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01886
最近看到许多同学为了找到大论文中的创新点是殚精竭虑,每天在教研室是如坐针毡,非常的痛苦。我个人觉得,创新点就像是机遇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李开复老师曾经说过,创新是需要积累的。在找到创新点之前,我们需要大量地阅读相关的论文或书籍,并反复地比较相关理论或模型的异同。如此这般,才能有创新的火花在我们的大脑中迸发出来!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将看过的论文都记录下来,以备以后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已经阅读了中文小论文106篇,英文小论文35篇,中文大论文(优秀硕士或博士论文)27篇。在写小论文或大论文的时候,我就将看过的论文记录拿出来再阅读几遍,发现彼此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对于有可能会产生创新点的论文,我会反复阅读,直至彻底理解为止。我写的小论文和大论文中的某些创新点,几乎都是通过比较相关论文的创新点中算法的相似性而得出的。因此,科学思维中的联想、类比等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也是很有用的。我就和同学开玩笑说,我一定要将《自然辩证法》多看几遍!
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认为找到创新点有以下途径:途径一将论文A的X理论应用于论文B的研究中
这种方法可以称作“移花接木”。例如,我在写大论文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对P2P网络中的搭便车者数目进行预测,而我在另外的一篇论文中了解到用灰色系统理论可以预测人口的多少。我一想,搭便车者不就是人吗?预测人口数量也就类似于预测搭便车者的数量,那么我就可以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我写的大论文中,这样一个创新点就产生了,剩下的就是进行大量的实验仿真来证明我的结论是否正确。
将不同领域中的算法互用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网络中的经典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
就是一例。这个算法本来是数学领域中的,网络研究者们将之应用在路由算法中。途径二参照A论文的X算法改进B论文的相关算法
这不是算法的应用,而是对现成算法的改进。例如,我在写小论文《一种基于云的加权信任模型》的时候,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读到了一篇小论文《基于云模型的信任评估研究》,里面就有两个算法,而其中一个算法与我读到另一篇论文《基于云模型的主观信任评估》中的算法很像,只是少了一个权值。我立马想到如果在此算法中也加入权值,那结果会怎样呢?于是,一个创新点就这样产生了,一篇论文也就写出来了。
大部分论文的创新点都是对算法的改进,因此,途径二用得最多。途径三将A论文的X模型与B论文的Y模型合并为C论文的Z模型
这种方法没有对算法进行改进,而是将两种模型合并为一种新的模型。在我写大论文的另一个创新点的时候,我已经建立了P2P网络的模型(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就差用一种算法来遍历网络中的各结点。这时,我阅读了一些算法的书籍和论文,其中有提到用模拟退火算法可以遍历整个网络。于是,我将P2P网络模型与模拟退火算法模型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遍历网络的新算法,并且用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切实可行。
该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在应用之前需要弄清楚两种模型是否可以结合,并且一定要有实验的论证。
以上三种方法是我个人在写小论文和大论文的过程中所采用过的方法,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并且也的确能够将创新点找到。对于硕士生来说,要发明新的方法或理论是很困难的,在我阅读过的论文中,没有一篇做到了。但是,对算法进行改进、应用或组合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要找到创新点,积累是关键,也就是我们要多多阅读、多多总结,并且保持一颗好奇和善于发现问题的心。
如果把找到创新点当作“黎明”,那么现在就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 
论文创新点获取渠道有以下几点:1、文献基础创新点需要大量相关背景文献的支持,所以文献的阅读和积累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文献不需要我们全部阅读,只需要精确检索与我们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即可。针对文献可查找相关领域的大牛,其发表过的文章,以及大牛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这些都是极具有参考价值的。每读一篇文献时,可做相应的笔记,去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这个观点的,通过什么研究方法证明了这个结论,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等等阅读文献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多阅读搜集和掌握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文献的内容,进行文献积累。有了一定的文献基础后,在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给予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创新点自然而然就会有角度去撰写。2、实验中获得论文创新点并不是突然灵感一现的,大多是通过做实验意外得来的。在实验室日常打杂时,要善于观察思考,通过实验思考这个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去改进?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面对实验不同的结果,会另辟角度衍生新想法,这也是写论文创新的一个切入点。3、多跟导师、学长学姐交流在论文撰写没有思绪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跟导师沟通交流,导师平日里阅读文献已成为工作习惯,并且对专业领域颇有研究,能够发表看法、给予建议,有效地引导你。除了导师以外,也可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对课题进行探讨、发表看法,在交流中获取有效信息,成为论文写作的好角度。4、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实际上是两个不同专业领域的交集。当自己对课题研究没有新的想法时,可以试着换个领域去思考,比如你是研究经济学领域的,可以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去研究,搜集交叉领域的文献,拓宽思维。
论文的创新点或者说灵感从何而来?可能看电视新闻有种想法,或是走在路上看到路人的一些行为,让你有种疑惑想要去解开它的时候,这时候可能就会成为论文的创新点来源。我们选择要做什么题目与方向,生活中经验是研究的泉源。论文究竟是什么?写一篇好的论文需要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从哪里获得?在社会学界里,我们的想象包含着看事情的角度改变能力,想象力就是社会学家与一般研究人员的不同处,可以让社会学家的研究更具有深度。至于激发社会学想象的方式有以下几点:第一点,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第二点,对于定义各种问题的词语或句子保持好奇的态度,可以解放想象力,查字典或是专门的书籍,找出关键与同义字,也可以知道这些用语的意义,只有知道术语或用词的意义时,才会从当中选到所需要的词语,不会再一成不变,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更精准的用字遣词。第三点,在思考之时可以将一般性概念逻辑性的区分为不同种类,学会分类技巧之后,往下更延伸就是将来论文有可能发展的方向。第四点,观察力、敏锐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第五点,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第六点,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最后一点,编写的方式也会影响到内容。依照一定格式,可以思考别人以后看到你的硕士论文,并且想要引用时,你希望以什么样的形式被引用。并且由此去思考,论文独特的论点是什么?而不是讲到最后都是一些前人所讲过的例证,这样写论文要做什么呢?有些人因为过于执着特定的题目与结论,对他而言,读硕士或写硕士论文,就好像去参加表演一样,他必须要有很特定的目标或特色呈现,而不是学某些东西。在挑选题目时可以把题目尽可能的缩小边界,尽可能的具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