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tingwang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我是一缕孤魂,带着浓浓的怨气漂浮在三界之中。我迟迟不肯转世,只为了去三重天找历史老人问一问:为什么他不选择我? 我是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很多大臣都认为我是王位继承人,因为太子无能,众兄弟间尔虞我诈,我是其中的佼佼者,朝中大臣大多以我马首是瞻。但父皇驾崩后,遗诏竟让我四哥继承王位,史称雍正。成王败寇,但我终究不明白,我比他差在哪。 大殿里庄严肃穆,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倚坐在一把几乎要散架的椅子上。脚下的尘埃因我的到来而颤动了几下,但终究是各回原位,没有什么变化。老人缓缓的起身,颤颤巍巍的向前走,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跌倒,但又让人感到他强盛的生命力,我不知道他年高几何,这世间没有人会知道的,因为他才是历史。 随着他来到“大清殿堂”,那里的人既陌生又熟悉,好像是父皇在位的时期,但又比那时繁华的多。 在我的疑惑中,一个个声音传来:“八阿哥,如果你做了皇帝,你能为我们读书人做些什么?” “你们苦读十年,无非是想要权。如果谁能让我称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谁的啦!” “如果你做了皇帝,对我们这些贱民有何作为?” “小小贱民竟也来提要求,无官无权,仍为贱民!” “如果你为皇帝,怎样对待我们黎民百姓?” “祈求上苍保佑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如果… …”一个个问题似炮弹般投向我,如此小事岂能难倒我堂堂八阿哥!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四阿哥!” “为什么?为什么不是我,我做错了什么?” “你什么也没做错,但你知道对于这些事情,雍正是怎样做的吗?他成立会考府,为读书人应试提供了便利,让他们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更加坚定了他们报效国家的信念,对于贱籍制度,他深深的认识到要使国家安定,就要处理好君民关系,所以他废除了这一制度,使普天百姓平等,和谐相处;在你父皇晚年统治中,吏治腐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改革派人士,无疑,雍正是最好的人选。他继位后整顿吏治,大扫污浊,既得朗朗乾坤,又何愁没有风调雨顺?”我沉默了,无言以对,“你好弄权术,在朝中拉帮结派,立党争位,但治国不仅需要手腕,更需要有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啊!” 我知道了,不是我不够好,是雍正比我更好。有这样一位皇帝,又何愁大清不能繁荣昌盛?我缓缓退出大堂,我输了,输得心服口服,历史,你的选择没有错。
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部爱国主义精神充实起来的,不同的人士对自己的豪情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诗人的表达方式颇为高雅、豪迈,喜、忧、爱、恨层层包裹着食诗词中的每一个字…… 忧,忧得让人无奈。 诗仙李白游览越中时,想起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有感而发,写下《越中览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喜,喜得让人发狂。 在广德元年(763),杜甫喜闻蓟北光复,留下千古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爱,爱的让人激情澎湃。 正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曾记得,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率兵马仓皇逃入西南,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遭到毁灭,白居易亲历这一历史变故,感叹不已,便写下了名篇《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之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让人入骨。 众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桧便是代表。岳飞抗金班师,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去,并向金国求和。岳飞满腔悲愤,却无人理会,留下《满江红》之豪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可恨秦桧竟然不放过岳飞,在他写下《满江红》之后不久,便伙同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陷害致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多读唐诗宋词,以史为鉴。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