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做豆腐的论文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2

juanjuanz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做豆腐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130720038

已采纳
豆腐好吃,但做起来却很繁琐,也很累人。二十四这天,母亲就会从布袋里用碗挖出黄豆,倒在簸箕里,扇掉秕豆,剔除坏豆,而后,上石磨脱掉黄豆的外皮,再把外皮簸净,接下来,再去水井里担来澄澈的泉水,把黄豆泡在黑瓦盆里。经过一宿的浸泡,黄豆被水润泽透了,变得很肥硕,天一亮再用老石磨把黄豆用勺子挖着,填到磨盘上方的圆孔里,接着用人力,用磨棍,推动石磨旋转。黄豆在石磨的磨道里被碾压成了细细的豆沫,沿着两扇磨盘的缝隙里流泻出来。就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一样的动作,磨完一盆豆子往往得用一上午功夫,会把人累个半死。如果有条件,或者说是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养有毛驴,当然就会减轻了人的负重。小不点儿的时候,因为我最小,父母就不舍得我推磨,其实也没有力气推,姐姐和哥哥在推磨时,我会觉得好奇,会在后面添乱。豆浆在石磨上磨出来之后,母亲就会收到木梢里。接着在灶间大铁锅里添上多半水,灶下添草把水烧开。水开后,盛入大缸里,再把磨好的豆沫倒进缸里搅拌均匀,之后,在锅上放上篦子,用豆腐布袋,盛上搅拌均匀的豆沫,进行过滤,滤毕,用稳火烧开,然后,再把烧开的豆汁盛到缸里,在水瓢里盛上卤水食盐,在缸里慢慢地旋转着倒入,意即“斩豆腐”。斩豆腐的火候很难掌握,卤水搁多了,做出来的豆腐就会老,不嫩,放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吃起来也不鲜美。盐使用的多少也是一门学门,多了咸,少了淡。母亲是做豆腐的老手,家中每年做豆腐斩豆腐非她莫属。待把豆腐斩好,把缸口用高梁杆拴制的锅盖盖严,待过了吃两个苹果的功夫,缸里的汁便成了脑,一如那秀气白嫩的小姑娘,又似羊脂玉,触动犹如丝丝润滑的绸缎,入口像母乳既鲜亦香,喉咙会得到润泽,放点白糖,慢慢品味,属天下美食。以上工序做完,末了就是过豆腐了。把竹筛子里铺上包袱,把缸中的豆脑舀到筛中的包袱里,随后把包袱的角合拢,在包袱上面敷上一个水瓢般大小的锅盖,进行按压,埋在豆脑里的浆水就会哗哗的从筛子的空隙里流出来,待觉得过滤的差不多了,热气腾腾的鲜豆腐就制作成功了。豆腐就出锅之后,一碗一碗地盛出来,搁到桌上,拿出煎饼,切上一碗辣椒和葱倒上酱油和醋,把煎饼里包上豆腐,再放上辣椒和葱,就会大块地朵颐。俺那娘来,那个好吃,那个美嘴,恐怕都会把指头吞食到肚子里……豆腐做好了,美气的新年也就会如约而至了。

做豆腐的论文

187 评论(13)

宇ive

略。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共同的主旨是: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都不能轻易成功。据此,联系现实生活,找出相关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论证。可以记叙某一名人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成功没有捷径”,只能靠长时间的努力,也可以表达自己对走“捷径”的看法和感受。  除此之外,可发散思维,从以下角度构思为文:   “快与慢”:现代人,步履匆匆,心态浮躁。随着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少有人能放慢步伐。其实,现在的人们更应该以平和宁静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放慢节奏。做事慢一点儿没关系,反而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精更美!   “厚积薄发”: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充分积累;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要知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厚积”才能“薄发”!   “人生需要多历练”:人生有许多挫折,不会一帆风顺,应该多磨炼自己。没有经过历练的人,就像温室里的小树,是不会成为栋梁的。   “出名”:著名作家张爱玲说: “出名要趁早。”于是,很多人为了“出名”,便不择手段。但是, “出名”并非“成才”,以不正当的方式“出名”的人迟早会被淘汰,被湮没在时间的烟尘中。   “成功路上没有捷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确实,成功路上没有捷径。没有艰苦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有成功的回报。点评: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突出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社会实际,给材料比较简单、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绝大部分的考生不会在审题和立意上有所偏差。这次的作文体现了让学生都能说、都会说、但是谁能说的好、说的深刻、说的有新意就要看考生实力和水平了!
9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