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0623
很多人一直都有这样的误解,学历史没什么用,历史也很好学。 那么学历史到底有没有用,又有什么用?我自己也曾经想过很多次。在看过不少书之后,我明白了,历史学的现实意义何在?我们学习也好做人也好,都要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得到启示。看起来是大话,其实也不尽然。未来的路很长,谁也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的。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其次什么人学历史有用,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有人说历史学是一门跟不上时代的学科,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生活中所发生的每件事在下一秒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我们的历史也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是与时俱进的。 历史学科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解决人们的幸福感问题,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高科技并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电饭煲哪怕是再高级的电饭煲煮饭都煮不出“妈妈的味道”。高科技和幸福指数不一定成正比。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以后都要终身去研究它,而是说作为一个学生起码要了解和掌握必须的基本史实。 
教学反思 截止到今天,我一共上了十三节历史课,在将近两周的实际教学,观摩其他教师上课,以及指导老师听评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我总结了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了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一)学生情况了解不足 这一点是造成我这一阶段教学工作失误的根本原因。由于自小在河北接受教育,了解得最多的也是河北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一开始设定教学的时候,便较多地体现出了河北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要加大对学习历史的投入。然而,在河北历史需要参加中考,这是两个地域最大的区别,而我却忽视了。 再加上长久以来我同高中生接触较多,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更多地偏向了高中历史课堂,内容很多很全面,这样恰恰偏离了出重生的学习特点。受到年龄、经验的局限,初中生对于一些专业名词、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接受起来并不容易,反而加深了他们的困惑,引起了他们的反感。 (二)课前备课准备不足 课前备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直接决定了你一节课质量的高低。最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常常出现不知道接下来课件上要展示的内容是什么,甚至有些内容的出现甚至会给我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以致于后来出现了课件带着我走,而不是我来操控课件的局面。 再有一点就是课前备课时,对于一些课外知识掌握不清要提前调查清楚。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时,我提到了“空包弹”这个词,结果学生就这个词提出了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 (三)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课上时间安排不合理就十分容易导致讲不完课。第一节课的时候,课前导入我用了十五分钟,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讲解课本知识再加上处理习题,往往就是一课书的内容要用两个可是才能完成,要么就是匆匆收尾,这样就无法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吸引力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和学生彼此简单地认识了一下。期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加上之前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出现了冷场,整个游戏环节几乎是我一个人完成的。由此,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一趟无聊的课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煎熬。 (五)讲课平铺直叙,缺少亮点 平铺直叙是我上课最大的特点。为了避免照本宣科,同时也为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我特意将课本上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力求面面俱到。这样非但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反而让我陷入了一个困境。整节课我都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虽然知识之间的衔接很紧密,但太过于笼统,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找不到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反响自然也不热烈,很显然,这堂课失败了。 (六)细节问题没能提起注意 细节决定成败,而我却常常输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 1、写字时笔顺不对,这一点指导老师和我的学生都曾给我提出来过; 2、上课时拄讲台,小动作太多; 3、经常忘记写板书,要么板书就是太过简单随意。 细微之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注意细节,也可以向学生们传递一个积极的态度。 教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每次上课学生的面部表情都会直接碰触到我的中枢神经。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吸取教训,努力钻研,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通过初一历史的学习,我接触到了祖国光辉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好好学习,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用的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化现设做贡献,传承祖辈的光辉事迹,开拓更大更好的局面,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从历史中,我看到了我的前辈们是怎么创新的,是怎么样为了祖国的灿烂文明为之奋斗的,当然里面有征战也有厮杀,我更看到了新时期和平的来之不易,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通过初一阶段的历史课学习,我认识到:1、我们不仅学习历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感悟历史,从历史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现象的丑与恶、历史人物的大智大勇等等。从中去仔细体会、欣赏,提高我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爱与憎就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感觉到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2、学习历史不仅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要开拓自己的视野,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运用多种手段搜集资料,这样就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加强对课本的理解,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成 绩。 3、学习历史不只是简单的对课本内容的记忆,还要学会对史实的综合归纳、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4、学习历史不只满足于对教材现有结论的记忆与理解,还应该有质疑的胆气,能够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新观点。要有创新精神。 5、学习历史不只是个人埋头学习,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 流,敢于与人辩论,在交流中会找到学习的乐趣,能多方获取信息,并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初一阶段学习历史课的感想,我会继续努力,学好历史,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你在自己扩展一点点就好了,看在我打了很多字的份上,请尽快采纳我的答案,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