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1

草之梦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ED-kong

已采纳
美术欣赏最主要的作用是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寓教于乐,开阔艺术视野,丰富艺术知识,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们受到美的陶冶,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以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美术欣赏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意义和作用

331 评论(10)

wupeng1234

一、美术鉴赏 我们发现不同的美术门类在艺术形态和作品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所谓的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鉴赏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作品——鉴(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要明白作品的作者、年代和背景、门类、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 赏(想象和平价——审美感受和理解美术现象)要把获得的感受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 美术鉴赏就是鉴古今、平优略、定高下。鉴是手段,赏是目的。美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美术基本知识和识别美术类别和一般方法,同时鉴赏者创造性的参与才能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得到完善和升华。二、美术的类别 1、美术从空间艺术的范畴可分为六大门类即: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2、从六大美术门类中按材料、题材、形制、功能又可分为十类:中国画、油画、历史画、风景画、浮雕、圆雕、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 3、按照美术在形式语言的不同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1、美术的价值(1)人文价值,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它的最终指向是美,美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和追求,他是超越了任何国家、民族、政党、宗教之上的对全人类利益的关怀和维护。美术教育在于培养人的灵性捂性和创造性,在于培养人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和创造素质是一个人素质最重要的标志。艺术教育以最超前、最开放的形式把人类潜在的智慧和创造性解放出来,唤醒人类自觉自由的审美创造性(因此美国和英国在2000年前就把艺术教育勒入核心课程)(2)创造价值,艺术创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一无而创造力的标志。特别是现代艺术发展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创在了辉煌的成果,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再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的艺术科学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如日本的动漫产业,美国的电影业。这些行性产业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声学、光学、电学成为最有竞争里的综合艺术。2、美术作为社会存在的产物,担负者一定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人物、生活、生产风俗人情。(2)教育功能:通过作品的主题内容,是人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热情锐意进去得人生态度。(3)审美功能:通过美术作品鉴赏提高人们对没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感受力。是我们主动的认识美、保护美、创造美。人类悲剧的诞生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审美判断力造成的。因此美术鉴赏能力,不仅是一个学生具备的,他是一个民族应该具备的,也是全人类应该具备的
101 评论(9)

