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0

ll104185566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wpuchenfei

已采纳
《东方红》赏析 摘要:《东方红》不仅是一部壮丽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结晶的经典巨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和创作歌曲结合组成的,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概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民族精神 史诗 舞蹈 该舞蹈是为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及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成立一周年而特意创作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通过对本民族历史特殊时期的回忆,来追溯一种不畏列强、坚韧不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为此选用冼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第四乐章创作一个用中国民间舞的动作为素材,反映中华民族近现代反法西斯战争民族奋斗史的作品,是二位编导最初的创作动机。 作品《东方红》在创作中有另一种考虑,即能否用汉族民间舞蹈素材,反映民族精神。编导认为,随着新中国民间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创作舞台上,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下展现的,类似《牧马人》《担鲜藕》这样的作品,它们不约而同地都会带有一个民族或地域强烈的文化专属性特征。那么能否用一个民族或地域舞蹈的动作素材,反映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创作者的另一个主要思考点。当他听到《黄河》这段音乐后,决定做一个中国民族民间舞版的《黄河》舞蹈作品。作为交响乐作品《黄河》,无论从音乐的形式与结构,还是从作品内在表达的文化深度与厚度都极具挑战性,用《黄河》音乐编不同舞种的作品,成为许多中国编导的试金石,所以用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的动态元素,表现《黄河》这个代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典范的音乐作品,成为编导创作的另一个构想。 该舞蹈在动作语汇的选材上,主要以山东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素材为主,这种选材安排按赵铁春的话,是由素材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原因是鼓子秧歌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学院派课堂,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粗犷豪迈是它的主体审美风格,同时动作幅度之大、表现力度之强是别的舞蹈所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民间舞教材中总结出的稳、沉、抻、韧这几个主体审美要点中,所包含的稳如泰山、纯朴厚重的舞蹈动态感觉,是编导所刻意需求的。同时作为胶州秧歌素材的选用也是如此,由于其动态本身三道弯、扭断腰的阴柔之美,与男性鼓子秧歌素材刚阳的动态审美产生对比的同时,也产生一种互补,这种一对比一互补,无形中为作品的主题凸现提供了一种绝好的搭配。创作中编导对胶州秧歌动作审美拧、碾、抻、韧,这几个要点并没有都完全地展现,只是用了一个碾字,在胶州秧歌小嫂扭的步伐素材中体现,这种刻意的选择通过不同时空的设计,旨在造成一种源源不断、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永不停息的动态感觉,同时也在营造一种千军万马、十面埋伏的舞台意境。 在作品创作的结构设计上,编导在三分之二的篇幅上,用递进式的结构,为一个核心主题造势作铺垫(即通过不同方位的出场、不同时空的调度、不同队形的变化、不同男女交替的舞蹈、不同红绸挥舞的动势,来营造一种壮烈的氛围)。所以无论是男舞者三角形的出场,还是女舞者横排斜线圆形的空间调度,以及舞蹈中间一段男女双人舞与母子双人舞人物形象的捕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多方位、多层次、多变化、多信息传达及推进,来再现中华民族的那种威武不屈、誓死向前的气魄,面对侵略者和敌人斗智斗勇的精神。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不同层次的递进,也在为舞蹈自身的结构高潮作了较完美的铺垫,因为编导的构思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技术将之体现,所以这种递进式的结构,恰好是在“东方红、太阳升”的乐曲声的出现将全剧推向高潮点的铺垫。此时当红绸抛向空中,全体演员双膝跪地,迎接那来之不易的胜利时分,从情感线路、动作逻辑、情节表达都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顶点,而这种以静制动的升华点,恰好是由作品前期递进式的铺垫为基础的。因为前期的铺垫已经聚集了足够的能量,各式各样动的可能也都用过了,这个时候用一种逆其道而行的做法,用静的处理、用地面跪地的动作来体现全作品最终的高潮成为了一种可能。作品在这种递进式推高潮的“起”、“承”过后,接下来就是“转”、“合,,的过程。该作品是这样处理的,即用一段纯净的地面舞蹈展示作品的“转,,接过后,立即又回到作品开头那种前赴后继、不断向前的运动感觉之中,其目的就是对前篇舞蹈“合”的呼应,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民族精神的强化。作品紧接着用一个凝固的造型作为整个作品的结束。当然静态的结尾对比前期动势的营造,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即通过类似英雄纪念碑的群舞造型,制造一种从静态的雕塑展示中,回顾动的历史遗迹,从中折射中华民族的不朽与伟大,应该是作者最后的构想。在综上所述的作品结构设计中看得出编导是花尽心思悉心揣摩的。 另外,在道具的使用上,创作者有他独到的尝试。编导有意识地抛弃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原用的八角鼓与长撇扇,原因是这些东西有很强的地域专属性,不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的主体特征,所以经过千思万想之后,编导决定用红绸,原因是红绸有很强烈的符号隐喻,它像黑头发与黄皮肤一样,是中国化的符号,代表中华民族的标识意图,这种代指和标识在赵铁春的《让黑头发和红绸子一起飘起来》一文中可以得到详尽的解释。同时红色象征喜庆也象征着鲜血,而绸子那种柔中带韧的品性,也是中国主流雅士文化所刻意追求的,加之扭秧歌用红绸“扭着秧歌进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编导选择了它。在对红绸的动作选用上编导解释道,我们选择它不是完全地遵守或忠实地传承它原有的动律特征,在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对之进行加工改造的,以前用红绸扭秧歌,“扭”是舞蹈动势的主体,而这次我们却刻意地强调用红绸“舞”秧歌,因为“舞”中不但有阴有柔,也有刚有阳,而这种刚柔并进、阴阳相兼,是我们在这个作品中所刻意追求的,而以前的“扭”却永远出不来这个效果。同时用鼓子秧歌的动律、动势舞红绸,会在刚阳有力的动势上造成一种缠绵感,在胶州秧歌上舞红绸也会在阴柔的动律中产生一种力量感,所以这种借用红绸“舞”秧歌的做法,是一种对民间舞资源再利用的新做法,在这个作品上可以说是表达得合情合理。 该作品在创作上,具有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汉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元素进行了符号化的解释和处理,因为无论哪一个民族、地域的舞蹈,它都会带有浓郁的本土特征,而这种本土特征在具有鲜明的风格同时,也会局限这个动作自身的使用空间,因为极强的民族、地域文化专属性,导致它只能在这个文化场景下使用,如用维吾尔族的动作说汉民族的故事比较难。而该作品中编导在不失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动作原貌的同时,将这些动作原有的民族地域特性与文化寓意进行了剥离,将这些动作形式只当作一种遣词造句的词汇,而不再考虑原有的舞种来源、动作本质的意义,从而在表达编导内心的世界的同时,也展示一个民间舞蹈通用化的可能,增大了这些动作的使用空间。按照这种理论,民间舞蹈语汇不但可以表达那个民族、地域的文化本质,也可以成为表达一个主流文化、国家民族主体精神的动态语汇。 该作品荣获1998年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作品银奖、表演三等奖,随着许多中国文化交流使团出演海外,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在建党80周年文艺晚会《盛世华章》上作为特选节目在中国剧院演出。同时因其独特的民间舞特性,被许多艺术院校吸纳,成为民间舞教学剧目课上的一个重要实习剧目,也被广大的艺术团体所传跳。 参考文献:舞蹈者之家 贾安林 《东方红》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 郭振建 时代呼唤这样的精品力作———音乐电视《信天游再唱东方红》 东方红首都评论报1967年11月11日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目录

