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hong79734
同学们,老师们,你们好,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是——《闪闪的红星》。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名叫《闪闪的红星》。主要讲的是:在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中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却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柳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常,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亦要随行。父子分别在即,潘父赠送一颗红星帽徽予冬子以作鼓励。父亲离开后,柳溪村只留下少量赤卫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雇用了一批冷血杀手返回柳溪村,重新霸占柳溪村,冬子只好与母亲随赤卫队远走避开。 大土豪胡汉三实行封山,想断绝红军的补给,想把他们活活困死。别的东西还好说,人不吃盐,就没有劲儿,甚至有生命危险。冬子却巧妙地通过重重关卡,把盐送上了山。当时,上山要被搜身,有人把盐放在竹子里,但还是被发现了。其实,冬子的招儿很简单,用水把盐溶解了,浇到衣服里,等到了山上,再把棉袄洗了,洗出来的水,用锅蒸干了,剩下的就是盐了。 这部影片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并将他爱恨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没有当年红军不畏艰险地努力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今天,我们去看电影了,我们排成四队走到影剧院,影剧院紧靠着永和豆浆。我们进了电影院就找个位子坐下来,等着看从来没有看过的电影。忽然门关上了,灯灭了,窗帘也被拉上了。突然,后面有一个大灯照了过来,照在前面一块大布上,我们在大布上看到了好看的动画电影。电影里面有一只袋鼠,它的名字叫袋袋鼠,它从石头上跳下来转了五圈,又翻了五个跟头,跟着又转了两圈才落在地上,它简直是太厉害了,我真想跟它学习学习,可是它却在电影布里。电影里的故事,一会儿可怕,一会儿好玩,一会儿神奇,一会儿厉害。回家后,爸爸问我电影的名字,因为电影院里声音太响了,我是把耳朵捂起来看的,上面的字我也不认识,所以没办法告诉他。今天的电影真是好看极了,小朋友们都开心,我也非常地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哟!
整理出高考作文优秀开头结尾有如下: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涉水而过的声音此次响起,你被雨淋湿的心,是否依旧。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你在雨中行走,你从不打伞;你有自己的天空,它从不下雨。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相信优美的生命,就是一曲无字的挽歌,漫过心际的孤独,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音符。酒般的思念,一饮就醉,醉时就用全部的热情读这忧伤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谁与我醉明月,愁在夕阳中。融进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得上善待生命,不负年华。她忧伤而美丽的面容,是我一辈子都读不厌倦的诗爱是一种牵挂,无论步迹到哪里,心却系在那披肩秀发的发梢。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沥地,独自的雨夜。这样的雨夜里,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点点无声无形的热泪。云一样的思绪,飘过来又飘过去,最终还是落在我的手掌上。绚丽如霓霞,哀怨如晨雾。我看得清你,你看得清我,我们在同一地平线,做着不同的梦,我的梦白如花朵,你的梦红如晚霞。童年的那一个个追逐嬉笑的日子,有如行云流水般在我的生命的旅途中流淌。曾在阳光下幻想着云游四海,浪迹天涯。别让别人徘徊的脚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梦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许这人间真的只有朦朦胧胧才是真。思念,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思念是对昨日悠长的沉淀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也正是因为有了思念,才有了久别重逢的欢畅,才有了意外邂逅的惊喜,才有了亲友相聚时的举杯庆祝。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团团的淡去。而中学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转,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几个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记忆里。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飘舞。一个秋风萧瑟的寒夜,当天边那弯孤独徘徊的月儿轻轻告诉了我该如何描绘心中最美的风景之后,我便不再抱怨为什么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不再感叹生命的尽头总是轻烟。一个人走在城市的黄昏,孤独被斜阳摇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在异乡的街头,我突然那么强烈地渴望你能不经意地走来,牵着我的手,陪我,走一段漆黑的路。