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zen1101
题目 (居中三号黑体)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内容空一行) □□××××(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 小四号宋体,3—5个,各关键词间空一格 顶格、小四号黑体 ABSTRACT (另起一页,居中三号Times New Roman加黑,与内容空一行)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顶格、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黑 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正文空一行) □□一☆☆☆(空两格、小三号宋体)…………………………………× □□1☆☆☆☆(四号宋体)………………………………………………× □□2☆☆☆☆………………………………………………………………× ……………… □□谢辞(小三号宋体)………………………………………………× □□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 □□注释(小三号宋体)………………………………………………× □□附录(小三号宋体)………………………………………………× (目录中行距多倍行距,设置值为25倍,目录不标页码) 一□□☆☆☆☆☆(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 1☆☆☆(顶格、四号黑体) 1☆☆☆(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图1-2□□×××试验中心组织结构图 □□☆☆☆☆☆☆☆☆☆☆☆☆☆ (一级层次之间另起一页) 二□□☆☆☆☆☆(居中、小三号、黑体) 1☆☆☆(顶格、四号黑体) 1☆☆☆(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表2-3□□☆☆☆ ××× ××× ××× ××× ××× ××× (宋体五号,水平、垂直居中) ××× ××× ××× ××× (表与正文空一行) □□☆☆☆☆☆☆☆☆☆ 谢□□辞 (居中小三号黑体、“谢辞”两字中间空两格) □□☆☆☆☆☆☆☆☆☆ 正文(小四号宋体,内容限1页) 参考文献(顶格、四号黑体)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译音)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以上,编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编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注□□释 (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注释”两字中间空两格) □□☆☆☆☆☆☆☆☆☆ 正文(小四号宋体) 附□□录 (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附录”两字中间空两格) 要求:附录的有无根据说明书(设计)情况而定,内容一般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符号说明(含缩写)、计算机程序等。附录中有程序源代码的因篇幅限制可酌情考虑内容的字号。 
和“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必备部分,较有学术造诣的人士和专家历来都很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他们阅读一篇论文,往往先看“注释”和“参考文献”。从“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对论题所涉及的有关文献了解情况,特别是对有关问题研究前沿成果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所以,论文写作时,必须十分重视“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 -----------------------------------------------------------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 《题名》 ,《刊名》 ,××××年第 ×期,第 × 页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 《书名》 ,出版者及×××× 年版 ,第 × 页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 《题名》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 1〕 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 题名〔 J〕 刊名 , 出刊年 ,卷(期) : 起止页码 引自专著:〔2〕 作者 书名〔 M〕 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页码 引自报纸:〔3〕 作者 题名〔 N〕 报纸名 , 年-月-日(版次) 引自论文集:〔4〕 作者 题名〔 A〕 见 : 论文集编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 出版者 , 出版年 页码 引自会议论文:〔5〕 作者 题名〔 Z〕 会议名称 , 会址 ,会议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6〕 作者 题名〔 D〕 : 〔学位论文〕 保存地 : 保存者 , 年份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EB/OL]其他: [R]、[P]、[A]、[C]、[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