93 评论(11)

huajian0506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 《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自古也就有国家、社稷,以舞见兴衰的说法,可见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古人在劳动中创造舞蹈,在舞蹈不断进步和发展。从某个意义上讲,舞蹈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与时俱进的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舞蹈发展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换。随着舞蹈工作者的努力,许多新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但仍旧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时候就出现了和新时代紧密结合的新的形式的舞蹈艺术,数字舞蹈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何为舞蹈的数字化 开始提出“数字舞蹈”定义时,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舞蹈还能数字化?数字化后还能叫舞蹈?舞蹈为什么要数字化? 其实“数字舞蹈”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它应该包括的是舞蹈通过数字化途径的传播及舞蹈的数字化创作。 我们先对舞蹈传播途径进行大的分类,即传统传播方法和数字化传播。传统的包括院校教育、开设培训班、举办舞蹈比赛、发行影音资料及发行书面资料等,数字化传播包括网站架设、舞蹈下载、网络论坛、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舞蹈并传播等。 传统的传播一般以教育为主,特别是课堂教育。这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无可否认的是,舞蹈必须是以课堂教育为主,因为课堂教育的直接作用对于舞蹈学员的水平提高是最简单和有效的。 现在具备条件的各大院校或艺术团体均架设有自己的网站,第一时间发布关于自己的信息,并进行舞蹈艺术的跨地区交流。舞蹈是视觉的艺术,影音资料绝对是舞蹈传播的重点,现在的网络传播主要是传播剧照欣赏和影音资料的欣赏。一般一个舞蹈剧目通过压缩处理后的文件大小需要几十分钟时间才能完成网络传递。社会在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这个时候需要有更好的文件格式、更好的技术来提高网络传递的时间,所以,有人开始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制作新的舞蹈影音资料。最原始的应该是动画格式的舞蹈,它们是通过简单的动画制作技术,基本上靠手工绘画来完成,随着音乐制作和剪辑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舞蹈工作者水平的提高,就出现了专门的舞蹈音乐剪辑队伍,舞蹈音乐制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MIDI制作,这也是目前最通用的方法。随着舞蹈工作者、爱好者中上网人群的增加以及电脑技术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在满足于欣赏那种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动画形式的舞蹈,渐渐地就有了其他形式的舞蹈影音资料被制作并在各网站各大论坛间传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它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舞蹈的精彩魅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舞蹈艺术鉴赏水平,并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 《东北人都是活雷峰》的走红标志着FLASH时代的来临,此后开始出现大量的原始原始形态的数字舞蹈,它们或是舞蹈片段,或是音乐片段,但都具备了舞蹈的中的舞台、演员、舞美等,并非常强调视觉冲击。这个时候,数字舞蹈制作开始出现。 使用纯粹的数字技术制作,离开了传统的手段和基本条件(演员、灯光、舞台等)而制作出来的可欣赏的舞蹈影音资料,我们给它定义为:数字舞蹈。 数字舞蹈的第一步是舞蹈作品制作和传播,第二步是舞蹈DIY,第三步该是舞蹈编排软件才对。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舞蹈的定义?有过音乐剪辑经验的同志就比较好理解这个定义。 其实音乐剪辑就是数字舞蹈的一个小部分。剪辑音乐一般使用的软件是COOLEDIT。音乐剪辑(还有MIDI)就是数字处理音乐,普通的音乐只能精确到秒就很好了,数字音乐可以精确到千份之一秒。