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123
应该怎么写呢?你知道吗 
找到了一点,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随着职业教育课程逐步深化改革,各高职院校对“两课”教育越来越重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不是终身职业,它只是各种职业的预备队。但学生时期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他们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学生道德是建立在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是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方针相一致的。 职业道德的定义: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学习、提高技能;勇于竞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诚服务、文明生产;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等 不同职业会有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但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鉴定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 我院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1、 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就业指导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我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即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良好的应聘技巧;通过建立比较牢固的就业渠道和庞大的就业网络,形成一个值得信赖的就业指导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产生了定位和引导的灵活作用;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使学院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新需求,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到企业能够零距离上岗。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纠正学生中的种种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应聘技巧,毕业班在就业指导课上开展了"虚拟应聘",通过这种形式对各种择业行业和观念进行展示。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了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2、 职业道德培养需通过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技能大比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 在开展技能竞赛的活动中,我院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各项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特别是上海市举办的灰领技能大赛各项活动,来开展我院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既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专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及指导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我院非常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各专业学生毕业时都具有职业资格证,能迅速适应我国正大力发展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需求,以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快、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使原本模糊的职业技能问题有了明确清晰的标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学生知道如果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将丧失在本专业上岗或优先上岗的资格,这种紧迫感、责任感的形成对职业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3、 学生校外活动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职业习惯。 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社、等等,看似于与职业素质不搭界,其实,在作品创作中能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得到迁移的,是一种储蓄起来的财富,一直伴随着、支持着职业活动,并为将来踏上新的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讲艰苦奋斗的职业素质方面,我院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志愿者等具体活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如我院有一批学生在F1比赛时参与了志愿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肯吃苦耐劳,赢得了主办单位的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团委还举行了环境保洁、打扫流动教室等勤工俭学项目,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懂得了艰苦创业的苦和乐,体会了职业劳动的艰辛感和成就感。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形成的。这些基本规范所蕴含的品质:责任感、创新能力、艰苦奋斗的精神,职业资格意识、职业观,又都是可以通过“两课”、就业指导、技能竞赛、各项学生活动培养的。只要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到新形式、新发展对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这个就需要你切实的落实到你的自己的职业当中去,把职业生活化也是一个方面。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