在这世间,有些路是非要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谁的指间滑过了千年的时光,谁在反反复复中追问,可曾遗忘了我。等你用尽了我所有的哀伤,而你眼中却有我所不懂的凄凉。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单调而沉闷的空气窒息着我幼小的心灵,缠绕着我飞翔的翅膀。我的少年的日子是寂寞的,寂寞的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冷,只有单调的影子与我一起看流岚,听松风,闻花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一轮孤月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夜夜难眠,天天泪痕,泪水淹没日月,混淆乾坤,也无法挽回流失的岁月,重返最初之净泊。我想,我还会架一支鱼竿,独钓岁月那一边的故事。孤独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孤独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同行者,孤独是为了孤独背后的解脱。孤独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求真爱的过程。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静,在离群索居,无伴独处中思索,追求创造,高瞻远瞩,洞幽烛微。爱那一场场繁华落尽后的曲终人散。喜欢那种被岁月沉淀后的沉静和忧郁。我现在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祭奠我那段流逝的岁月。自己是蓝色的,音乐是悠扬的,心情是透明的,灵魂是飞舞的。在别人的轨迹里看到自己曾经那么认真,那么虔诚,可是却无比悲凉的足迹,想到自己一路这么千山万水地跋涉过来,我就想哭。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的伤痕累累的躯壳和一颗沧桑的心。太阳的光芒远远胜过月亮,但太阳永远只能独自天马行空,而月亮却有星星相伴。世间万物中,其实太阳最寂寞。千古佳人,荷笠斜阳,最终都不过是红颜怅老,青山远归。真正能在心中美丽永恒的,唯有刻骨的一刹那记忆而已。(摘自《武侠》)青春结伴,我已有过,是感恩,是满足,没有遗憾。人生,有时轻似风,淡如水,有时浓如油,烈如酒。当有一天你走出人生的迷茫,在夕阳下回首,你身后那串歪歪斜斜,磕磕绊绊的步履,便构成了你生命年轮中极珍贵的一瞥,时刻回想起来都会令自己无限感动和无限欣慰,铭刻心中挥之不去。平庸,使人走漫长的路。遥远的距离使我相思成灰,阴阳的间隔使我欲哭无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世上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感谢上天让我孤单,忍受灵魂的磨难。也许曲终人散之后,离开的离开,忘记的忘记,然而旋律最好的时候,感谢上天让我们是在一起的。随着时间的围困,我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缓慢,时间仿佛把我逼到了死角,让我陷入了绝地,我无力挽回些什么,只有忍着痛,步履维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熟悉和离去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了。其实有人扮演别人时,不自觉表露的正是自己。我记忆中童年的太阳已经从记忆的洞穴和幽谷上沉落。春天是死亡的高发季节,但不朽的灵魂总能泅过时间的潮水,屹立在永生的彼岸。那些素面朝天的城市,那些洗尽铅华的容颜。总是在老歌里,我才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温情。流金岁月,配上简单的老歌,也便配上了真实的悲欢。我是那么虔诚地喜欢着旅行,也是那么执着地厌恶着囚禁。城市颓败的霓虹倒映在我灰色的瞳仁里,显得更加颓败。那些我们以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心,早已死在最繁花锦簇的时刻。原谅我凌乱的文字,原谅我破碎的时光。路灯和我之间,究竟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点缀。我匍匐了一百年,微笑着焚烧了一百年,只等待与你灰飞湮灭的重逢,因为你的快乐,是我生命里全部的信仰。人应有点远见,这样才能拯救自己,让自己的心,安详的存在。生命令你这样的快乐与绝望。因为爱字,所以放任,因为放任,所以成全。当你想起旅途中某次惊艳,那个转身而去的女子其实早已老去。只有记忆像雾一样停留,而流逝的时间,就是那个远去的女子。他转身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背影,我知道,时间在老去。河在我记忆中是个忧伤的符号。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故事中漂流,像一根草屑。如同一部黑白片在河流的背景下回放着。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一种光芒与堕落,看见时光在闪回,像蝴蝶一样冷艳。回去的旅程隔着无数的季节,无数坠落的经历。我成长过程渐渐偏离真实轨迹,最早是从谎言开始的。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就是它生命终结的时候,而它的种子,就是它生命的延续,在这个世界上继续承受风,经受雨,面对另一个轮回。一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又掩,也还是要不时地表露出来。静静地流淌的青春也会让人受伤吗我感觉我生命中的某些东西,也在沿着轨道静静地行驶。四周一片漆黑。亲爱的,我一无所有。黑夜里被风吹着的蜡烛,怎样才能等到日出。我们恐惧墓地,尽管我们日夜兼程。偶尔,我一个人站在黄昏的荒野,代替你主持夕阳的葬礼。对于人类来说,友谊是一种交换行为。没有下次交换,友谊便不再继续。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份完美。回忆能远离平淡,能使本来平淡的日子背叛现实做一次超越的飞翔。夜晚的城市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朵,努力地开放出最后一缕艳丽。