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笙踏066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2011全国I卷高考(微博)作文题:期待成长。此题并未在审题上设置难度,立意也相对易入手,还是拿咱们的五心一想作文法来验证吧,人真正的成长和成熟应该首先是内心的强大,于是团中央对青少年教育的“五心”理所当然可以入文。学会诚信是一种成长,学会感恩亦是,责任心、上进心、自信心皆为成长所必备的美好品质。 2011年全国卷II高考(微博)作文题:诚信。不用多说了,诚信当仁不让成为了主要话题,由诚信说开去,自是有无限精彩可入文,上课时咱们曾系统学习过,此处略去一万字。 2011湖南卷为材料作文: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同样的一句表述,同样的一个语意的传达,主客体位置调换便给人以全然不同的感受,这便是换位思考的力量,此话题课堂有过详细解析,此处再略一万字。对照五心一想作文法,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正是因为这位歌手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方懂得换位思考,将大家尊为主体。此类表述曾在2002年北京卷现代文阅读文本就已出现过,该年选用的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东川魁夷的散文《一片树叶》,全文结尾如是说: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而且该年还专门就此处命了一道4分的大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参考答案为: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 2011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学生们看法不一:靠实力说话;一个国家垄断项目不利于项目的发展;中国应让出几块金牌,但这不符合奥林匹克公平竞赛精神……老师说都有道理,可延伸到社会其他领域,请选择—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作文。细说一下北京卷的这道题目吧,从2002年北京卷自主命题以来,北京卷作文题目命题永恒不变的一大特点就是稳中求新。今年的这道作文题目,未在审题上设障,但立意上却考验着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材料的主题不就是要我们写突破嘛,如何突破,当然是创新了,这样写当然可以而且也是最平稳最务实的一种审题立意方法。 试想北京今年是十万左右考生同写这一题,如何方能超越呢?如何又方能深刻呢?当然是我们课上讲过的“五心一想”作文法中深刻作文思维的不二法宝——辩证思维,在我的《思辨中的高考作文》一专题中有讲到过两则材料,汝识之乎?素材之一为哈佛大学某学生在图书馆偷走了一本藏书,后主动承认错识归返,校长高度赞扬了该学员勇于承认错识的品质,但最后该学员还是为学校所开除。该如何看待此事件呢?短期来看,学员失学了,可悲;辩证观之,长期来看,学员失学了,可喜。何也?校长的苦心是希望罚恶扬善,学员必将吸取此次惨痛的教训并珍惜自己还拥有的其它机会努力上进。比较观之,北京卷今年作题是否可以迁移这一思维呢?答案是肯定的。 乒乓球历来就是中国的体育强项,国际比赛无出其右者自是正常。可是,你何曾想过在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的项目上又如何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呢?正所谓没有失去就是失去,没有失败就是失败。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成功的道路一定是曲曲折折的,一马平川的成功,那不叫成功,那未必能说明你是强的,因为那充其量能说明对手是弱的。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诚然,正是因为有了失败才让我们的成功来得不那么理所当然,也才让我们的成功来得更加稳健和值得自豪。如果总是以一己之长比人家之短,这种成功即便是不要也罢,图有虚名而已。 由此观之,要主动打破出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体坛上一球独霸的局面,对于国人来说不是落后而是进步,不是倒退而是前进,不是失败而是成功。凯撒大帝在征服了几乎整个欧州版块后,又缘何而泪如雨下?只缘于他太渴求进步了,太厌恶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了,只缘于不经意间四面征战的凯撒再也找不到自己可征服的对象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年的文明古国,现代文明也正在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世界繁荣的最前沿,我们理应具备如此这般辩证的成败观! 中国GDP每年都在增长,这毫无疑问,可难道GDP就成了我们衡量社会发展成败的唯一标准吗?辩证观之,不尽然如此,何也?现实中不乏存在的大量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换取GDP增长的现象,这种成功不要也罢。因为我们在GDP上成功了,却在可持续发展上失败了。有“中国国球”之称的乒乓球这则高考作文素材不也正是如此吗?年年世乒赛办得都跟中国人过年一般毫无悬念,中国在夺金夺冠上确实成功了,可是纵观体坛载,大量不争的事实又无疑表明,我们的乒乓球在年年垄断金牌同时却又在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上失败了。 再回到审题上,题干有明确提示“老师说都有道理,可延伸到社会其他领域”,一起来破解一下这两个短句的潜台词:首先,老师肯定了三位同学说得都在理,言下之意是在期盼着有思维深刻的同学能辩证地去看待这三位同学的发言;题干又明确提示可以延伸到社会其它领域,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你的题目并不用拘泥于这个小小的乒乓球上,而是可以由此说开去,就如我上面由此展开谈到了哈佛案例、谈到了凯撒大帝、谈到了GDP。汝当用之! 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材料中列举了排名前六的备受关注的特点: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该如何谈开去呢?挑其中之一细谈,个人以为不太妥当,亦难深刻。