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_永
唉唉唉,放假啦!我不知道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也许对别人是件大好事,对于我来说,呜哇哇,灾难呀!!! 开学我就初三了,又大了一届,成了学校里的大姐大,一放假,老爸老妈就找好了家教,我顿时想回学校了。放假第一天,我就在家等着那位“鼎鼎大名”的“小家教”,我在屋里看着书,听到外面有爸妈的迎客声,就知道“小家教”来了。 他进了我屋,我一直盯着他看,额额,看来说他是“小家教”真是没错,高高的、帅帅的,好年轻哦!这家伙倒也聪明,我一句话还没说,他到说起来了“不用看了,我没那么老,我才上大学,出来赚点经验值,教教你数学,看够了,就上课吧!”我无语了,你还赚点经验值,你以为你是来打游戏的呀!你拿走的是我的零花钱呀!呜呜。。我顺口说“行了,说的话都当它是第十六个字母话,小家教,上课吧上课吧,上完赶紧走你。”可能被我的话逗笑了,呵呵了一声,就开始上课了! 我的课时是一个小时,我看他被我整的有点无语了,那叫一个开心,哈哈,没耐心了吧,快点走吧,我还想和同学去逛街呢。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的对话如下: 他:会了吧! 我:NO! 他:懂了吧! 我:NO! 他:你哪里不懂不会你和我说,我给你讲? 我:不知道,貌似都不会。 哈哈,我在心里笑死了,这货也太呢个了,看他那一脸吃瘪的表情,我就一脸通红。问我为什么?不能笑出来憋得呗!“乌拉乌拉,下课啦!老师,走你!”一阵搞笑的铃声响起,是我在他来之前特意从网上找的,我连忙说:老师,一小时到了,您的工作时间结束了,您的经验值累计为零,谢谢配合,欢迎下次来赚,说完,我就跑出去找同学了,不知道他在后面会怎么样,只知道,以后,他还是照样来,其实,这种态度,我还是能接受的!嘻嘻!!!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有些家长一点活也不让孩子干,说是只要让孩子管好怎样学习就行了,读书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我很不赞同。孩子读书到底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将来投身于社会能够立足罢了。那你没有能力咋混呢?我们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能力需求。首先,应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汲取经验。但也得读好书,才能更好的掌握。读书不能读“傻”书,要将从书本中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所以这些都是互相循环的,相辅相成。从劳动中,体会快乐和乐趣。现在的中国家长就是太过于重视学习和溺爱自己的孩子,而轻视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溺爱不等于爱。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这样父母的爱就都献给了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过分地疼爱。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块小石头拌拉一下,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桩,小孩子摔一跤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国家长。当这个小孩子摔跤了以后,他的父母必会百般呵护地说:“我的小宝贝儿,没事吧,疼吧?”有些家长甚至会带孩子全面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离谱了些,本是一件极普通的事在中国家长的眼里是都么重要的一件事呀!这不是爱,是溺爱!这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终全面的依赖父母。“挫折孕育着成功”要想孩子成为一颗小苗,那不经风雨怎能在这多面的社会圈子中,茁壮成长。我觉得还是让孩子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也要抓住学习。这样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再会很轻松。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长大了才能让父母少操点心,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劳动,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那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缺陷。像这样惯养他们,长大了只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物。我同样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可我的父母从来就严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务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养。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为自己做饭,时间长了我也便学会了。甚至还能为大家露一手瞧瞧。劳动并不难,不知你愿否?在激励斗争的社会中,有许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与勇气和他们竞争。能力在于培养。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功之间积累经验,这样你才会越走越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你愿意不断磨练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