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格式要求是多少字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3

小壹o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格式要求是多少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手机用户

已采纳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面对同一文体阅读的层次是很不相同的,乡间不识字的老太太和大学里的教授在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都会同情杜十娘,怒斥李甲、孙富。而不同在于乡间老太太没有教授更深入的从社会学、美学等方面去思考它的价值。读小说的人爱从小说中看“热闹”,这就是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而鉴赏则必须跳出“看热闹”的境界。明清小说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其魅力肯定不如现当代小说,只要看一看古典名著和小小说各自在柜台的行销量就知道了,而存在的读者群中基于“古典名著”去读的也远大于了喜爱的理由。为什么学生缺乏对古典小说的热情呢?古典小说包括明清小说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感造成了很大的阅读不适应,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就奇怪,宝、黛整天除了吃喝,就不见他们学习,也不明白宝、黛的爱情价值究竟有什么值得称道。这是清代作品,写于1757至1778年左右,距离不过三百年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学生阅读的困难首先来自语言障碍,虽然这些作品使用的基本为当时白话,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已基本上相当于阅读浅易文言文了。更大的障碍来自生活情景的改变,由明清到今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学生很难想象三五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甚至于每一个生活细节上都无法想象。学生对明清时代社会风尚、社会生活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真真假假戏说性的明清电视剧中,可*程度有限,有时甚至有错误认识的可能性。由此推出这样的结论是必然的,我们要鉴赏明清小说第一要务在于认识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封建的政治体制更加成熟、完备,专制主义更加加强。同时也正走向没落和衰败,此时农耕文明高度发达,而商品经济在富庶的地方日益萌芽,在城镇中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中一种有别于农耕社会的新的群体----市民阶层正在兴起。而同时属于这个阶层的思潮也渐兴起。如在清乾隆年间,山西就出现这样的情形,地方官员向皇帝禀告此地民风,第一流的子弟不再走科举之路,又往往都送去学经商,在明清小说中这样的离子当然就屡见不鲜了,如《白秋练》的男主人公,就是父亲不想让他走科举之路,转而经商,于闲暇读玩诗书引出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重商轻农甚至蔑视科举这样的思想,虽然是一种“叛经离道”,这种思潮虽然在冲击着封建体制的大局。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在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就会明白杜十娘为什么没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给李甲,直到被李甲出卖,十娘想用这些财宝去撬布政使老爷的家门,使他能接受自己,想用钱财打破封建门阀制度的壁垒,这种思想不但十娘有,《白秋连》中的女主人公被公公认可,原因也是白秋练善于玩期货,能预测物价跌落,一句话,能赚钱。社会生活的改变,使作家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迁。在思想文化领域受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崇拜圣贤,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潮兴起。这使得文学观念也有了新的特质。于是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具有草根文化特质的“忠义”的极力歌颂。甚至极有点个人恩怨色彩的华容道放操也被作为忠义精神极力推崇。而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的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而对造反作乱的农民起义的英雄极力歌颂。在《西游记》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那个自称“齐天大圣”公然叫嚷“皇帝轮流做”的孙悟空,而整个的《红楼梦》更具全身心的为那追求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反对包办的命运的宝、黛的讴歌。课本中选取的小说甚至片段里都包好着崭新的思想的因子,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杜十娘向封建伦理价值的抗争,也看到杜十娘面对金钱对人性尤其对美好感情的冲击所选择的最为悲壮的投水作为她的最后的反击。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格式要求是多少字

302 评论(13)

慕沐牡123

1、《〈十日谈〉的狂欢化色彩及其叙事学阐释》,《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2、《近代科学小说论略》,《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5期转载。3、《重读〈晚清小说史〉》,《书品》1999年第6期。4、《掌故大师——郑逸梅》,《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5、《清末秀才王韬》,《文史知识》2000年第4期。6、《〈红楼梦〉叙事学比较研究》,《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7、《近代作家与笔名》,《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四期。8、《风靡一时的晚清侦探小说》,2002年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总第49号。9、《传统与现代转型中作家的职业选择》,香港《新亚学刊》2002年第1期。10、《近代中国本土原创侦探小说》,《齐鲁学刊》2003年第2期。11、《一篇关于李伯元的佚文》,日本《清末小说》2004年年刊,总第27号。12、《报刊的兴起与小说文体的演变》,韩国《中国小说论丛》2004年9月总第20辑。13、《试论早期〈申报〉刊载的文学作品》,《江海学刊》,2005年第12期。14、《一次失败的窃火:中国第一种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论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5、《〈聊斋志异〉西传第一文》,《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二期。16、《试论<聊斋志异>在西方的最早译介》,《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4月17、《宝玉何以被误读为女士?——评西方人对<红楼梦>的首次解读》,《齐鲁学刊》,2009年1月18、《作为海外汉语教材的<红楼梦>——评<红楼梦>在西方的早期传播》,《红楼梦学刊》,2009年11月
27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