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9

Bingo一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多少个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123hai321

已采纳
暂无详细数据答辩通过率。为全面提升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5月14日,学校首次举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校级答辩会。副校长公丕国、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付俊范,有关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答辩组专家和指导教师参加本次答辩会。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6名毕业生被抽中参加此次答辩。答辩结束后,付俊范对答辩流程给予肯定,并就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答辩PPT制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公丕国从五个方面对各学院的答辩工作作出部署,强调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做到早研究、早积累、出真招、用实招,确保学校答辩工作各环节有序、顺畅、规范,不断提升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沈阳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多少个字

270 评论(13)

lucongge568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校级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 截止2014年7月,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千余项,获各类科技奖励百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0余篇。学校科技经费自2013年突破百万以来,逐步开展了重大课题支持基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沈阳工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约87万册,中文期刊306种,报纸32种;引进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沈阳工学院学报》是沈阳工学院举办的学术刊物。
303 评论(9)

ANDYHDS

随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逐步转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已经涉及到机械、电气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单领域、分散建模的设计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产品综合设计的要求。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虚拟原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并且将虚拟原型技术引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得到基于虚拟原型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以满足机电产品多领域交互设计的需求。本文基于SolidWorks和LabVIEW软件研究了虚拟原型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以LabVIEW集成的相关模块为纽带将SolidWorks和LabVIEW紧密联系,构建基于SolidWorks-LabVIEW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综合设计环境。其次,以直线一级倒立摆为例研究了机电一体化虚拟原型的数学建模、机械建模、电气建模、控制建模以及基于LabVIEW的控制算法的设计与仿真。最后,研究了基于虚拟原型机电一体化的仿真设计方法,包括机械、电气和控制等领域的仿真设计以及在基础上的综合仿真设计。将原来以LabVIEW集成的NISoftMotionforSolidWorks模块为桥梁的SolidWorks-LabVIEW联合设计方法进一步改进,使虚拟原型能够完成复杂系统的控制设计并且显著提高实时性和可视性。实例仿真实验表明,基于虚拟原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设计方法遇到复杂控制算法、实时性以及可视性等瓶颈问题,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开发成本,为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1]刘凯一级倒立摆系统设计与LQR最优控制仿真[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2(03)[2]韩亚军基于线性二次最优LQR的直线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2(03)[3]陈海霞,刘霞虚拟样机技术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03)[4]叶立永,卢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5]易杰,俞斌倒立摆系统的状态空间极点配置控制设计[J]电子测试2008(08)[6]张浩,冯长建基于Solidworks软件的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J]煤矿机械2004(09)[7]姜士湖,闫相桢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J]机械2003(02)[8]李瑞涛,方湄,张文明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J]机电一体化2000(05)
287 评论(11)

18751898599

沈阳工学院办学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规律,现已发展成为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相互支撑的应用型大学。学校设有机械与运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能源与水利学院、生命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7个学院;本科专业53个,在校本科生15866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四万余名毕业生。关于沈阳工学院的相关介绍:学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院精神,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化发展”的分类培养、分级教学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擅做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自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我校有30个专业接受评价,其中的22个专业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7个专业名列第二,1个专业排名第三。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辽宁省抚顺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设在我校),建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
147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