要知道深刻乃高考阅卷评分标准发展等级四大标准之一,得其一便可得该等级十分。课堂上讲解的辩证,此处当用之。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庸》。题目中明确提示到“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与北京新东方考前模拟作文题“保持个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照五心一想作文法,如果你拒绝平庸那么请先拥有一颗上进之心吧,上进心自当用之。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孟子三乐。 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这个世界需要你。看到这题目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这跟北京卷09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基本上完全暗合,有什么不能写的?有什么能写的?如我在课上所讲,人类间一切美好的品质和事物都是我们所需要的,由此观之,此题不难!可称之为本年度最易审题最易立意的一道作文题。再对照我课上所讲的五心一想作文法,诚信,感恩,责任,上进,自信,五者皆为我们所呼唤和需要也。挑任一熟悉主题写之便可成就一篇洋洋洒洒的800字美文。 2011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镜子。天津卷真是坚持,近三年来只有天津还在坚持考话题作文,有个性!镜子为话题写作,实在是太熟悉了,跟我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谋而合,也是以镜为话题写作,当年高考语文能考到137分还真要感谢我的作文给力呀!清楚记得我当时在作文中抛弃了大家都会用到的唐太宗关于镜子的名言,而是使用了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大境界。我是把镜子看作是人一生行为道德标准的参照物,由此写开去的。
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一则寓言、一幅漫画,还可以是一首诗、一段歌词、一组素材,或者一句格言、一个成语、一个典故等等。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方法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或读后感的写法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文章的第一部分引述的内容不同。一事一议的文章开头要概述事件,读后感的开头部分要概述所读的书或文章的内容,给材料议论文的开头则要概述题目所给的材料。这类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是: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⑶围绕中心论点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分析说理过程中既要广泛,阐述一般规律,又要联系实际,说清现实意义。⑷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法,或提出希望要求。特别提醒:材料作文中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指导文章之一/材料作文五大忌(朱永明作)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供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广大教师和考生的重视,但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和评卷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供材料议论文的一些失误点,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审题立意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读透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一定要全面考虑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佳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千万不可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如下面一则材料:有一天墨子有事到染坊里去,看见染色工人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他看了一阵,叹息说:“丝原来是白的,但是,把它投进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的了;把它投进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的了。”有的同学读了之后,说墨子思想保守,丝只有一种颜色有什么好,五颜六色有什么不好,世界需要多种颜色。很显然这位同学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他没有抓住这则材料的主旨,墨子所叹息的是染缸对丝的影响太大了,而并非叹息工人们把丝变成了其它颜色。也就是说墨子从中看到了环境对丝的决定作用,墨子在那一刹那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作用。二、对原材料不作处理。材料作文最基本的写作思路是“引—议—联—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原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看似简单的“引”,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须明确。有的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让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无视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炉灶写作;也有的文章不动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材料作文写作要求的表现。