zjw1314

一般地说,诗歌和书画等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具有再现和表现统一而偏重于表现的特点。如所周知,客观生活丰富多采,主观情思错综复杂,作为艺术创作中介的技巧又千差万别,而艺术爱好者趣味爱好则多种多样。正是以上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必然性。事实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很早就指出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必然性。明屠隆在《与王元美先生书》中说:今夫天有扬沙走石,则有和风惠日;今夫地有危峰峭壁,则有平原旷野;今夫江海有浊浪崩云,则有平波展镜;今夫人物有戈予叱咤,则有俎豆晏笑:斯物之固然也。籍使到一于扬沙走石,地一于危峰峭壁,江海一于浊浪崩云,人一于戈予叱咤,好奇不太过乎,将习见者厌矣。文章大观,奇正离合,瑰丽尔雅,隆壮温夷,何所不有。这就是说,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归根结蒂,是由生活的多样性决定的。而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单一”或“划一”,既脱离作为艺术本源的生活实际,又违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不符合艺术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一”之不可,其理昭然。但是,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并非没有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整齐划一的反面例子。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上台变法时,就曾搞过这一手。一代文豪苏东坡亲身感受到了王安石推行的文化政策的恶果,他从美学的角度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在《答张文潜书》中说: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整齐划一,最终必然出现如苏轼所言的那种艺苑一片荒芜,“弥望皆黄茅白苇”的荒凉局面。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一条真理:在艺术风格问题上,唯有“各体互兴,分镳并驱”(梁萧统语),坚持“不主一格”,才真正是繁荣文学艺术的明智之举。毫无疑义,中国古典美学肯定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主张众体并举、百家共存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现代美学理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  ⒋审美趣味上,在承认“错采镂金”与“芙蓉出水”二者皆美的前提下,推重“芙蓉出水”自然美的参考意义。“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组形象性命题,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两种美的形态和美的风格,也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梁钟嵘《诗品》云:“汤惠秀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又,《南史·颜延之传》云:“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锈,亦雕缋满眼。’”在这里,“芙蓉出水”喻指清新自然那样一种美的形态,而“错采镂金”喻指雕缋满眼那样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以魏晋南北朝为界线,一前和一后,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有明显变化。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社会上推崇雕缋之美的风气历久不衰,然而,自魏晋南北朝始,社会上对雕缋之美的评价日趋下降。刘勰《文心雕龙》论文已开始肯定“自然之趣”;梁武帝萧衍品书(书法)已将“芙蓉之出水”置于“文彩之镂金”之前。正因为魏晋时代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已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诗人颜延之对鲍照(或汤惠秀)作出的“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的评价,才会怏怏不乐而“终身病之”。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并无反对人力加工的意思,它只是鄙弃人工斧凿的“造作”,孜孜然追求高于“既雕既琢”的那样一种“复归于朴”的人生——艺术境界。正因为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是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语)的“大美”,所以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与“错采镂金”的雕缋之美恰成鲜明对比的“芙蓉出水”之自然美,得到众多艺术家的倾心推崇,也得到众多文人士大夫的会心赞赏。今天已不同以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审美和艺术领域中讲卖相,讲包装,讲排场之风正日盛一日。那么,能否说“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今天已丧失审美价值了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当今不少人已是唯“雕缋”是美而不知其它,所以我们在潜心建设中国现代美学时,努力开掘“芙蓉出水”自然之美的现代意义,已显得十分迫切。  ⒌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方式的参照意义按照一般系统论,系统是由诸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里,作为系统内部诸要素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结构,对整体特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相同的要素,处在不同的结构之中,会形成迥然不同的整体性能,会产生全然不等的信息量。由此,不注重部分,而注重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结构”方式,是一般系统论的主旨所在。受元气论、阴阳五行说、《易》学以及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重要性、肯定事物整体结构具有形成新质之价值的一般系统论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所表露,秦汉时代上述观念日趋明晰,此后经过众多思想家和美学家大力阐发,一般系统论观念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所在,并直接影响及诸门类艺术的发展。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围绕律诗的创作和园林的规划修造,有关美学家所发表的重要见解。在近体律诗的创作活动中,中国古代美学家将情思的熔铸、声律的组织和对仗的安排,视为创作“全美”之律诗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唯有意境美(通过情思熔铸)、音乐美(通过声律的组织)和建筑美(通过对仗的巧妙安排)三者结合成为一有机整体者,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全美”之诗。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谈七言律诗的“全美”时说:“近体之难,莫难于七言律。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而绝无参差扭捏之痕。綦组锦绣,相鲜以为色;宫商角徵,互合以成声;思欲深厚有余,而不可失之晦;情欲缠绵不迫,而不可失之流。……一篇之中,必数者兼备,乃称全美。”在他看来,全美之诗乃是形式与内容统一、声音美与颜色美与意境美“数者兼备”、彼此结合一体所产生的“新质”。应该说,胡应麟诗论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系统论色彩是十分明显的。其实,不只是胡应麟,还有不少的美学家亦持相类的观点。如元好问称赞杜甫律诗,说:“窃尝谓子美(杜甫)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者耳。今观其诗,如元气淋漓,随物赋形,……。夫金屑丹妙,芝术参桂,识者例能指名之;至于合而为剂,其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咸之相入,有不可复以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而名之者矣。”(《杜诗学引》)元好问以上所谈,重点本是称赞杜甫能博采他人之长而熔于一炉的诗坛“大家”气魄,但同时也包含有推重杜甫能将诗美诸要素结合成一有机整体从而产生“全美”的“大巧”手法这一意思。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古代园林艺术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整体论色彩。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色集中表现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造才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一个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艺术世界(有机统一体)。游人信步其间,步移景换,能获得味之不尽的审美享受。在这里,所谓造园“诸要素”,是指水、山石、建筑以及花草树木等;所谓“一定的结构”,是指一整套集中体现传统哲学精髓的“营构”手法,其中包括高低参差、曲直错落、断续相间、显隐互照、藏露相生、聚散相成、虚实结合、动静一体、左右顾盼以及首尾呼应等构成完整思想体系的一套“营构”手法。用明祁彪佳建造“寓园”的话说,即:“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寓园之营构也。”不难看出,祁彪佳“造园”论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般系统论所肯定的那种整体观。中国古典美学倾向整体思维,肯定艺术美产生于诸要素的整体结构中,强调美乃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所有这些,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粹所在,今天在建设中国现代美学时,应当予以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全文阅读链接:_html
294 评论(9)

zhouying302

提高人的审美啊。可以培养艺术情操,然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从而优化生活方式。达到让人从凡人到艺术家的改变。
202 评论(9)

wangxia695

浅谈艺术鉴赏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艺术形式及审美 理想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就有排斥色彩的文化观念,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认为,通过水墨产生的一种墨色淋漓的效 果能够表现出宇宙的混沌气象,认为"神"(即精神)是绘画里最 重要的部分。西洋油画则注重对现实中多种色彩的描摹,对形 的要求自然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中国画是"以神写形",而西洋油 画是"以形写神"。 西方绘画的比较方法,把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 风景油画作比较,试图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语言的思考,展示中西 方绘画上的差异及其不同的民族特点、文化背景的渊源,并通 过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作用。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 的一种基本因素, 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 不论是写实, 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 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 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 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 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 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 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 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 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 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 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 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 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 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 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 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 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 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 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 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 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 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 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 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 界。通过美术鉴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 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这种 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 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 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第五:美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 性。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 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 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 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 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 品,都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 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 与创造能力。 总之,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美术鉴赏课的开 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 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 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 美观念, 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 提高人文素养, 提高感受美、 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9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