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ssySky
我从小就喜欢车,每次上街看见玩具车,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一直到父亲发现我不在他身旁的时候。直至被父亲强行拉走,我依然恋恋不舍,一直到那些玩具车离开我的视线。在那个时候,我对车的理解非常简单也非常直观,无非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外加一个外壳而已。于是在无聊之时,我便喜欢拿着一块红砖在沙地里推动着玩,把手中的砖头想象成一个车子。后来,觉着这样推着砖块来玩实在有些累,我就把泡沫拿来,制作成了四个轮子一个车身的小车子。再往后,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遥控玩具车,很酷的样子,我特喜欢,于是找父亲,希望他能给我买回来一个,可是父亲不答应。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遥控车确实也很贵,好几百块呢,父亲没给买,我虽然不怎么高兴,但还是了了。不久,电视里播放一部动画片《四驱兄弟》,里面有好多好多不同的玩具车,我翻来覆去百看不厌。不知是否因为被我的执著“感动”,父亲居然给我买了一个与动画片里一模一样的玩具车。我当时那个高兴劲,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抱着它。时间虽然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也慢慢长大了,但父亲送给我的那个玩具车却给了我一个最最美好的童年。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市面上什么样的玩具车都有了,就连三岁的小朋友也可以坐在电控车里感受驾驶的乐趣了。高中就要毕业了,即将面临人生的转折点,但我依然不愿放弃搁置心中已久的汽车梦想,所以我必须选择我最喜爱的专业,去学习有关“车”的知识,去享受有关“车”的乐趣。修车大王徐士银的故事曾经不止一次让我感动,那是一个真正把“车”融入生活的老人,是对车的挚爱丰富了他的生活内容,延展了他的生活空间,提升了他的生活品位。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徐士银老人一般的人。当然,我也知道,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历程莫不显现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可以说,汽车制造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如今,汽车已经普遍进入中国寻常百姓的家庭,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我们不可忽视一个事实,人们似乎更加青睐国外品牌。我们自然不能以“爱国”的名义去标榜或限制人们对于汽车品牌的取舍,唯一可做的便是提升我们国产汽车品牌的硬实力,以质求信,以质求胜。世界上没有永动机,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再好的汽车也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毛病,这就需要修理。但我不止希望自己能像徐士银老人那样学会一手修车绝活,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手设计和改造高品质的汽车,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改变自身命运,为自己的生活划出一段完美的轨迹。所以,我无所犹豫,选择车城十堰作为我的大学起点,那一定是我的汽车梦想真正开始的地方。 
汽车本来是个钢铁的物件,是人给它赋予了一种影响生活方式的生命内涵。反过来这种内涵又作用于人类,拉近了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形成消费理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亦即汽车文化。在我的理解中,汽车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汽车工业设计文化、汽车消费文化、汽车边缘文化。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人们心理的发展和变化都对了汽车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到了重要影响。汽车设计成果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体现。汽车工业设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需求。工业设计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体现商品社会中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则会对工业设计产生导向作用。比如美国汽车设计多为自由、大气型。美国的汽车在二战之后突然大了起来,因为经历了二战的人们,精神上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思想上要铺张,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这种心态畸变下诞生了宽大的美国汽车,折射出了二战之后人们那种绝地重生的感觉。再如,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开始注重个人的感受而非他人的议论,2006年,两厢车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春天”。汽车可以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它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特色的产品。比如德国车,真的就能反映出德国人那种追求每一个螺丝钉都完美的较真性格;再如法国人是浪漫、不拘束的,所以他们造出的汽车有玻璃面积大等特点;而日本车则追求经济、精致,因此车型也绚丽新潮。美、日、德、法四辆车摆放在一起,性格迥然的区别一目了然。一个汽车设计,只有在符合时代主题、地域特色的前提下,和民族性格相链接,满足当代人们的群体精神需要,才可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汽车设计,才能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最终成为经典之作!汽车消费文化中的影响因素又哪些呢?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影响他们购买、消费的原因等,也就是说要消费者需要什么、对什么事情比较敏感,哪些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哪些问题会使得他们置若罔闻,都是汽车消费文化中的影响因素。而广告,是传导汽车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广告通过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和诉求,影响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态度和购买行为倾向,并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汽车购买。比如在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汽车广告更加倾向于突出汽车的舒适性和时尚性,那么人们的汽车消费文化也就倾向于舒适性和时尚性。品牌文化也是汽车消费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就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产生导向般的影响,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心理依赖,形成品牌忠诚。因此,品牌价值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经济价值。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对品牌的打造非常重要。欧洲车的品牌价值为什么要比日本高呢?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非常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始终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的历史文化传承性更好。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更是需要年长日久的心血和资金才能打造出来的。欧洲车另一个很好的感觉就是品牌传承性非常高。把一代又一代传承的车型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明显就能看出他们积累出的精华都在一条线上。而日本车,花样翻新很快,但可能三代改款之后,你已经认不出这款车了。另外,一个汽车的品牌文化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全系列活动中都要体现,而如果只用于营销,所谓的品牌文化就成了不能兑现的战术口号。此外,自主品牌是民族汽车文化的一个基础。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车型,中国就谈不上民族独具的汽车文化。而目前中国的汽车设计处在模仿和学习阶段,但将来肯定会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品牌文化也会伴随着逐渐形成。除了汽车设计文化和消费文化外,汽车边缘文化也是汽车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边缘文化可以从侧面反应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域的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所谓边缘文化,就是汽车同其他文化种类的结合,比如汽车摄影,是摄影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单独的一种文化门类。包括汽车会展、汽车运动、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等等。而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则直接影响到其对某一个汽车边缘文化领域的关注程度。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人们还不可避免的出现浮躁心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都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汽车设计文化上还没有自己设计的车型;在汽车消费文化上还有攀比心理,买车还有盲目性;汽车的边缘文化也才处于起步状态。但是,纵观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短短5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我们仍然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定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