正确的方法是在文章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并分析提炼出观点。只要把原材料的主体内容说清,并尽量把要立论的东西说明白即可。三、对原材料不作任何分析。有点学生引述了材料后,马上说我们从中看到了某个道理,且不说这个道理正确与否,在一则材料后突然冒出一个道理,让人感到非常突兀,有前后脱节的感觉。如墨子的那则材料,有同学引述后马上说,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理来。这是不大妥当的。至少你应该分析一下,墨子为什么叹息,墨子的叹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然后才能说这里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什么道理。缺了这一环节,上下文就不太连贯。四、角度选择不当。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打开思路之后,就要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写作角度进行议论,这和命题作文选择写作角度的道理是相同的。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呢?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如下面这则材料: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有同学写作时,选择了“韩愈落第”这个角度,推出了韩愈落第是缺乏毛遂自荐的精神的观点,也有同学推出了第一次考试高手多,韩愈“考”不逢时的观点;还有同学选择了考官陆贽这个角度,说他不负责。这些同学思路放得很开,但没能总体把握材料,选择的角度不当,把自己引向了胡同。其实,上面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从韩愈角度:可贵的自信心;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的品德;自信与实力。二从陆贽角度有:实事求是;勇于纠错的胆识;知错必改。三从整体角度:是人才终会被发现;真金不怕火炼等。只要在这些角度中对比一番,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个去立论,写好文章就有了一个前提。当然,角度的选择应尽量在小、新、深方面作一番努力。五、就事论事,不联系现实。议论要出新意,需要我们有深刻的思想。议论文要求作者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必须显出思考的深度,能够跳出人云亦云和就事论事的窠臼。墨子那则材料作文,我们读到最多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论据的贫乏,思路的闭塞,使得有许多同学望了该怎样联系现实。其实小到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大到社会环境,无一不是可谈的内容。动物园里的动物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生存的竞争力,大锅饭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信息社会大环境下的人们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现在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等,随便取一样往深处思考,都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如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框子,扩展材料的意义,赋予材料广阔的背景,关心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从宽阔的背景上审视上述材料,无疑会触发的联想,也才能写出思想深刻的议论文来。◆指导文章之二/增强话题作文的材料意识(梁种玉作)近年,高考应试作文已定格为给材料的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一个材料,由此圈定一个话题,并在诸多“注意”事项的制约下再让你作文。如此命题,据说是不让考生押到题。如何对付这样的命题,我们真还得好好地研究一番。就目前应试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考生还不明白命题者的用意所在,尚未找到对付的高招良策。通病之一是简单化地以话题为作文题目,他无视于话题之前提供的材料,还以为自己是在作一篇命题作文呢。通病之二是整篇不见文题中那些材料的影子,还以为自己绝非人云亦云之辈,俺自个儿的材料丰富着呢。殊不知,这种种淡化并无视材料的做法正落入了命题者的圈套。为此,考生首先须明确,这提供的材料是用来干什么的。显然,如今话题作文中所设的话题与以往命题作文的作文题是不相同的。那话题并非孤立地存在着,它受到题中所提供材料的制约,为考生的审题立意设置了障碍。其实,那些话题作文题及内含的材料是由大量的信息组成的,它虽为考生圈定了作文的范围,提出了诸多制约的要求,却也为考生提示了作文的方向。为此,对于这材料,我们大有琢磨一番的必要。请看下面这个作文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谁不曾感到过累?有人为情所困而累,有人为名利所惑而累,有人为生计所迫而累,有人因学习的重压而累,有人因工作的繁忙而累,有人因执着的追求而累……而不同的人对待人生的“累”也不尽相同:有人对累牢骚不断、怨言重重,有人怕累而竭力躲避、多方推托,有人虽累而乐此不疲,在累中一步一步攀登人生的高峰……那么,你呢?“累”能激起你怎样的感受?唤起你怎样的回忆?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呢?请以“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⑥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清楚。就这个作文题而言,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便是我们通常说的材料,先后讲了为什么而“累”和怎么样对待“累”的问题,从正反列举了好几个方面。