她破碎冰冷的心。扣子掉了替她缝好,衣服脏了帮她洗净,作业本用完了为她买好……一点点爱,一滴滴情,终于唤起小雁耐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点燃了她求知的欲望。她开始变了,变得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变得能正确对待周围一切了。后来她在中考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看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无私的爱心温暖冰冻的心灵,会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爱心会让孩子们有绚丽的人生,让我们带着老师的真诚,带着朋友的感情,走近学生,去了解他们,去感悟他们,去关爱他们,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多少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育人之法。从一踏上三尺讲台,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从中也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同时我又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今天,我结合几年来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模仿的榜样。如果老师随手扔短小的粉笔头,专捡好用的写字,学生就会学着挑选、丢掉短铅笔,扔去小橡皮,外壳破裂的钢笔不要……因此,为了学生,我们老师要言行谨慎,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郑重地向全班同学承诺:“孩子们,向我看齐!”就拿“师生问好”这一最简单的礼仪习惯来说。我首先把“见到老师先问好”变为“见到学生要问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居然向他们主动问好,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每一次的班级大扫除,我不是站在现场“指挥”,更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而是和我的学生一起挥汗如雨,老师这样,学生会不认真打扫吗?在教室里或校园中,我只要看见地上有纸屑,都会主动弯腰捡起来。还把喝完水的塑料瓶拿到班级积攒起来,孩子们见老师如此,也都纷纷效仿,有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见塑料瓶也不忘捡回教室。有一次,学校在操场上召开全校家长会,会议结束后,其他班的学生都带着家长陆续离开了,只有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满操场地跑来跑去,干什么呢?原来是在收集家长丢弃的塑料瓶子呢?不一会儿,郭双倩、崔文娟、王新魁等几个学生就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说:“张老师,你看我捡了两塑料袋的瓶子!”看着孩子们由于兴奋而变得红红的小脸,我笑了。这一行为,我们班学生已坚持三年多了,一周我们都能卖五元钱,其他班主任都说我是“大财主”。我利用这些钱为孩子们购买一些奖状、墨水、垃圾斗等。所有这些,不就是榜样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吗? 二、批评一个缺点,先表扬两个优点 “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告诫我们教育学生的班主任们,在教育那些“问题”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我的方法是-------要批评一个缺点,先表扬两个优点。也就是老师在批评孩子不对之前一定要注意先肯定他一、两点成绩,再批评他的缺点不足,效果会很好。因为这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自己的缺点,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是实事求是的,切记夸大孩子的错误,这是他们最反感的。 三、深深的爱,感动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世界上什么东西会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十几年来,我努力的做到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平日里,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每到干燥的季节,我还会“强迫” 孩子将自带的水喝完……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今年冬天天气极冷,几场大雪下来,路滑难走,一日,我手提皮包出门上班,一不小心一个趔趄,这时,我听到了人间最美妙的声音:“张老师,您小心点儿。”那声音带着急切,带着无比的关爱,竞使我心头一热。 又有一日,我推开教室的门准备上第一节语文课,刚要走上讲台,一双小手伸了过来,我低头一看,啊!是罗汉果。“张老师,这是罗汉果,下了课你就把它掰开泡茶喝,可以治嗓子,特别是您的咽炎。”当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当时,你就是给多少钱我也不会和他交换那个罗汉果的。那一节课,我的心情好极了。下了课,我给家长发了一条感谢他们培养了这么一个懂得爱的孩子的短信。不久,家长就给我回了信,这是孩子的母亲写的:张老师你好!要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你和孩子们一起六年了,为学生们付出的心血不比父母少,对孩子的了解堪比父母,是你的教诲使学生把你已当作了亲人,并学会了关心,懂得了爱,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家长。那天我因嗓子不适只是说了句罗汉果清嗓子,没想到孩子就马上说要给您拿去,孩子知道关心和爱我也很欣慰。其实有些父母养孩子不图回报,有时是会害了孩子的。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知回报的人对别人,对国家又会好到哪儿去呢?我经常会问我的孩子一句话:“我养你何用?”而孩子呢,每次都是在帮我做了一些事情后,得意地对我说:“看!你养我很有用吧!”读着家长给我发来的短信,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在班级里,我经常会肯定这种懂得感恩,懂得关爱的言行,孩子们也慢慢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不,2008年的鼠年春节,班级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给我发来了祝福的短信,我也一一给予了回复,虽然费事劳神,但我却乐此不疲。那种被关爱的感觉真好。 四、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我教的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班级标语就是:六一是我家,干净整洁靠大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而这个大家庭,要有丰富的家庭活动!在本学期,为鼓励学生增加语言的积累,我班的四面墙壁上,开辟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一张张习作、小报、资料等,都是学生的得意之笔,充分发挥自主,促进其不断提高!元宵佳节到了,在班里举行个“猜灯谜庆元宵”的活动,要求孩子们自制灯笼,并写上谜语,准备好糖果。一则展示谁的灯笼有创意,二则是瞧瞧哪个同学的灯谜写得妙。