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小兽
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学记》,是礼记之中的一章,做与战国晚期。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 》D《孟子》【答案】C【答案解析】《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更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译文:(执政者)思虑要合于法度,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亲近礼贤下士,宽容异己体恤百姓,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学记》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1959年6月上世界60年代开始,美国的计算机学术界就开始了虚拟技术的萌芽。1959年6月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克里斯托弗的一篇《计算机分时应用》的论文,被认为是虚拟化技术的最早论述。1974年美国计算机研发人员唐纳德说,“在计算机控制台上调试多个程序时需要对计算机的处理器和外设等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于是就形成了运行在硬件之上的一种专门管理和调度硬件资源的特权程序代码,这些代码主要关注硬件资源的时间调度安排,把硬件资源在逻辑上给用户的应用程序以虚拟的形式呈现了出来。”1960年美国的Atlas计算机项目,以及1965年IBM公司按照以上论述进行的一些列计算机项目试验,其中的“M44/44X计算机项目,定义了虚拟内存管理机制,用户程序可以运行在虚拟的内存中,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虚拟内存就好像一个个“虚拟机”。为多个用户的程序提供了独立的计算环境。随后出现的IBM 704、709等系列计算机项目,以及在这些项目上应用的时分系统CTSS,“超控代码(上段论文中提到的特权程序代码)”直接控制着硬件资源的分配和回收,这些资源包括前台后台工作,I/O接口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