在远离了熟悉的城市和人群的地方,灵魂不再受任何束缚。当一个人喜欢孩子的时候,他便已不再是孩子。生命,总会有一些令人回眸的空白。火车就是这样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中间像是留有期待,留有着人生注定需要的某种时间。同一天的周而复始,若不在哪里留下折痕,说不定会产生错觉。我想,不管多老,自己始终都是一个善感的男人,一首歌,一片叶,一泓水,都是我忧伤的片段,别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沦在茫茫的思想旅程。青春不过是一种挥霍,我们在一起,我们仿佛无始无终般地在一起。青春是阵偶尔滑过的风,不经意间,已吹得我泪流满面。我想我不会孤独,因为我还有音乐。我想我将一直孤独,因为我只有音乐。我放下钢笔,轻轻地合上我的日记,整个一年就这样在一个午后被我轻轻地合上,结束了。孤独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用一生去承担,无人能懂。不知道表达感情的人,只能走很长很长的路。雨滴从玻璃上滑落的样子,原来是有迹可循的。在时间里面,我们什么也不能留下。包括痛苦,快乐,和生命。
参考一下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云:“作今乐府法乔孟符(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元代文学家乔吉、陶宗仪讨论的虽是戏曲理论,但“凤头豹尾”之说在后人的创作中被奉为金科玉律,说明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重要。同样,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于考试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有特定的要求和评判标准,考生要在特定情境中完成,教师要在特定情境中评判。考试作文在内容、表达及发展等级等方面有细致的量化标准作为划等赋分的依据。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彰显主旨,材料扣题,杜绝文不对题;可以严谨结构,层次清晰,防止思路混乱;可以吸引眼球,获得好感,避免审美疲劳,流于大众。平时作文,尤其是作文备考,笔者在议论文(包括哲理散文)的开头和结尾训练方面,遵循“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的创作规律,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举例文为“完美和残缺”话题的学生习作)。开头的方式一故事引题引用生动或有哲理意蕴的小故事,吸引读者的同时,或引出话题,或提炼观点。例文1:渔夫得大珠于海,喜不自堪。审谛之,有墨疵于大珠之上。思之:去瑕留珠,岂非得天价之宝邪?遂除之。累去累存,累存累去。卒瑕去,珠亦尽矣。故事中的渔夫想去除瑕疵,获得一颗完美无缺的珍珠。可是,美却消失在追求过于完美之中。(开头)……苛求完美只能造成残破,宽容残缺才会铸就美丽。(结尾)二名句导入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还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高远。例文2: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振人心魄的壮美,在于残缺唤起的对完美的渴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也是这样。(开头)三问题启思用设问或反问句开头,其目的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使文章曲径通幽,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例文3:你不希望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翱翔天际吗?你不想有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浪漫,回味“执子之手,以子偕老”的醇香吗?可是,朋友!人在旅途,怎能尽是坦途平川,我们将怎样走过荆棘沟坎?(开头)……有了残缺,生活才丰富无比,残缺,是人生的真谛。残缺,将使完美和对完美的追求永驻心间。(结尾)四美文养眼锤炼语言,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嵌加古典诗词、名言哲句,或增加理趣美,或营造古韵美。例文4:寂寞梧桐残月一钩,落霞秋水孤鹜一瞥;夕阳残照下衰草离披,寒蝉凄切里瘦马踯躅。是的,残缺是一种美,甚至是一种完美。(开头)……我喜欢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的绝唱,因为它是末路英雄的愤懑;我喜欢王嫱“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哀怨,因为它是迟暮美人的无奈。这些残缺,吟唱着无限的感伤和永恒的苍凉。在黯然销魂时,在完美与残缺的抉择中,我依然选择残缺。(结尾)结尾可以采用的形式首尾呼应:结尾可以照应开头,产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效果。如例文3。升华立意:可以深化主题,提升立意,如例文1,开头摆出了事实现象,结尾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避免了主题的平庸。情理双趣:采用抒情性议论,表达情愫,激起波澜,引起共鸣,使议论文既有理趣,又有情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例文4。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的思想内容上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思路结构上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上有突出风格的妙处。其形式上灵活自由,形式多样。如果稍作变化,开头和结尾就可以相互转换。有娴熟创作技巧的作者更能把几种形式融会贯通。笔者只就几种常见和有特色的开头和结尾的形式和训练加以说明,难免挂一漏万。