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物理论文大一医学生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2

Joseph123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物理论文大一医学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ackerya

已采纳
医用物理部分,即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基础知识,是医学物理学课程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但应在满足基本物理知识教学之后,让我们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去理解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在整合时,可在相关经典物理部分的内容之后,将相应的医用物理知识系统的整合到一个专题。如:在电学知识内容之后安排生物电现象专题。包括人体力学、波动于声波、液体的流动、直流电等内容。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教学学时,又突出了重点;明确了通过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去理解生命现象的学习目的;同时还使医用物理知识有了系统性的概括。 在教材内容上紧密结合医学,以突出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为特点,充分考虑到学习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重点阐述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原理和方法,加强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克服了理论化、公式化等枯燥乏味、烦琐的内容。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更有利于我们自主学习。 对于刚迈进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来说,“为什么要学习医学物理学,怎样学好医学物理学”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医学物理学教学目标是使我们掌握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要在绪论课上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展示物理学基本原理在现代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应用,认识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生命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敲开物理学的大门,从而体会到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如通过展示临床核磁共振图像,进而指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利用了核自旋的概念及核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到物理学有很强的基础性、应用性、使用性;物理学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新成就不断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反过来,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又不断向物理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协同发展。200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者,更有力地说明了物理学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物理论文大一医学生

176 评论(12)

sunmh2003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人体有潜在影响 随着移动电话应用的日益广泛,手机是否对大脑产生损伤是当前热门话题,众说纷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脑外科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指出手机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损伤作用,尤其是颅骨缺失人群更易感。这项课题被评为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研究成果为现实生活中防护微波辐射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依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几年的潜心研究中,刘伟国教授、扬小锋 博士等采用健康成年雄性大老鼠40只,每10只为一小组,分为空白组、辐射组、去颅骨组、去颅骨辐射组四个小组。用手术除去颅骨骨窗的大老鼠,在恢复正常行动后再行微波照射。只见辐射组大老鼠在带孔的有机玻璃笼中接受照射,每天上午、下午各持续照射2小时,连续照射21天。对照组大老鼠除不进行照射外,其余生活条件与辐射组相同。 在动物模拟实验研究中实发现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50Mw/cm2(正常手机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25Mw/cm2)持续时间12小时以上的微波辐射对离体的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这种损伤随着辐射功率的加大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当研究人员把去颅骨辐射组与正常辐射组的大老鼠比较,进一步发现频率为900Mhz、功率密度在025Mw/cm2的微波辐射下(普通手机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密度)每日4小时持续21天的微波辐射对正常大鼠的脑神经组织无明显损伤,但是相同的微波辐射对颅骨缺失的大鼠脑神经组织却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因此该研究同时也证明颅骨对于移动电话的微波辐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专家认为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颅脑损伤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颅骨缺失患者的人数不断扩大。对于他们应以充分重视,保护他们的中枢神经受外界理化的损害。所以做好卫生防护、正确使用移动电话,是防止微波辐射对人体危害的主要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利用微波技术造福人类。
100 评论(14)

南云使者

临床医学进展、生物医学、医学诊断这些期刊上会有相关文献可供参考
8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