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3

jiangjunyu9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影视赏析论文模板怎么写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真心想调剂

已采纳
影视分析其实就是更书面化和规范化的影评。写法如下,选一个适合你的角度写吧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周恩来>的节奏艺术》 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响》 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近年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看电影呗,评什麼?论什麼?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麼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著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麼,你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可矶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现在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的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 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采 。

影视赏析论文模板怎么写

166 评论(15)

Emmayaaa

所以影评的风格化、个人化才是校考影评的获胜绝招,因为校考老师已经看腻了统考似的模板影评,那么具有个人风格的影评才能抓住考官的眼球。具体的操作体现在文笔上,一篇出色的校考影评必然具有优秀的文笔,这时候要求的不仅仅是流畅,更多的是达到优美的境界,当然每个人的文风不同,有的人写影评就是理性且清醒,有的人写影评是灵性且优美,这些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出自己的文笔特点,总的来说有点像作家所说的文风。在校考中要想取得高分,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其次,文章内容的深度也是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重点。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在积累学习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332 评论(12)

dcp198936

写影评的格式:模式一:单角度评析题目:主标题——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第二段:分论点一第三段:分论点二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模式二:多角度评析题目:主标题——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模式三:散评式题目:主标题——副标题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以评价电影的任何一个部分或细节。注意不要写成观后感,也不要写成电影简介,要注意“叙”“析”“评”相结合。要写好影评主要是要抓住电影的最大特色来写,如人物特色,画质,演员,经典语录,内容等,首先要先大致介绍电影,要包含电影名,主演明星,故事背景,大致情节等,要将电影的最大特色放在最易看见地方,让人眼前一亮,开始产生对电影的兴趣。此外电影的内容要明了扼要,控制在100字以内将电影内容讲清楚,还需运用自己的技巧,将内容描绘得生动形象。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影评往往不会将内容从头到尾讲完,会给观众设置悬疑,悬疑设置也要尽量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或高潮前引部分,从而使观众浮想联翩,产生了想看的冲动。
89 评论(10)

zi134868

欣赏电影的话,你可以从剧情,拍摄手法,剪辑手法等方向进行赏析。
257 评论(9)

shushushu

可以从这几点出发,寻找影评的写作思路。 把握新意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实事求是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样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  掌握视听语言电影是一门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艺术。了解电影的视听语言,也就是电影的具体表现手段,是真正读懂一部影片的关键所在。当然啦,在专业考试中,不会对考生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电影的基本创作手法还是应该掌握的,在影片分析的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专业性的语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章的专业水准,而这,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你的专业成绩。 累积观影经验要想提高自己的电影欣赏水平,多看电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只有多看,才能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过渡到一个较高层次的鉴赏者,甚至准专业者。而一定的看片量的积累,会成为你将来进入专业院校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不多,要有选择地去看。说实话,其实乐乐老师学习摄影专业来说,大部分会看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电影,以及画面色彩浓郁的电影。
228 评论(8)

celine_21

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主干课程,从先秦到近代上下几千年,内容量非常大。在教学上主要从文学史和作品选两方面进行。学生们常常为文学史庞大的理论体系,繁多的文学常识,以及不可胜数的作家作品感到力不从心,消化困难。在教学上,也会明显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文学鉴赏能力也亟待提高。随着多媒体引入课堂,影视赏析成为了教学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  一、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文学作品并不像空中楼阁般能凭空出现,除了和作者本人的生平遭际、性格气质相关联外,也深受时代的影响。而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与今天时间跨度很大。作为95后的大学生们如果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诸方面一无所知的话,根本谈不上对作品的正确理解。而影视赏析能为学生提供更为逼真生动的历史情境。  如讲到明初文学,涉及到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宋濂作为开国文臣之首,曾为太子师,但晚年,孙子被朱元璋杀掉,他也险遭杀戮,在流放的途中抑郁而终。刘基诗文俱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俗语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而后期,他在朱元璋的手下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因成谜,有说是胡惟庸下毒,有说是朱元璋授意。至于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39岁时,被朱元璋借故腰斩,其诗兼各家之长,但"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1] 综上,三家命运系于一人---朱元璋。明初诗文三大家的人生命运,是当时文人际遇的缩影。在朱元璋的高压统治下,也难怪明前期文坛萧条。  如果在课堂上,仅仅对上述内容作文字讲述,学生们未必能深刻体会当时残酷高压的政治氛围。因此,播放了由胡军、剧雪主演的连续剧《朱元璋》中的一个小片段"刘基之死",12分钟的播放时间,同学们领略了朱元璋的跋扈刻薄、残忍专横,胡惟庸的刁钻阴狠、狂妄无赖,以及晚年刘基的憔悴无奈、绝望焦灼。课堂上同学们受剧情的感染,对刘伯温的遭际唏嘘不已,愤慨同情。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这只是文人的一个代表,当时的政治氛围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明初文苑的荒芜了。再进一步作对比,由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中有李白的片段,李白醉酒入宫,力士脱靴、玄宗调羹、贵妃捧砚。同学们为李白的狂放不羁,高力士的无奈狼狈,玄宗的礼贤下士,杨贵妃的殷勤活泼所感染,笑声不断。那么,将唐玄宗与朱元璋相比较,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到一个时代政治氛围对文学的巨大影响。  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根据大纲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是应着力培养的。鉴赏力是理论水平、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除文字之美还有音乐美、意境美。在课堂上单纯的文字讲解难免乏味,并且诗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影视赏析将精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动听的歌声相融合,能使诗词意境得以酝酿升华。如赏析明代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
35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