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备o19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缩影。写内容提要时,作者应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 具体说来,写论文的内容提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采,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学术论坛: 浅析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 魏 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呼和浩特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员 【摘要】心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但学科体系正在构建中。本文从哲学、医学、教育、文学等几个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存在的心理教育思想,以此,为我国现代心理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心理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推进民族、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培养人才。开发人的心理潜能,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人类关注心理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心理教育的目标所在。 由于心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国纷纷探讨心理教育的问题,寻找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论。中国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根据中国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盖在积极形成适合国情的心理教育理念,建构具有申国特色的心理教育体系。建立心理教育体系思想上应该是中西合璧,即要吸收适合中国的西方心理教育思想又要挖掘我国已有心理教育思想。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教育等著作中的心理教育相关思想进行粗浅的剖析。 --、古代哲学思想申的心理教育思想 心理教育的思想在《论语》和《尚书》等伟大的思想著作中均有论述:《论语》指出:“君子怀德”、“君子上达”指的是完整人格塑造,现代心理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目的也在此。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正义》解释到:“温, 寻也;故,言旧所学得者。温寻使不忘,是温故也;素所未知,学使知之,是知新也”,说的是笑嘻嘻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还能在旧知识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新知识。这是我国古代提出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雍也,可使南面。”这几句话是孔子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评价,意思是:如子路在千乘的诸侯大国中,可以治理兵赋;冉求在千室的大邑或百乘的卿大夫家中,可以当邑宰或家臣;公西子华在朝廷上,可以穿着礼服应对宾客;冉雍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大官。提出了每个人能力方面的不同侧重,要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荀子在《正名篇》中的“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昧,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心平愉 , 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提出人的情绪受认知的影响。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心忧恐的时候,虽然口、耳、目、身接受了美好的外界影响,也不感到愉快;心平愉的时候 , 虽然口、耳、目、身没有享受美好的供养,也可以心情愉快。指出人要有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心态。 《尚书》中的“直而温,宽而厚,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意思是正直坦率而又温文尔雅,胸怀宽广而又庄严谨慎,刚正勇敢而又不以强凌弱,简洁明了而又不妄自称大。要人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现代心理教育中的“个性教育”与此相对应。《老子·道德经》谈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说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与心理教育之中的“认识自我”不谋而合。《易经》指出君子“自强不息”,“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 要求人要用辨证观点看问题和保持良好心态,也是现代心理教育中的内容。《管子》指出“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 强调诗词、音乐在维护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现代心理教育方法中也提出了兴趣疗法、音乐疗法。 二、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其中提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意思是统治者只有通过教育,使广大群众学习所提出的道德知识,潜移默化并经过反复实践,让道德标准变成人民的行为习惯,最后成为风气形成风俗习惯, 也就是通过学习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意思是学生有四个缺点,有的人贪多,食而不化,知道的虽然多但是没有深度;有的人学的太少知识面窄,一知半解,没有努力学习;有的人学得太简单,没有发挥出自己水平;有的人则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知难而退。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而后做出正确指导、因材施教。“ 夫乐者乐也,人情所不能免也。”是说音乐能使人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 为了人的美感需要,不能没有音乐。指出了音乐的美育作用。“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德音之谓乐”“乐章德”等意思是说,音乐是品德的花朵,音乐是品德的声音,音乐能表现人的品德。说得是音乐与品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音乐教育达到德育的作用等等。 《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出了学习的目的,至善的境界就是完美人格。《大学》与《学记》都属于孔孟学派的著作,被称为姊妹篇,有许多思想观点都很相似,这里不再加以说明。 三、古代医学思想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书中有言:“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指出不良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是现代心理教育内容的“情绪情感教育”。