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日月
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夫妇二人合著的皇煌大作《世界电影史》俨然已是电影史学界的案头必备,被译成了数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其中也包括中文版(第一版)。笔者翻译的是本书的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两位原作者做了大量的修订和校正,并增补了1980年代之后至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各地电影的发展状况。作者认为,尽管数字环境下的媒介融合是必然趋势,但电影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和重要的艺术形式,活动影像——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无论是在影院里、在家中或在手掌上——都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力量,依然激发着无数观众的激情与迷恋。这也正是译者所认同的。因为有了电影,世界才为我们显现出真正的丰富与无限,因为“是电影,让我们变成了更善良、更包容的人。”从本书的厚度和涉及问题的广度即可看出,撰写这样一部浩瀚的著作,必定是一项艰巨而繁复的工程。翻译此书亦大抵如是。首先,要感谢好友周彬先生,他也是此书和众多优秀电影书籍的策划者和责任编辑。没有他的敦促、理解、鼓励以及在时间上的一再宽容,要完成此书的翻译工作,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他的认真细致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更是本书质量的根本保证。非常感谢我的恩师、北京电影学院的杨远婴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于百忙之中拨冗为此书撰写了封面推荐语。杨老师渊博深厚的学识以及爽朗温良的个性一直令众多学子敬仰不已,也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戴老师对青年学子的提携有目共睹,她关于电影文化的精彩看法赢得了众多影迷的景仰,而她那些奥妙华美的著作亦带给了译者无数的启发。重庆大学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楠楠同学参与甚多,她的协助不可或缺。此外,王斯马、肖闱、任嘉霖同学也参与了少许工作。还有一些同事及朋友也对此书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特别要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为我提供了最为强大的后盾。而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在本书即将译竣之际,小女歌悦降生于世。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伟大的礼物,让我得以重新理解生命并再次体验成长的奇妙意义。为电影著史,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与诗歌、戏剧、文学、舞蹈、音乐,以及世人印象中的历史著作本身不同,电影诞生得是如此之晚,以至于其出生年月、流变过程、甚至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考;而若要放手著述一本电影史,其最大的窘境可能还包括:大部分的读者也许也曾经历、乃至正在经历电影史的某个断片、脉络乃至时代。于是乎,电影史的困境就在于,作者必须时刻同海量的包括资料、档案、胶片、回忆录、来往信札、轶事传闻的“矿藏”中,缕出历史那隐秘、扭捏而又充满欺骗性的“矿脉”,同时还要面临着数不胜数的历史亲历者们的指摘、讥刺和不满。与此同时,在电影研究方兴未艾的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也是人文社科学科在思想、方法论和视野上狂飙突进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批评、新文化史,人类在第一次经历思想和认识的全球化过程中,迸发出了难以计数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其中相当多新鲜的理论方法,不是由电影媒介所激活启发,就是对正在长成的电影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而初版于1994年,再版于2002年的《世界电影史》,无疑就是一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渊渟岳峙般的鸿篇巨制:它坐拥翔实的史料基础、秉持着具有权威性的学界共识,但又不乏作者个人的品味与视角。而本书的作者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作为美国电影学界的泰山北斗,以学者的严谨态度、渊博学识、独特眼光,同时却以让大众读者能看懂、理解为己任的写作策略,完成的这部从电影创世纪之初,一直延展到当今3D时代的电影史著作,毫不取巧、而又举重若轻地直面处理了电影史写作所面临的种种先天困境,在最繁难处迎刃而解。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电影学者。仅从著述上来说,大卫•波德维尔的《好莱坞的叙事方法:现代电影中的故事与风格》与《电影诗学》早已是学界经典,任何研究好莱坞和电影理论的人,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他的观点,都不得不正视他的观点,或借重他的理论,或受到他的启发,或在他的思路上拓展发扬,或被迫与他的观点正面对话。总而言之,你可以不同意他,但不能忽视他。而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在学术上的成就,也丝毫不逊色。其名著《新好莱坞怎样讲故事》,深入浅出,通过对十部影片的精读,准确地提点出了1970年代之后美国电影席卷全球的电影视听叙事的秘密。此书与她早期的《输出娱业:世界电影市场中的美国1907-1934》,堪称是她研究早期好莱坞和新好莱坞的两部典范之作。而波德维尔夫妇二人还一同合著过三本书,其中初版于1979年的《电影艺术》,自刊行以来,经历了7次修订,重印了将近20次,在学术观点更新极快、且电影研究达到钟鸣鼎盛的20世纪最后二十年,仍然行销海内、长盛不衰,其理论范式的坚实和实证研究的经典性,不言而喻。他们坐镇美国电影研究重镇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十年,所凭的就是本本都分量极重、但却极为明了悦读的学术经典。更令人叹服的是,作为身在全世界电影产量最高、名气最盛、工业链最为成熟的美利坚的两位根正苗红的北美学者,他们并没有将自身的目光局限在好莱坞,而是用一种更为全球化的眼光,尊重、了解乃至关心世界其他角落的电影和电影工业。克里斯汀•汤普森最早研究苏联电影,其博士论文就是关于苏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而波德维尔更是涉猎广泛,《德莱叶的电影》针对的是这位丹麦导演,而《香港电影的秘密 : 娱乐的艺术》、《小津安二郎和电影诗意》更是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国度。其夫妇二人电影研究的世界视野,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电影这门最易超越国界和语言限制的艺术其自身的特点,但也同样是本学科的学者轻易所不能企及的。而这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理论架构,还是史料储备,以及全球化的治学范围,抑或还有如陈年佳酿一般学术沉淀之后的某种通透,都像是为酝酿这本厚达千页的《世界电影史》,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所做的历经数十载的万全准备。 
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时,你们提出了一些让老师特别忧心的问题,如“我以前历史课没好好学,现在还来得及吗?”、“历史课中考都考什么内容?题型有哪些?”、“我们怎么背历史知识?”……同学们,历史就像一位睿智长者,他曾在回眸古埃及金字塔时喟叹,在点亮爱迪生电灯时感慨,在徜徉世界大战战场时沉思,在目睹克隆技术出现时畅想……而这些所有对历史的深切感悟和反思就是历史赐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它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强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的品行修养。所以,对初三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我们不应该只是为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是在博采、了解、欣赏、尊重、和感悟人类丰硕文明成就的同时,从中涉猎对我们未来及终生发展有价值的历史与文化精华为己所用,进而警策自己未来的人生,这才是我们学习它的真正目的。下面,我想针对同学们在学习世界历史中最关心和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大家谈一谈。 一、学好世界历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我们从小到大一定看过许多如“拿破仑”、“珍珠港事件”等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制品,然而,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历史的本貌吗?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学好世界历史对我们中学生的成长究竟有哪些帮助? 1.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并加深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世界历史比喻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各国家的历史就是汇入长河中的涓涓溪流。世界历史并不是各国分散而孤立历史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的历史集结。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外界隔绝,而且人类文明越发达,国际交往就越密切。中国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多挥之不去的情结,比如汉代有张骞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经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明朝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现代的中国更是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同学们学习世界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东西方文明是在不断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辉煌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