获胜的同学会得到棒棒糖一根的奖励。我们班葛畅同学自制的灯笼------小桔灯,获头奖。郭林之的谜语获创意奖。“三八节”到了,给妈妈和老师做一张贺卡。召开班级溜溜球大赛、篮球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等。多样的氛围,使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也十分愿意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之中了! 五、家校联系,帮助学生 带好一个班,只靠教师的工作是不够的,更应该得到家长的协助。因此,我认真阅读了家庭教育的多本书目,充实的理论支持,多种方法的掌握,丰富了我在具体实施环节的经验。每学期的班级工作中我都有目的地联系学生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个别家长培训班等。在个别家长的培训班上,我提议家长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采用冷却法:就是任凭孩子施展各种手段,只要不合理,家长就置之不理,使他的手段不能奏效,自讨没趣。几次下来,他就会认识到任性是无效的手段,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他就会放弃,而努力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要求合理化。这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关键,也需要家长横下心来,积极配合教育。公布老师电话,为家长24小时开通,我把它叫做,家校联系热线。这条热线方便那工作忙而不能到学校的家长,可通过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小手拉大手------父母孩子同成长”,在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我们班里的孩子要求每月读一本好书,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并让孩子在书后签字证明。孩子接到这样的作业很是兴奋,终于有一个可以管爸爸妈妈的机会了。最近,我针对目前离婚率较高的现象,我为家长推荐了《爱的五种语言》一书,没有买到此书的李皓旭同学的家长,焦急地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此书,他的孩子对他不按时完成读书作业,很是不满意,希望父母给他做个好榜样。坚持按要求读书的家长,纷纷给我写来了读后感,其中刘志鹏的妈妈在信中这样写到:我的孩子刘志鹏用了两天时间就读完了《青铜葵花》这本书,平时读书他总是在应付,而这次你叫他出去他都不出去。我也读了这本书,可以说,我是流着眼泪读完了这本书,您为孩子们推荐的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真希望我的孩子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是爱?该怎样去爱?如何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一定要把此书推荐给我们家其他人读。感谢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来自刘志鹏的家长。读了这封信,你还能否认: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吗?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班的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六、优良学风,塑造学生 身为班主任,抓好班级学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优良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学习上的表现。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多问,使学生养成善思好问的习惯。期末结束时,我会设立“勤学好问奖”。树立互爱互帮的风气,经常教育男生要像绅士,女生要像淑女,男子汉要保护弱小者。设立“绅士风度奖”和“淑女仪表奖”。久而久之,班级里男生欺负女生,以强凌弱的现象少多了,尤其是男生和女生发生矛盾,会被看作是很丢男人面子的事情,为男生所不齿。并在班级里下大功夫,树立一个班级人人读书的好风气------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五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每月写一篇读后感等。课下,打闹得现象少了,在教室里安静地读书多了。 记得著名青年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句诗: 既然选择了方向, 便只顾风雨兼程。 那么,既然我选择了教师,我便会义无返顾,一路走下去。“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
该认错时就认错 ——兼谈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 无论哪个学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定的后进生,有品行不端的“问题生”,有学业不良的“困难生”,还有品行和学习均不佳的“双差生”。不管哪方面的后进生,缺乏自信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往往是被冷落、遗忘的一族,同学不愿接近,甚至有些老师也不拿他们当“人”。表面上看,他们好象不思进取、与世无争,对一切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非常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尤其看重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对他们的看法。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爱和尊重的需要,后进生也一样需要阳光和雨露。班主任特别要防止自己无意或有意的言行,给后进生造成刻骨铭心的伤害,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习惯性地打开了电脑,查看一下邮箱里有无新邮件。里面的一封学生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是班里一个叫小T的学生写给我的。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张老师: 您好!这是我开学以来第二次上网,或许,在您的眼中,我已不算是个好学生。确实,我以前的行为是很疯狂的。但,我正在改正,从这个学期开始。给您写信的目的,是希望您还能将我当作一个较好的学生。从开学到现在,我尽量使自己各个方面做的好一点。课堂作业,我都按时完成了。但不知您对我的作业有没有疑问?如果您相信我是自己做的,请您上课时不要总是走到小L那就不再往后走。不知您那样做是有意还是无心的,但给我和小S的感觉是好象我们被抛到了世人所遗忘的角落,为什么您不来看看我们所做的答案呢?其他科目不谈,数学作业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完成的,而您或许还会认为我们是抄袭的吧!也许您那样做是在维护我们的一点尊严,如果您出的题目我们不会做,您走过来看我们的答案,会令我们很尴尬。是这样的话,谢谢您,不过,您大可不必这样,即使我们不会做,您过来了,我们虽然有些尴尬,但您却给了我们更高的尊严——在您心中,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那样的话,我们会更自信学下去。谢谢! 学生:小T 看完信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班主任的我,兼教本班数学。