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l018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久了,心灵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本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在我们的内心也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或许是一些我们受过的伤害,一直在内心里面不时刺痛着我们;或许是不堪回首的心理阴影,一直是在我们心理某处紧锁;或许是内心一些难以启齿的陋习,一直都是毒害或者折磨自己;或许是对金钱物质的贪婪,使我们变得麻木功利。所有这些困惑浮躁时刻不自觉都在内心里面滚动着,使得我们真是很累,很疲累的,再这样下去真是使我们的心负荷得很辛苦。这些心灵垃圾我们需要好好的扫除的!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间,会感到很不舒服。 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的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本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的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积满污垢,蒙尘的心,会变得灰暗迷茫。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想到很多事,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痛苦的情绪,不愉快的记忆,如灰尘一样集聚在心里,洽如房间堆满了杂物变得杂乱无章,使人心烦意乱,委靡不振。扫除心地上的灰尘,为快乐腾出更多更大的空间,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使杂乱的心变得清净,从而告别烦恼。只有定期打扫和洗涤自己的思想,才不至于使心灵灰尘满面,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清理有形的垃圾容易,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了。清扫心灵垃圾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奋斗。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和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检不回来,怎么办?有时明知道要清理,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去做才好,想去好好理清整理,却有无从下手的,好象越理越乱,甚至心会更痛的,最终都是选择逃避麻木的多,整天麻木疲倦的过生活。如下静悟心灵在此粗略分析下我们常见的不洁之心有哪些呢:【贪欲之心】【贪欲之心】常听人们说:“除非圣人,贪欲之心人皆有之”,言下之意似乎是贪欲有理,自私是道。这句话在不经意中成了人们掩饰自己过错的挡箭牌。其实,原本我们都可以成为圣人,只是由于贪欲多了,自私多了,所以我们成了凡人。凡人的最大弱点是贪欲。人有了贪欲之心,就永远得不到快乐,因为欲望是无限扩大永无止境的,这个愿望满足了,下一个愿望又来了,小的愿望实现了,大的欲望又产生出来,这样一个个无休无止的欲望把人们弄得疲惫不堪生不如死。戒欲,把欲望控制在最低最小,是人生寻找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傲慢之心】由于人的偏见,自我被无限放大,傲慢之心由此产生。傲慢是仁者之心的缺失,作祟者是自以为是。我们之中的一些人,特别喜欢“老子天下第一”这个词,对人趾高气扬,做事张扬浮夸;走起路来,横冲直闯;说起话来,旁若无人夸夸其谈。自以为他天生就是别人的上司,别人就应该听命于他。自以为是的人给别人带来不悦,也为自己埋下祸根。殊不知,自傲实为庸者,睿智、恬静、大度、含蓄、慈悲才是智者的真容。傲慢者可能丧失朋友,丧失事业,甚至丧失天下。也正因为此,他永远找不到快乐。认识自我,找回自我,是每一个欲成功人士必须把握的一环。别让假“我”吭了你!【自卑之心】“人比人,气死人”,是人们常说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里透着妒忌和自卑。是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超越自我。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选择。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的,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懒惰之心】有的人在看到别人成功,比对自己总是怨天尤人,怨老天没给他机遇,怨别人挡了他的道,整天怨这怨那,不思进取,不检点自己的行为,把精力和时光耗费在怨天尤人上,其结果只能是弄得更惨。机遇从不眷恋那些懒惰的人,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成功,你要动起手来,通过自己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你就是第一。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勤奋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犹豫之心】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念之差,在机遇面前犹豫不决或裹足不前,往往要吃大亏。机遇往往偏爱那些勤奋、自律、果敢、无私的人。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多一点大将风度,少一点小脚女人,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有些经验是需要忘记的,有些经验是需要记取的,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握拳时就握拳。一时的犹豫,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就在脚下。【狭隘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要想没有偏见,就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社会。要想根除偏见,就要首先根除狭隘的思想。只有远离偏见,才有人与内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我们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更高境界的快乐。其实我们是有办法也是有必要去清理净化这些心灵“垃圾”的。清除心灵垃圾首先就是带着平静客观的心态去面对这堆“垃圾”,好好地分析它的成因。跟着就是想想这到底是不是最坏的情况,而最坏的情况是怎样:如果已经是最坏了就有什么所谓了,因为到了坏的极点只有向好转变的可能;如果不是最后就也应该高兴开心,因为还未到最坏的,那就可以补救。接着可以再进一步这样想:其实我们的这些“垃圾”大部分的人都是有的提问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素材点拨:“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复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适用话题:“窗户的启示”、“防微杜渐”、“从众心理”。共生效应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他的弟子。弟子回答不出来。释边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它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的时候,就获得了新的生命,赢得了“共生效应”。 素材点拨:世界是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任何人或物都不能单存在。只有当我们个体融入整体中,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才会有强大的力量延续我们的生命。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以前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学生带到一个黑暗的屋子里,引导他们排着队从一条木板上走过。等他们全部过去以后,弗洛姆打开了房间里的一盏小灯,人们这才发现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池子,池子里有一条蟒蛇。而他们刚刚走过的木板,其实是架在池子上方的一座桥。随后,弗洛姆又要求学生们再次过木桥,并对透过的人给予奖励。结果这次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他们留意翼翼地移动着双脚,慢慢地从木桥上过去,心惊胆战。待他们透过后,弗洛姆打开了房内的大灯,受试者这时候才看到,在木桥下方其实有一道安全网,他们是永不会掉到池子里的。弗洛姆之后又让学生们过桥,结果所有人都愉快简单地排队走过了木桥。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一位企业老板给另外一位公司经理发了一封电子邀请函,连发几次都被退回。公司经理问自己的秘书是怎么回事。秘书没去调查原因,只是猜测地说,可能是邮箱满了的原因。可一周过去了,经理仍然没有收到企业的邀请函。经理又问秘书,秘书的回答竟然还是邮箱满了!公司因此失去了与该企业筹备已久的合作项目。经理一气之下,辞退了秘书。 恰恰相反,还有一位秘书,她是自考本科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外贸公司的。她的意向是经理秘书。但公司却安排她做办公室文员,具体的任务就是负责收发传真、复印文件。她虽然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为她觉得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而她又是一个自考本科生。她工作非常认真,同事们交代的事情,她都能准确而及时地完成,从没有怨言。有一次,经理拿一份合同让她复印,经理说要急用叫她快点,细心的她习惯性地快速浏览了一遍合同。当经理有些不耐烦催促她时,她指着一处刚发现的错误给经理看。经理看完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是一个数字后面多了一个零。她的更正为公司避免了几百万元的损失,很快她就被提升为经理秘书。 同样是秘书,前者被辞退,后者被提升,是什么原因?很明显,是态度问题。前者作为秘书竟然一周都不清理邮箱,这是什么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态度,谁当老板都受不了。后者则相反,不管工作是否理想,她都能认真对待,对自己分内的工作是如此,对分外的工作也能注意到细枝末节,为企业挽回了一大笔的损失。正是这种责任心,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才决定了她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走上更高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