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囝古月
经典意义:不仅启了旧的封建主义之蒙,同时也启了新的个性主义之蒙。丰富的战斗实践经验,使鲁迅很早就成为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而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更能纯熟自如地运用这一武器,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在正面敌人作战的同时,抵制和反对种种机械论、庸俗化的倾向。现实意义:在思想与艺术,继承与创新,开放与自立,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上起到促进作用。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在日本医从文,就开始了他的唤醒民众,救国的光辉道路。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他的早期文言论文,和后来的风格差不多。早期的鲁迅受进化论的影响比较大,认为社会是进步的,青年人必定胜过老年人,所以他在青年身上抱了很大的希望,对社会进步有着信心。但他并不知道将来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但他的论文仍有重要意义,因为他的文章打击了封建旧势力,打击了宗法主义,针砭了国民的劣根性,还在破除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要价值和意义是唤醒国人反对封建的意识和爱国救亡的意识!然后是批判传统文化;传播、阐释西方有价值的思想意识形态为我国人所利用,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就指出了上述姑且叫做“西学为用”的价值观。最后在近代意识形态如日薄西山般即将落幕,同时现代意识和现代思想呼之欲出的中国20世纪初期,鲁迅先生率先拿起墨笔,投入到“新文化运动”的洪流当中,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值得后人传承的价值和贡献。上述是鲁迅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当然鲁迅的小说也包括在其文学作品类。与20世纪初期其他现代文学作家相比,鲁迅的小说淡化了情节且以人物形象为代表的小说作品要素更具有象征性,包括社会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理由相信,他的作品不是单层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作者心中在生活中提炼出的已有意象的叙述和刻画。 与同时期国外作家相比(毕竟鲁迅先生留过学,对西方文学知之不少),鲁迅的小说效仿其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写作特点跃然纸上,不同的是鲁迅的小说更加注重刻画典型环境和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因而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意义在于告诉广大学生朋友,某种情况下错别字能被称之为通假字
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痛苦与麻木。鲁迅的小说虽然到现在大家都不感兴趣,但在当时是开了一代白话小说的先河,让大众接近革命,接近现实。
对于当代我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写的文章与现代没有什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