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
同学,我们的题目一样哎!你不会也是师大的吧?呵呵~~我刚看见一篇,给你看看~~虽然我们在尧舜时代就开始“以糜觡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兽”(《吕氏春秋?古乐篇》),但是在今天,很多人拿起洞箫来会横着吹,但是却能把韩式歌舞和美国的黑人说唱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青出于蓝。我们现在的状况非常奇怪:虽然在我们的国土上曾经出土过距今有着9000年历史的制作已经精美的骨笛(河南舞阳贾湖村新石器遗址),我们也经常也以我们悠久的历史为荣,但是我们的正规音乐教育体系却是俄国式兼德国式的,连民族音乐的教育也必须要使用和贯彻西洋音乐的分析方法和结构体式,而我们平常嘴里哼的,常常又是H.O.T、后街男孩、迈克尔?杰克逊什么的。有人并不认识韩文,却能大段大段地背诵韩文歌词,但是若叫他唱几句中国民歌,他会憋红了脸,最后唱几句《东方红》了事。 西方音乐中繁琐的是他们的乐理,而其中的内涵与中国音乐相比,并不见得丰富。拿古典音乐来说,西方人或作壮阔状如《命运》,或作伤心状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或作神秘状如《少女的祈祷》,或做绅士状如那一大堆雷同的华尔兹,或作宁静状如《月光曲》,几乎没有什么新鲜的。再拿流行音乐来说,西方人或作发泄状如迈克尔?杰克逊,或作长吟状如席琳?迪翁,或作下乡状如那些乡村歌手,或故作妖冶的纯情如蝴蝶?微笑,或故作哲学家状如神秘园乐队,看起来五花八门,实际上千篇一律。现在的欧洲民歌是什么味道,几百年前还是什么味道,但是中国的民乐无论从形式还是思想来说都改变了很多。就算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我们的音乐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国的音乐表面上纯净、简单,没有和声,合奏的规模也不大,但音乐的过程绝非对情感或事件的简单描述,而是在看似宁静安详的基础上进行着无尽的冥思,音乐的起伏相当光滑,但悄悄营造出的构造的想象空间却是近乎无限的。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弱势地位是短期性的因素造成的,虽然这些因素看似是来势汹汹。从长远看,我们应该对我们的传统保持乐观的态度。 为小众音乐提供生存土壤。现在的埃及人没有人会唱古埃及的民歌了,但是今天的中国人还能用古琴弹奏千年前的乐曲。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经常会随政治的原因发生突变和表面上的“猝死”,但这种“猝死”却无法斩断地下的暗流。在很多城市里的偏僻角落,当你不经意间闯入了一间不起眼的酒吧,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酒吧里的人都在欣赏着一种你也许根本无法接受的音乐——这和公园里那些拉着胡琴唱京剧的老先生们其实是一样的,是在以小众的方式为大众延续着过去和现在,并为未来提供着种种未知的可能。一个小国很容易被彻底改变,但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灰烬之下隐藏的炭火很可能就能够引发明天崭新的灿烂。崔健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也许今天我们尚不理解少数人的坚持,但是明天他们就可能变成主流。而应该成为主流、却遭受着不公待遇的文化现象,也完全可以通过小众音乐的流传等待历史的机遇。 
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 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