第二段先要求你必须联系你的实际谈,后面的三个问号提示你可采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写法。第三段提出的6点要求,是作文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千万不可疏忽了。现在话题作文中所设的话题,“累”也好,还是其他,仅是一个词语,最多也只是一个联合词组,在议论文中充其量只是论题而已。考生由这个话题进而升华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所依据的便是题中的那些材料。一个好的作文题中没有一句废话。最佳论点产生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就这个题目提供的材料而言,我以为最佳角度应该是:我因执着地追求××而累,但我虽累而乐此不疲,在累中一步一步攀登人生的高峰。我们还经常见到这样的作文题,说它提供的材料作文时你可用也可不用,一时间让考生们无所适从。是的,以往曾出现照抄材料的倾向,那是不足取的。然而也大不必有因为用了材料而被阅卷老师视为你材料匮乏的忧虑。在我看来,对付如今的话题作文,这材料必须用,且以使用为上策,尤其对于作文水平尚处于中下水平的广大考生。那么,该怎样科学地使用这些材料呢?一般说来,材料的使用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审题立意,体现在文题与首段对材料的简述中。虽然眼下作文文题自选,但考生通常所作的还是议论性的散文。为增加作文的透明度,提倡拟论点型的文题,而首段作为引论,也应以简述文题提供的材料然后以此提出论点为宜。否则,对于大多数写作手法还不高明的考生,很可能会有离题之嫌。当然,材料绝对不可全部照抄,你只需有选择地简述,简述的目的也只是为引出论点。就上面的作文题,有一篇《以累为乐》的高分作文,首段是这样写的。有所欲便有所求,有所求便会有所累,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累。有人累得慌,有人却累得快乐。以累为乐者在追求之路上能走得很远,而天天喊累者往往举步维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累,还是乐观旷达一点为好。二是可将材料作第一论据,宜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即在本论的第一段作具体论述。如果说你在第一段引述材料只是为了引出论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那末,你在这一段所作的如何由材料得出论点过程的阐述,则是在以材料为论据作着“为什么”的有力论证。那些以故事作材料的作文题,此处的论述不可或缺。三是还需将这个材料在文中尤其在篇末用于点题和呼应。这一举措,无疑优化了文章的结构,更是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整体印象,不失为获取高分的上等策略。有一个以“心事与差事”为话题的作文题,说的是著名画家达芬奇30多岁时倾尽了自己的所有力量为某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的事,“一个无足轻重的活”500年后才被人们发现,便是名画《最后的晚餐》。一考生作这篇作文时,用下面这句话收束全文:“我们若能像达芬奇那样,做每一件事都能倾尽力量,认真对待,那么,我们的人生晚餐必然丰盛。”篇末如此点题呼应实在高明,据说阅卷老师因此还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颇为丰厚的分数。如此说来,我们真还得增强话题作文的材料意识呢!◆示例/话题作文“反对”导写一、题目: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后,有外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教授:“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请以“反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二、话题分析:首先要弄清楚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反对?反对就是不赞成,不同意。可向自己提一些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反对?反对好不好?生活要不要反对?如何去反对不良现象?如何对待别人的反对?你有没有反对的经历?你会不会反对?你是否能区分善意的反对和恶意的反对?……在一连串的发问后,自己的思维不再闭塞,这时可选择自己有材料可写、有深意可挖的一个角度去构思。三、话题作文可选择角度:1、做敢于反对的人。生活中总有丑陋的现象,总有不正之风,总有陈旧的观念,这时就要求我们敢于去反对。要创新就要有反对,要发展就要有反对,反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这个角度能体现出创新时代的风貌,应该可以写出顺应时代需要的好文章。2、勇于面对别人的反对。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麻烦,其中有一点就是别人的反对。没有一个时代的改革不遭遇阻力,我们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直面别人的反对。在别人的反对面前不退缩,逆流而上。3、善待反对你的人。别人的反对有很多种情况,有的善意的,有的是恶意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当别人为了把事情好而反对你时,你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和你过不去。即使别人的反对意见并不正确,也应该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4、感谢反对你的人。在话题中,潘教授说反对者功劳最大,顺着这个思路去思考也应该可以写出较有新意的文章。潘教授为什么这样说?难道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领导者、设计者、施工者以及库区的老百姓功劳就不大?这些又是怎样的反对者呢?反对者有没有道理,我们从他们的反对中得到了什么?越往下思考,深层的意蕴就显示出来了。四、考场失误列举:考场作文中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严重偏题离题。第二类是认识肤浅。第三类是思路闭塞。第四类是浅尝辄止。第五类是材料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