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ongzhang
五一抛开一切的东西去做了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摆摊。从中收获了很多在校园里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开始对对社会有了思考,开始知道了生活的更多方面。在摆摊的三个晚上,亲近的接触到了不同的小贩,他们有的是专职的,有些是下班后来做兼职的,还有的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做兼职的。在摆摊的过程中发现:小贩多起来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这其中隐藏了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在城管与小贩的冲突中很容易激发一些事故,可能发生一些践踏事件,大的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是一两个人人受伤却是很可能的事,因为有些专职的小贩在逃走的时候根本就像一个疯子,其实大家都是生活所迫,也是无奈的!在摆摊的过程中发现,当一个人是比较快乐的时候那么交易的成功率是比较大的,有些人是很容易被价格吓到的,低了说货不好,高了看都不会在看看。但是大家都应该明白的就是,在地摊上的东西有些其实也是质量还可以的,因为很多地摊货都是一样的进货的,但是地摊上的东西不要税不要租金于是就可以降下价来。但是也不可以对地摊上的货带有太多的期望,因为一分钱一分货,有这样的价就只能是这样的货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只要你会砍价的话同样可以在地摊上用少于百货里的物品价买到百货里同样质量的物品的,在地摊上有两种货主,一种是不喜欢讨价还价的,另一种是开高价等你砍的(这种人比较多),对于不喜欢讨价还价的小贩他们开出的价一般都是比实的,是砍不了价的。在各个小贩之中一般都是比较随和的,并且他们是在同一战线的,相互之间都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还是比较和谐的不过是暂时的,有时也会有冲突的。 摆摊的经验就是有很多的东西都是竞争非常大的,影响旺淡的因素有地点,商品,还有技巧,比如要注意过往行人的脸,预见购买者的心理,然后开出适当的价格,对那些脸上带微笑的,价高一点点也不致于吓跑客户,对那些脸无表情的,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内向或者是对商品不感冒的人,价格也要开得实一点。对那些看起来很喜欢的人,倒是可以漫漫地聊,说说一些不靠边际的东西也好。要想自己的商品好买就需要一些针对不同买家的说辞,还要选好地点,注意时间,以及尽量做到与别人不同,尽量显得专业一点,也可以大声吆喝,最好有好的说辞,创造一个比较愉悦的氛围,比如顺口溜等,反正就是要消除顾客的各种疑虑。消费者会有两个消费目的,一是为了满足物质消费,二是满足心里消费,一些品牌的消费效应就是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心里需求(虚荣感和对商品的安全感),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取得他们信任。有时价低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会增加消费者的不信任因素。但是在现在的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贪便宜心里,但又不可以把这个观点给消费者察觉。就是要随机应变了。…没有鼓动大家都去摆地摊闹着玩,不过如果有空去尝试一下,也算是一次不错的体验社会,积累人生经验的机会,相信你会感悟到一下你平时感觉不到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