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4

白翁翁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f.qiao

已采纳
个人的前途要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个人发展的好,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每个人都发展的好,那国家就会富强。

关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论文

138 评论(12)

xiaohuzi5077

我会啊。。。。相当有丰富的经验
154 评论(9)

kaxi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个人前路在家外,一身正气满国门。纵观中国近代史,引领国家走向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革命之路的,当属领袖毛主席。百年建党史,国家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七十载华诞,中国已独领了时代的风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国家兴亡的惊天巨变中,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在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是啊,革命道路艰难曲折,只有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国家才能看到希望,民族才能得到信仰。唯有人间正道,社会发展之规律才能生机。    在此之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这片脚下的大地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外强侵略、国不成国。中国的希望在哪,中国的黎明在哪,没有人给出答案,只有一群人在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并付之行动,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唯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唯有共产党才能带来希望。上世纪初,有很多心怀救亡图存梦想的中国儿女,选择了去欧美、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进而掀起了一股留学热。1919年,毛主席本来也有一个机会可以去法国留学,但他最终审时度势,放弃个人前途而选择了留在国内。虽然在日后的革命工作中,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远远不如那些曾经赴国外留学,进而深入接触马克思思想的人。但是,在对国内外形势的把握上和工作成果上,毛泽东同志却显示出了超凡的成绩和过人的智慧。尤其在国共合作破裂后期,毛主席选择了“上山”。这里的上山一方面指的是远离城市,选择去偏远地区,以保存军事实力。另一方面更是远离共产国际,赢得自由和行动的宝贵空间和时间。要知道当时共产国际的思路就是要占领城市以及党内左倾思想盛行,但是面对城市内国民党牢不可破的军事力量,毛主席力排众议,不顾个人命运与前途,坚定信念选择上山,才能在日后革命活动中保存武装力量,造就军事基础,为新中国成立注入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国是家的大国,人是国的小家,唯有小家为大家,人间正道,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延绵发展,生生不息。
292 评论(11)

qbma8495

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提倡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捍卫集体利益而献身。集体主义既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性,又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更不是任意地要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这种自我牺牲是有条件的必要的牺牲。⑴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个人利益已失去正当性,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因此,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就要求牺牲这种个人利益,而且这种牺牲也是必要的。⑵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而个人利益又是正当的,在其他条件下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而在此时此地,不牺牲个人正当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要求必须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道德精神。
110 评论(8)

qyw1015

国家和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不过这里必须弄清楚国家是国家,政府是政府。如果政府的管理方式你喜欢,那么你就适合在这个国家生活,反之你可以选择离开。有时政府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愿,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个人却不可能扭转政府的决定,只能选择走还是留下,而政府的决策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命运走向,所以国家、政府、个人的命运都有关联。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
268 评论(8)

pilizi85

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此处省略800字
24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