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_yongjie
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小学生多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哪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哪些大人不会呢,为什么不再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不仅仅是国学,中国的精髓都应该理解。 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国的学识,某国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哲学为顶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读、品、学、通国学胜过多万卷书。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国学,但是我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不是只有国学,只要是中国历史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上面也分析了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都应该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体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 这两个国学,都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说是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学,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国学就是经典,这有得到国学的熏陶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 我有国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前国内掀起了空前的“国学热”,学习国学似乎成为国人的一种时尚。诚然,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然而,对于初学国学的人来说,到底该从何处入手,读那些书呢? 梁启超“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1.四书2.易经3.书经4.诗经5.礼记6.左传7.老子8.墨子9.庄子10.荀子11.韩非子12.战国策13.史记14.汉书15.后汉书16.三国志17.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18.宋元明史记事本末19.楚辞20.文选(萧统)21.李太白集22.杜工部集23.韩昌黎集24.柳河东集25.白香山集 胡适推荐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书目答问2.中国名人大辞典3.九种记事本末4.中国哲学史大纲5.老子6.四书7.墨子间诂8.荀子集注9.韩非子10.淮南鸿烈集解11.周礼12.论衡13.佛遗教经14.法华经15.阿弥陀经16.坛经17.宋元学案18.明儒学案19.王临川集20.朱子年谱21.王文成公主全书22.清代学术概论23.章实斋年谱24.崔东壁遗书25.新学伪经考26.诗集传27.左传28.文选29.乐府诗集30.全唐诗31.宋诗钞32.宋十六名家词33.元曲选一百种34.宋元戏曲史35.缀白裘36.水浒传37.西游记38.儒林外史39.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