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shuo990
诗意何必苦苦觅寻诗意?其实,它就在你的身边。当你细心聆听秋雨敲打着窗户,那像弦乐奏出的均匀而美妙的声音;当你漫步在山间小路,流连于春天温馨的“花如绣,草如茵”之中;当记载了一生的风霜雨雪的面孔若隐若现地流露出笑意;当年轻的妈妈深情地吻了一吻怀中那张可爱的小脸蛋……似乎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诗意,或许,人们在无法诠释“诗意”的底蕴和玄机之前,旧已经被弥漫着诗意的空间所包围。诗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得用心深深地感受,让内在的情感、思想的境界无限投入、无限飞升,王维《山居秋暝》流泻出幽寂高雅的诗意,阿炳的《二泉映月吟》饱含着哀怨忧怜的诗意;《铁达尼号》的爱情诗意给人一种震撼心灵、轰烈奔腾的力量,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优美、细腻。红楼是诗意,西厢是诗意,鹊桥七夕是诗意,十八长亭是诗意……多少人间至真至善至美,都融入了诗意的怀抱。如无瑕的璞玉,如飘逸的音符,诗意陶冶人的性情,洗涤人的心灵,使内在的美感得到升华。而在生活的诗意中陶醉,应是最美的享受。愿更多的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挖掘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诗意。 诗意人生 举身步入南山之中,菊意飘香,云缠雾饶。四目一片盈然,秋风虽劲,步入山中仍觉得清新空明。山中一位迟暮的老人,扛着锄头,在迷雾中摇荡,也在诗山中漂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翁一身无畏,以菊花为友,同南山为伴,虽世俗喧闹,可他早已忘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的心早已出离尘世,又怎会染上凡尘点点。他的诗早已归于田园,又怎会染上世俗纷纷。 读陶翁的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田园,感受到的是一个无欲的人生。他的诗,清新淡雅,而又有一份超然,冥冥之中让人觉得。人生就应当如田园诗般简单而又明了,清淡却让人回味。 转身走进社会,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国运一线间。四野虽绿,然满目皆是残橡断壁。风雨过处,一位残年老人,满腹心酸,一笔速挥,谱下泣涕神鬼的惊世之作,也书出了对天下黎明的怜悯。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子美“三吏”“三别”书写的向止是沧凉的河山,更是生不如死的苍生百姓。战火中,子美的一生正如他的忧民诗一样是忧民的一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他的呼唤,也是他的愿望,更是他的一生的追求。 读子美的诗,就是品他的人生,子美的一生是一个无求于自己的人生。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给人一种灵魂的震撼。他的诗充满奋斗与忧患,也充满了对天下百姓的伤痛。其实,人生不也应当如现时诗一样吗?不经修辞却也可以光芒万丈。 人生可如陶翁拥有一份超然的人生,因此,无求与世俗。人生可如子美拥有一份忧民的人生,因此无求于自己。同样的无求,要么 深居南山,享受天伦之乐,要么居于尘世,饱尝世间沧桑。正如他们的诗 一般,一个清新淡雅,一个朴实无华。 出入于诗山之中,品读到的不单单只是一篇篇优美的诗作,还有那缤纷多彩的 人生。陶翁出仕而归隐,子美入仕而忧民,太白出入皆浪漫,东坡病体心豪迈。。。。。。 体会诗韵,体会人生情怀 品读诗意,品读人生沧桑 饱尝诗味,诗意犹然,人生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