“心怡愉为务”“养心莫若静,静则神藏。”指出要保持健康情绪,应做到心神宁静。“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要求在自己感到焦虑、压抑、烦恼时,应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是说通过看有益的书,欣赏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消除烦闷和忧愁,比服药前效果还好,以上几点都是保持良好心态、情绪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对“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这样解释:“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医国、医人、医病都包含在中医医理之中, 同样也包含了心理教育的观念。 四、古代诗歌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自宫廷到民间都很盛行。《乐记》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专著,指出音乐能影响情感,情感也能影响音乐,书中提到: “乐者,音之所由升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意思是: 音乐是有感于客观事物才发生的,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的情感以不同的声调表现出来, 指的是情感影响音乐。“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意思是: 当微弱充满焦虑的音乐流行时,人民就会产生忧心忡忡的情感;当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流行时,人民感到安康和快乐。明显的说明音乐对情感是有影响的。 《诗经》中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指的是诗词对意志教育的影响。 五、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教育思想 “乐极生悲”,指人要及时调节和控制情绪, 避免影响身体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指人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又如:“心病还需心药医”指不良情绪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有许多以上没有提到的著名之作, 如: 《史记》、《春秋》、《淮南子》、《中庸》等等, 其中都有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有待挖掘。中国五千年文化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 西方许多心理教育思想和我国古代提出的心理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例如人格教育、个性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但由于东西方哲学传统的不同所倡导的许多文化理念也是不同的, 把西方的心理教育理论完全运用到中国显然是不合理的, 挖掘我国古代心理教育思想, 从中寻找符合当代中国正确的心理教育思想, 对建设我国现代心理教育有重大意义, 是我国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 是我们现代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哲学毕业论文从拟题到开题报告-任务书-论文-答辩,每一步都要跟老师看,志文网有管理哲学的老师,他们帮了我写的,管理哲学毕业论文去找资料,很有帮助的
……《乐记》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专著,指出音乐能影响情感,情感也能影响音乐,书中提到: “乐者,音之所由升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意思是: 音乐是有感于客观事物才发生的,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音乐, 不同的情感以不同的声调表现出来, 指的是情感影响音乐。“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意思是: 当微弱充满焦虑的音乐流行时,人民就会产生忧心忡忡的情感;当舒畅、和谐、缓慢、平易、内容丰富而有鲜明节奏的音乐流行时,人民感到安康和快乐。明显的说明音乐对情感是有影响的。……更多详见如下参考资料: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 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 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1、简单提纲 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2、详细提纲 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核心基本都出自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其中法、儒、道、墨、兵等最为重要。先秦时期没有固定的管理思想体系。 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使得各种管理体系得到了具体的实践。其中秦国卫鞅变法,因用法家思想,在秦国实行变法,并且新法在秦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使秦国历经百余年发展最终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依旧沿袭法家思想,在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苛政徭役过重,引发民变,不过秦代在法家基础上确立的政治体制,一直被后代沿用,甚至当代政体都有其影响。 至汉代先期诸帝尊奉黄老之术,行无为而治,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汉武帝启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在我国的主体思想地位,加之汉代持续数百年统治,使儒家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 唐代时期社会主体儒家未变,但是道家,佛家也充分融入了社会,统治者的社会管理思想也受其影响,变得相对开明,整个社会呈现儒、释、道三家融合发展,佛家也实现了彻底的中国化。同时穆斯林文化、欧洲思想这一时期也有进入。 宋代虽社会动荡,但科技文化思想诸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以周敦颐、司马光等儒家代表产生的理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在管理方面思想则更为超前,王安石变法,实则是对儒家固有思想的一种变革,早期的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在王安石变法中已有很大的体现。可惜变法没有成功,如果变法成功对中国的影响则很难预计了。 明代继续发扬了理学思想,社会管理则更趋于平民,各种思潮亦有所发展,其中洪英明的《菜根谭》集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日本商业管理界深受欢迎。但是中国在清军入关之后基本上就停滞不前了,包括各种思想。 概括起来讲,中国任何一种管理思想都有能够自圆其说,自成一体,但是相互结合运用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历史开来从实质上促进中国变化的还是法家和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社会管理中必须考虑到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想背景,综合运用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