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4

liuxo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空巢老人的论文3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ycoonliu

已采纳
2月17日,有一条“寻狗启事”的微博走红网络,博主“家居曹老师”称自己的爱犬于8日走失,微博中发出“送还者,重谢房一套”的承诺,引起不少网友关注。(2月18日《北京晨报》)据了解,这位叫“家居曹老师”的博主,是一名空巢老人。2006年,儿子送了一只松狮犬与其做伴,曹老师与爱犬相处后,感到内心沉静。除夕前一天,这饲养7年的狗,居然走失了,为找回爱犬,曹老师决定以房相赠。这套房位于成都二环路附近,现价值56万元,拆迁价超过100万元。舍不得丢失的名犬,为了能找回名犬,用重金悬赏,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为了找回一只寻常的松狮犬,愿用一套价值百万的房产来悬赏,这就大出人们的意料了,惹得一群网友起哄:不上班了,找小狗去。查了网上的报价,最好的松狮犬,最高的价格也只有5万元。可见曹老师在乎的,是寄托在爱犬身上的感情,用曹老师的话说:家庭一员何止百万元?养狗养出感情,把爱犬视为家庭一员,这也不是什么新闻。但人们把曹老师跟“空巢老人”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这话题就显得特别沉重。所谓“空巢老人”,就是独自一人生活的老人。他有儿子,但儿子只留给老爸一条松狮犬。儿子也许有儿子的难处,想到送老爸一只松狮犬,至少说明他意识到老爸独居空巢的寂寞,可见还懂得体恤老爸。从实际效果看,也达到了让老人心境平静的目的。爱犬丢失,如果还有其他的家庭成员的慰藉,当不至于伤心难耐。不妨推测一下,从丢失爱犬的2月8日,到发微博以百万房产悬赏爱犬的2月17日,这将近10天的新春佳节,曹老师经历了何等艰难的情感磨难。也许团聚的家人曾给过曹老师许多安慰,失去爱犬的情感痛楚,曾因家人团聚而减缓过;但等长假既过,团聚的家人陆续离去,对于相伴7年的爱犬,很可能又萌发了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因此,曹老师才有这惊人之举。忙到无可再忙,闲下来的晚年,最依赖的就是亲情。传统的宗法社会,安土重迁,大家族的生活,老年人能在儿孙绕膝中怡养天年,最不缺的就是亲情;步入现代,小家庭,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再加上全球化,稍有出息的儿孙,恐怕都无法围聚在老人膝下了,最稀缺的又是亲情。想想我的父辈,往往会有一堆的子女可以调遣,有时也会埋怨子女照顾不周,想到自己,届时可以调遣谁呢?曹老师用百万房产寻爱犬,昭示的就是这样的社会问题。老龄化越来越快,社会化养老却明显滞后。“老有所老”,绝不仅限于衣食无忧。“空巢老人”的情感,如果只能寄托于一只爱犬,这样的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就不可能是幸福的社会。居家养老的空巢概率,只会越来越高。想起自己的母亲,过年的时候,一次次感叹最大的痛苦就是“孤单”,而我们几个兄妹,居然束手无策。其实,我这一代人,也渐行渐老了。辛酸,无奈的辛酸。无奈之余,社会与家庭能否共谋一点对策呢?

关于空巢老人的论文3000字

359 评论(13)

谢洪安

一位老人,盼啊盼,终于盼到了与儿女相聚的日子,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老人的儿女就要回来了,老人心中似乎有着无数的高兴,有着说不出的喜悦,老人干活是多么卖力,准备着一桌团圆饭,这位老人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王婆婆。六点未到,王婆婆就准备好了一桌佳肴,稳坐在床上,等着儿女们的归来,坐着坐着,王婆婆似乎看到了她与儿女相聚的景象,那时,多么的欢乐,多么的和谐,王婆婆的嘴角泛溢出一丝微笑,那是对儿女挂念的微笑。“叮咚――”这一声门铃是与六点钟声同时响起的,王婆婆高兴了,她飞快地走了过去,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个卖牛奶的,王婆婆把门一关,走进房间里了,坐在沙发上苦等。时间过得真快!时针已指向七点半,这时候,“叮咚――”又是一声门铃又响了起来,王婆婆的心犹如冬天的炭火,有热情地燃烧了,她飞奔过去,兴奋地打开门一看,还是那个卖牛奶的,王婆婆失望的关上门,慢慢地走回屋里,她的心中之火熄灭了。“嘀嗒――”时针跑到了9:15跟前,王婆婆家的门铃响了,这时,王婆婆的心中似乎有无数的太阳,把她的心照得春天一般,啊,在她心中,春天是多么的美丽,空气多么的清新,她如离弦的箭一般,飞到门前,打开了门,可,可还是那个卖牛奶的,王婆婆绝望了,她如一棵枯树,没人理,她如一座孤岛,在大海之中,弥离间,她看到了日历,什么!?今天才星期四?!“唉,算了!”王婆婆失望地说!啊!空巢老人们,多么的可怜,多么的孤独,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子女的关怀!
18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