平时在课上做课堂练习时,我喜欢在行间来回巡视,以便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但我感到吃惊的是,我自认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无意中少向前走了两步,竟让小T产生了如此的想法。 对这件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当然也包括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我们在从事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你有没有放弃后进生,在你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吗?你看后进生的眼神有点冷漠,还是充满期待?你是否象对待优等生一样,关心着后进生的学习与成长?也许你会说,这些我一直都是很注意的啦,平时也竭力这么去做的,只是那一次我无意中疏忽了。但要知道,无意的疏忽其实也是一种伤害,甚至是致命的。就拿小T来说吧,要不是他给我发电子邮件,也许我始终意识不到自己的过失,小T恐怕因得不到我的关注和承认而从此放弃他已经开始的一些努力和尝试,就此沉沦下去,成为永远的“后进生”,我也因此变成“罪人”。每当想到这个,我就有点后怕。从小T给我的来信可以看出,虽然我上课是总是如他所说对他“视而不见”,但他仍然未放弃对我的信任,依然给我写了这封信,发出了一名后进生压抑已久的呐喊,此乃我的大幸,也是他的万幸。我对他的信读了多遍,觉得他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不就是多往前走两步,看看他的作业做的怎样吗?仅此而已。打那以后,我一改以往“吝啬”的做法,眼光扫向小T的次数多了,腿脚勤了,手捧他的作业本细看的次数多了,当然对其余同学也是如此。渐渐地我从小T的眼神中读到了满足和幸福,从他的言谈举止里看到了自信与成功,他的文化成绩已开始从全班的最后一名向上攀升,尽管幅度还不大,但已看到曙光。望着沉浸在希望里的小T,我着实体验到了做教师的甜蜜。 这件事看似已经过去,但我认为对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和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来说,仍有进一步反思的必要。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做到“目中有人”,无论其是优等生、中等生抑或是后进生。有后进生不可怕,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转化后进生的“心”,能否给他们更多一点的关注。班主任必须时常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动作、体态等,向后进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即老师是意识到你的存在的,你是这个班集体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不是游离于群体之外的“弃儿”。前面小T最终给我写信,其实就因我多次冷落他的缘故。其次,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班主任平时应当多留意后进生的一举一动,在他们自身出现一些“积极向上”的苗头时,要立即在行动上有所表示,并对他们加以及时的引导,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象小T在信中要求我将他当作一个较好的学生的看待,并埋怨我在上课时不走到他那边看他的作业时,实质就是转化他的最好时候,此时稍作努力,自会事半功倍。如果等到学生感到非常失望,忍无可忍到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提醒你时,那你就被动了,正象我碰到的那样。 如果说上面的“电子邮件”事件,我只是不露声色地借助行动来向一个后进生变相认错,那么在下面这件事中,我则是硬着头皮、放下架子,当面向学生说“对不起”了。 我班有个叫小J的女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排在倒数几名,还经常违纪违规。有一次上课前,我班的一位任课老师告诉我说,刚才他上课时教室最后一排有好几个同学睡觉。听到此事,我非常生气。下节课轮到我上时,我不问青红皂白、话里带话地将最后一排同学狠批了一通。恰在这时,我发现小J正低着头,凭借她以前在我心中的印象,我火气十足地冲她吼道:“小J,上课睡觉的肯定有你吧!”话音刚落,小J的脸色唰地变了,并把头伏在桌上。我暗想,我没有说错吧。然后,我就未再过问小J,开始了我的讲课。大概过了十分钟,我突然听到教室里发出了一阵东西撕碎的声音,定睛一看,原来是小J愤怒地把她的数学书撕成了碎片。我怕跟小J在课堂上发生正面冲突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就故作镇定地比瞅了两下,继续上课了。下课之后,我脸色铁青地回到办公室,接连喝了三杯茶,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随后找来了几个坐在小J旁边的女生,了解情况。从她们口中,我才知:小J在上那个老师的课时,一直是比较认真的,睡觉的根本就没有她。后来我又找了另外几个同学,作了进一步的证实。最终我认定,确实是我冤枉了小J,她之所以撕书,就是因为我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那天晚自修的时候,我把小J叫到了教室外面,和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向她郑重其事地表示道歉,希望她把课堂上的不愉快尽快忘掉,老师以后不会再这样草率行事了。其实这样做,我也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因为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当面向自己的学生“低头认错”。第二天,我又给小J找来了一本数学书,勉励她今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把成绩赶上去,并嘱她不要再撕书了,她均欣然接受。这也许是我的真诚感化了她,进而拉近了我和她的心理距离,使她意识到我这个班主任还是值得信赖的缘故吧。 至此,这件事就算基本过去了。但我处理这件事的影响还在延续,自那以后小J学习数学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上数学课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期末考试数学破天荒地及格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能也就是这个样子吧。“课堂撕书”事件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做班主任的决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后进生是有不少的缺点,但班主任是否应该受“晕轮效应”的影响,肆意放大他们的不足以致不在信任他们呢?是否在批评后进生时,就可以粗暴地不留一丝情面呢?我想,要是当初我能多一些信任与宽容,“课堂撕书”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以上两件事其实已过去一年多了,但却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今天才得以写出来,真有一吐为快的感觉。俗话说,“班主任工作无小事”。而如何正确地对待后进生,对班主任来说,可能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完的题。不过要记住,拿出行动来、真心实意地认错,有时会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