而且还可以对声音进行特殊处理,去除背景噪音等,一句话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音乐处理的功能就是这样的定义。我们对于完全使用电脑处理的音乐一般称为数字音乐,也叫数字化处理音乐。 数字舞蹈的原理也是这样。它的最终目的让一个舞蹈编导或舞蹈爱好者离开舞台,把心中设想的舞蹈表演变为虚拟的舞蹈现实,甚至是把舞台效果等一切想得到的全部表现在电脑上成为虚拟演示。所以准确地说,数字舞蹈就是虚拟舞蹈演示,是利用电脑技术模拟舞蹈效果(包括音乐、舞台、灯光等)。 数字舞蹈的第二步就是舞蹈DIY,这点目前很多人恐怕还无法理解。其实大家的不理解主要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网络和电脑还没有普及到一定程度的缘故,甚至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去剪辑音乐的经历,更别说自己动手用电脑剪辑处理音乐来演出。而数字舞蹈是音乐剪辑的上一层次,可以说,只有很熟悉音乐剪辑的人才能很好地理解数字舞蹈这一概念。舞蹈DIY就是动作自由组合,也就是把需要的动作与音乐相配,产生自己需要的舞蹈。这一技术特点就是开始积累大量的基础动作并完成简单的舞蹈编排工作,减轻舞蹈编导工作和创作的工作量。 数字舞蹈的最高目标就是舞蹈编排软件,这个目标只有实现了上面两步,才具备技术基础和软件制作需要的条件。 二、数字舞蹈的具体表现及作品 1、网站建设是舞蹈数字化的重要部分和首要条件 北京舞蹈学院是全国舞蹈艺术类的马首,目前北京舞院新的网站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院校中,广东舞蹈学校、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等也都成立了网站。中央芭蕾舞团等专业团体也有自己的网站,民间团体中最具有专业水平的的该数成立于2000年的“舞影2000”( 3、其他的数字舞蹈 现在有部分院校进行视频教学的试验,即通过摄像头将影象利用网络传输完成异地教学,这是一种新式的舞蹈教学方法,但目前一般用与理论方面的教学,因为基训课、排练课的视频教学还缺少教与学之间互动。正是因为这种形式的出现,在不少的舞蹈论坛中有人发出了“能开一个网上舞蹈班吗?”的帖子。 在不少FLANSH网站中,也存在有大量的数字舞蹈含量较高的FLANSH作品,如秋言的《飞》、RUYU的《雨丝》等都是网络上比较有名的带舞蹈动作的FLANSH作品。还有很多以其他形式存在或正在发展的数字舞蹈我们无法一一列出。 三、舞蹈数字化的意义 我们国家现有6000万的上网人群,而且基本上集中在青少年。青少年正是我们舞蹈教育的重点对象,可以说关系到将来舞蹈的兴衰,他们通过网络更容易接受的相关的知识教育,这些知识可能正是课堂上缺少的 甚至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所以网站架设及通过网络传播舞蹈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否定的。 另一方面,现在世界上有大量的中国舞蹈爱好者,众所周知的是在国外很难购买到中国舞的影音资料及教材,甚至没有舞蹈教师,这个时候传统的舞蹈传播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网络的传播恰好可以克服这一弊端,通过网络资源,所有的舞蹈爱好者就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国界限制,可以自由进行传播。这一传播内容包括舞蹈图片的欣赏、舞蹈录象的欣赏及舞蹈音乐的交流。通过网络,一个完整舞蹈剧目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限地点的交流。对于资金的节约是无须多解释的,而对于新作品第一时间的交流,其意义就更为重大。 再来假设一下,一个舞蹈作品从编排到最后成为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同样地使用FLANSH制作一个数字舞蹈,只需要舞蹈编导在电脑前工作就完成整体的作品,并能清楚看到作品的最后效果,还能随时修正作品中的不足。一方面是创作速度及作品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的大大降低。 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舞蹈爱好者上网人群的增加,相关的产业也被带动起来,如电子商务、收费的舞蹈下载等。 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在不断提高,舞蹈不再单单只是表演和技巧的简单概念,新的时代赋予舞蹈更多新的内容。舞蹈艺术需要有新的发展,有待于新一代舞者的努力。新一代舞者应该是继承传统的舞蹈内容、发展新的舞蹈。但愿数字舞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56 评论(13)

zmksky

建议你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
34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