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1

  • 浏览数

    300

1376296529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形势政策的论文800字

1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慯思

已采纳
你可以仿这个来2009年初,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领域的影响开始凸现:企业降薪或裁员、上班族开始休无薪假期、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岗位返乡,与此同时,约610万大学毕业生涌进人力资源市场。有专家预测,09年前两个季度就业市场可能将进入十分艰难的时期,企业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有可能降至10年来的最低点。就业,无疑已成为2009年中国社会的一大关键词,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共同谋求解决出路的话题。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增速下降,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灵活积极的方式就业,就显得十分重要。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波及全球,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日等国居民购买力下降,这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直接对国内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国内企业现有岗位流失、企业用工需求下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2008年第四季度,用人需求同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886万人,较上年增加了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同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  2009年,我国就业问题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回落,这必然会影响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外贸出口在今年预计还将继续下滑,一般来讲,外贸出口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将影响大约20万人的就业。2009年温 家 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中,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较上年减少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几个特点  首先,受影响的农民工数量巨大。由于城镇用人需求有较大下降,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情况比较普遍。  其次,影响存在滞后性。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经济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表现出来。尤其是我国外贸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出口贸易的大幅下降,外贸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将有较大的下降。  第三,范围可能不断加深。在近30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我们不仅是产品的加工方,也是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和运输的提供方。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的范围和涉及的行业将不仅仅是外贸出口业,而将是广泛而深入的。  第四,存在就业挤压效应的危险。如果局部地区或者某一行业就业形势紧张,可能会导致整体就业形势更加趋紧,也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消费,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五大举措拉动就业  针对上述情况,政府除了增加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制定十大产业发展规划,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稳定发展,增加信贷规模提高流动性,促进居民消费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为企业减负,稳定岗位。政府采取“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政策措施,通过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为困难企业提供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  扶持就业。采取完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通过延长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   统筹就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统筹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尤其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放在首位。  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及其他失业人员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  改善就业服务。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灵活就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灵活就业形式通常是指与传统的有稳定单位和工作场所的全日制就业不同的各类就业形式的总称。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形式主要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家庭就业,以及工作时间弹性较大的其他就业形式,如小时工等。一部分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用人单位和个人,通过投入劳动、资本、知识等要素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取得收入的就业形式,也属灵活就业,如IT、金融、保险等行业和直销业等。  解决就业问题也需求职者转变观念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与美国等国家还是有所不同的,并没有到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因为我国经济还将保持增长,只不过是增长速度下降而已,就业岗位也是增长速度下降。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一些求职人员对岗位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完全脱节,不愿适应就业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转变就业观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今年有61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和缩减的岗位需求,不少人在感叹大学生毕业就要面临失业。但是实际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原因与大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不能转变就业观念有关。  目前,随着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宣传和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转变了观念,选择去基层、去艰苦一点的岗位工作或选择灵活就业方式。政府对此也给予了政策支持。  无论是毕业生还是下岗人员,在目前的就业形势面前,应具备以下几项观念:  竞争就业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上岗将成为基本的、常态的就业机制,必须要有通过竞争获得工作的心理准备。  自主就业观。应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和争取,思想上不能过于依赖家人亲朋的帮助。  动态就业观。目前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你一生的职业,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  多渠道就业观。要打破地区和行业的界限,不要认为某种工作不适合自己的能力或是身份就轻易放弃,在当前形势下,可以从多渠道,多门路入手,重要的是实现就业。

关于形势政策的论文800字

15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