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0

csnoae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Entropy

已采纳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以下就是我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首先,是皮亚杰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即“相互作用论”,他指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同化和顺应。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平面到同化到顺应再到组织。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他把儿童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在阶段末期出现心理表征,此阶段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6岁),此时儿童有心理表征,例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但他们缺乏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势,此阶段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儿童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从三座山实验可以看出;第三个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可逆,能够去中心化,也能够使用逻辑原则。此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获得了守恒性;二,群集结构的形成;第四个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表现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还能实现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进行演绎假设,对具体现实有心理表征。通过上述的材料,我从中总结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优缺点。优点:①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②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③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识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皮亚杰创造性的临床法是对儿童心理学的更深理解。但是,同样的皮亚杰理论有他自身的不足之处。缺点:①皮亚杰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存在生物倾向,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②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引用了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庞大,文字又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③皮亚杰在研究方法上,把许多变量混肴起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④皮亚杰最后把形式运算思维认为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把认知功能看做是不同的知识单元工作的过程,利用这些知识单元来表征事物或信息。这样的知识单元有四类:图式,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加工的阶段从开始接受刺激从而开始了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感觉登录,接着就会让人注意到这刺激,进而开始对感觉刺激的识别和解释,即知觉;受到注意并在知觉上得到解释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一种暂时的、主动的和有意识的记忆。最终形成长时记忆,但是,长时记忆并不是永久保存的,而是相对永久的。同样,信息加工理论也有他的优缺点。优点: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恢复了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②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既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③把人的感知、注意、表象、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纳入信息的输入、加工、丛储和提取的完整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从而更科学、现代化。缺点:①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②将人的认知活动比喻为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使用了看似清晰、简易的流程图模式,但并不能完全解释发生在人脑中的复杂的认知过程;③没有描述认知单元和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接着,是对这两个理论的对比。他们的相同点在于:们都具有明显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认为人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结构不是一种简单的S—R反应过程,皮亚杰用相互作用的S←→R公式来代替简单的S—R单向活动模式;而信息加工理论则提出输入→内部信息加工→输出的模式。所以这两种理论表示异曲同工的兼容性。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皮亚杰理论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很少加以注意,并且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更容易理解;信息加工理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我个人对于对于二者的理论既有赞同之处,也有不认同的地方。皮亚杰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我觉得是比较完善的,但我觉得恰恰是过于追求完美,理论显得颇为臃肿,庞杂不已,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摸不着头尾,感觉学到了许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比喻为计算机的运行,怎么说呢,很科学,很有创意。但是,我觉得这个理论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计算机的运行恰恰是模拟了人脑的运行过程,反过来,又将人的认知过程比喻为计算机的运行,有点怪怪的。但是,这个理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觉得他为我们研究人的认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向。以上就是我对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别抄哟!星期五我交这篇,逯瑾

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论文

294 评论(14)

hffeiyu

幼儿是需要做游戏的,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他们对于有趣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这个世界。
228 评论(14)

小师妹大师姐

尤其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让这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一定要杜绝游戏,因为游戏会对他们造成一种上瘾的,这么一种被动的局面
180 评论(10)

yinghualuo.

科学启蒙教育对早期幼儿教育的益处摘要:幼儿阶段孩子们主要的活动是探索周围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保护、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呢?或者说,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最有效的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其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再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最后,教师应有效地指导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①科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科学教育并不是常识教育的名词翻新,它有着与常识教育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常识教育强调传授给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各种日用品等,其主要目的是“:教给幼儿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②科学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它一方面继承了常识教育的一些功能,但更重要的则是强调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下面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谈几点看法。一、教师应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积累科学的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探求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幼儿的辨别能力差,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对于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全面地理解,并根据幼儿的认识、学习特点将之转化为幼儿可浅显易懂的、形象直观的知识。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幼教指导纲要总原则表明“: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③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认识兴趣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钥匙。然而,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认知水平几乎处在“盲区”。只能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世界已存在的事实,体验从中获得的启发和认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掌握了认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又能巧妙设计,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思考。要给孩子提供认知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养养小动物、种种植物;或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土壤,接触自然,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比如,让幼儿通过玩泥土来感知泥土的特性。通过摸、压、捏、搓等去感受和区分不同的土质,观察泥土的颜色、柔软度等;再进一步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观察泥土的性状,当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植物的家时,会兴奋不已,探索兴趣会更加强烈。(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关键是要接受孩子,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并接受他的兴趣,帮助他发展。比如下雨时可以乘势激起他对“雨从哪里来”的疑问。但是有些知识对孩子来说太深奥,而且有的我们也解释不清楚,但要帮助孩子保持住惊奇感和神秘感。孩子首先需要的也是你对他的探索的鼓励和允许,而不是立刻提供许多现有的知识,标准的答案。上世纪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他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那是一只什么鸟时,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身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这就是费曼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文秘杂烩网
13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