作文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质、情感经验、语言功底、个性喜好,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几种开头和结尾的形式,在时间短暂而气氛紧张的考场上,定能游刃有余入文,水到渠成卒章。获得评卷教师的青睐,收获满意的分数。面介绍几种议论文结尾的方法: 一、点明论题,暗示主旨。 有些议论文,是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论证问题的。这类议论文的结尾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在。 如秦牧《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生活道路》一文,就是在结尾时点明中心论题的:青年人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选择正确生活道路。又如《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文,结论和论点也是统一的,故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二、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理想的阶梯》一文,用两个比喻归结上文,深化“奋斗”是《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再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在结束时,既概括全文内容,又同开头部分提出的论点相照应,从而突出了文章的论述中心: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这样的结尾,不仅突出了中心,还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三、引用名言,深化中心。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结尾“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是仿照怀特黑德的名言自拟而成的,语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四、鼓舞号召,提出希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胜的。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发出号召或呼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但使用此法,应忌空喊口号、空洞无物,要做到情有所根。如《从三到万》结尾提出诚恳的希望,引导读者联系自身作深远的思考。 也有些文章常在结尾时提出希望,预示未来。如陶铸的《崇高的理想》就是如此:同学们!从开始有人类社会以来,没有哪一个社会能与共产主义社会相比。什么理想也不能同共产主义这一更崇高更伟大的理想相比。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这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这个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 五、画龙点睛,篇末完题。 有人认为只有狭义的散文常用“画龙点睛”之笔,其实议论文也有在篇末“点睛”,借以完题的(完题,即指完成论述过程,完整而有相当的深度而言)。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结尾: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梁实秋这条文化走狗毕竟是精疲力竭,毫不中用了。因此,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 这个结尾,最终画成了一幅完全切合梁实秋身份的狗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并完了题。 六、抒情描摹,远瞩前景。 如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尾,就是对革命高潮到来的热情的展示:它(指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个结尾情理相宜,强烈地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受到莫大鼓舞,因而决心用自觉行动去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 七、文意已尽,自然收尾。 大多数的议论文,都是“问题解决”了,文章也就结束、收尾。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分析、阐明了为什么要“改造”和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之后,用三句话自然地结束了全文: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三句话,水到渠成,进一步肯定了“改造”,很自然地收束起来。 八、指出教训,强调深意。 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结尾时说:就这样,个人(指李自成)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深刻的。 这个结尾,即在正告人们在革命胜利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忘乎所以,意义极为深刻。 总之,“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这里所谈及的,不过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结尾方法。而且应该注意,不论何种结尾方法都应该服从论述问题的需要,决不能使之成为外加的游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