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0

左手寒__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少数民族服装论文选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eepheart

已采纳
苗族服饰的特点体现在他们支系的称谓上,如白苗的“白”,花苗的“花”。关于苗族支系的服饰特点,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很早以前,苗族被一个使用刀枪的民族打败而逃散,记录苗族文字的典籍也大战争中大部遗失,他们为了保存一些尚存的文字,就把这些文字和他们原先的居住地、房屋、田地等都用蜡画在妇女的裙子上,这种种苗族就成了花苗;而没有在裙子上记录文字和地图、仍然穿着传统白裙的就叫白苗;还有一部份苗族,他们为了防止用刀枪的人把他们赶尽杀绝,就把穿裙子改为穿裤子,这些人就成了汉苗。从观赏角度来看,花苗的服饰最能体现其特点和制作工艺,她们的所有服装包括衣、裙、包头、腰带、绑腿及背包、背兜等,都绣满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图案的用色,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调,主色调在整个图案中所占比例很大。在图案构成上,较多地使用菱形、方块等几何图案和花边图案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放射状线条也较常用,每件绣品都由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组合而成。图案参差交错,粗看繁杂紊乱,其实它们的组合很有规律。 一、整体性 1、形式美的统一。少数民族服饰中,衣服与饰品相依相存,构成完整的形式美。少数民族的配饰造型与色彩在服装整体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造型一般大而突出,色彩在整体搭配中常常起到强调与对比的作用。 2、装饰性的统一。装饰是饰品的最主要功能。主体的审美需求是民族饰品发展的原动力与总体趋势。 3、实用性的统一。少数民族服制形式的产生常常是与其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服装中还有一类如披肩、背垫等等,因其常常与身相随,事实上已成为民族服饰的—种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实用还是审美出发都可将它归为饰品的一部分。 二、文化性 民族饰品的文化特征可以从宗教、社会与民俗几个方面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所佩戴的饰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着该民族原始崇拜的意义。苗族是蚩尤的后代,因蚩尤爱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头饰是牛头从草间花丛中冒出。苗女银角头饰中高高扬起的两弯水牛角,是苗族美丽至尊的象征,具有明显的牛崇拜的色彩:在戴上由银泡、银片组成的银冠后,还要戴上两支连在一起的银制水牛角,就象一个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条龙,龙头朝内,呈二龙戏珠之势。两支银角中间,有扇形银芒。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祭仪是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社会活动。祭仪活动中需要许多道具,服饰特别是配饰是道具中最具强化神性的物质实体。祭仪中重要角色巫师的形象便是由特殊而神秘的服饰体现,头部往往需要神秘面具或是夸张的头饰。民间的祭仪活动更多的则是演变为一种社交活动,而这种社交活动中的主角便是青年男女。少数民族男女交往通常以对歌开始,发展为互赠信物,信物常常是腰带、手帕、荷包等随身的饰品。 三、历史性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更是民族发展的“活化石”。民族配饰的历史性可以从象征性与地域性两方分析。 1、象征性。服饰往往可以反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逐渐消除,而配饰在财富的象征意义上依然十分显著。 苗族姑娘全身的银饰常常达二、三十斤,全身闪亮的银饰一方面使姑娘美丽出众,另一方面则是显示家里的富裕情况。 2、地域性。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构成特殊的文化环境,而历史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配饰在不同程度上都保持了民族历史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区亦有不同的表现。 四、民族配饰对现代服饰形式的启发 少数民族服饰的这些“附加物”丰富多彩,它们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更具有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或缺。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历史、爱情等象征意义。 配饰为民族服饰增辉添彩,成为民族服饰的精华,服中有饰、饰可成服是民族服装的一个特色。而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嬉皮风格,到近几年再度燃起的民族风格,配饰对服装风格个性的强化作用越来越突出。比如表面斑驳而陈旧的镶有天然石头、珊瑚、动物骨头的充满异域风情的银质藏饰,平实的材料散发出浓烈的古味、土味,将现代时尚与异族风情搭配得完美而协调。从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中,我们应进一步挖掘设计灵感,在民族风格的大前提下创造符合潮流的新的穿作风格与新的搭配形式,将中国民族风格发扬光大。

少数民族服装论文选题

159 评论(13)

199411073612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时装设计》内容简介:少数民族美术是我国民族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艺术学与民族学学科的建设中始终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高等美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门领域。我国少数民族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当代艺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少数民族原生态艺术保护等众多领域的建设发展,其教学与科研成果也是支撑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周莹,黑龙江牡丹江人。2000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获服装艺术设计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获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主修服装设计;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设计作品除曾多次在“真皮标志杯”全国裘皮革皮服装设计大赛、中国服装设计电视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外,还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多次参加中国北京、香港及意大利米兰等地的时装贸易展。多次应邀远赴意大利、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服装市场调研、学术交流和访问。2005年应邀赴丹麦哥本哈根的SAGA世家皮草设计中心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曾在《北京皮革》、《服装时报》、《中国服饰报》、《纺织信息周刊》、《服装设计师》、《时尚一中国服装》、《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专业报纸和杂志发表了数十篇专业文章,并被多家媒体引用或转载,部分文章入选专业论坛及全国专业论文评选并获奖。主要获奖情况:2008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个人三等奖和团体一等奖2006年获得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党员”称号2005年参与编写《艺术设计服装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获得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论文《时尚裘皮服饰品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获得“中华杯”国际服装论文评选入围奖2005年设计作品《东风过》获得首届世界演艺服饰博览会民间民族服饰设计大赛国际优秀奖2003年论文《买得起的时尚》获得《裘皮革皮消费动向-技术变革引发新趋势》论坛征文三等奖2002年设计作品《轻触华美》获得第三届“黄金搭档杯”CCTV中国服装设计电视大赛优秀奖2001年设计作品《黑白显影》获得“真皮标志杯”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赛二等奖2000年设计作品获得“真皮标志杯”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赛二等奖2000年设计作品《绿野仙踪》获得首届“黎明杯”CCTV中国服装设计电视大赛优秀奖2000年北京服装学院优秀毕业生 绪论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服饰图案概述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时装设计应用研究价值与方法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概览第二章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基础第一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概念与分类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审美特点与应用意义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第三章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形象塑造与时装设计第一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造型特征及手法与时装设计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造型题材与时装设计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组织形式与时装设计第四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构成形式与时装设计第五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装饰形式与时装设计第四章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色彩构成与时装设计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色彩心理现象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色彩创作原理与时装设计第五章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制作工艺与时装设计第一节 平面式第二节 凹凸式第三节 立体式第六章 时装图案设计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要领第二节 设计程序第三节 时装图案的分类设计第四节 现代时装图案设计的潮流趋势第七章 民族主题时装设计第一节 民族主题时装设计概述第二节 民族主题时装设计第三节 民族主题时装品牌与设计师参考文献
19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