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艺~刨,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里,家乡有山有 水,我自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里,喜爱这 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记忆里,家乡就像 一个小孩子似的,我一年一年地长高,她 也一年一年地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 荣昌盛,每每看到家乡飞快的变化,我都 会感叹一番。我记得在小学时候,老师的口中,家 乡是一颗小小的明珠,深深地镶嵌在这幽 暗的大山包里,一到晚上,就会发光发 亮,璀璨耀眼,变得异常美丽。家乡的变化,是飞速的。在我上学前 班的时候,我记得,家乡的广场是一个诺 大的篮球场和一个沙地组成的。篮球场的 地是刷了红漆的水泥地,两方的篮球架 上,篮球网已经破损得成了一条线挂在球 架上随风飘摆;那时候马路是大颗大颗的 石子儿和水泥混合在一起铺成的,在马路 上只有人和马,偶尔会闪过一辆破破烂烂 的三轮车,那时,我就是在阴暗的土墙房 子里学习的,一到了下午,房子里就见不 到一点儿光线了。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 就是看书学习,放了学,会在篮球场旁的 大树下荡秋千,还会和小虫子在一起玩。后来,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家乡里来 了一帮子马戏团的人,在篮球场上搭了一 个很大的帐篷,在里边表演,我吵闹着要 妈妈带我去看马戏,因为那时候,除了在 电视里看到过,是从没有见过真正的在外 流浪的马戏团的,妈妈拗不过我,只好同 我一起去看马戏,现在想起,看的什么, 大多都忘了,只是依稀还记得那匹漂亮的 白马。不过,自那马戏团走后,一些电动 的小车啦,木马啦,蹦蹦床啦,都陆陆续 续从外地搬来了,一到晚上,那里就传来 欢乐的音乐声,小孩子在那里玩,老人在 沙地里跳操运动,一切都是那么地快活 啊。我读上了三年级,那时,政府是在修 大街。一天,我照常六点起来上学,看见 被挖土机弄得坑坑洼洼的大街,吃惊得眼 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老师告诉我们,政府 要修公街道了!我看着老师欣喜的脸却怎 么也高兴不起来。放学了,我摸着路边的 那棵倒下的梧桐树,看着它飘下的落叶, 心想,以后恐怕是再也看不到它了吧?一 想心里就有些酸酸的。果然,第二天,大 路上的树木都被砍掉了,一棵也没留下。 过了几个月,小城里的土马路都被干净漂 亮的水泥路代替了,下雨的时候,大家都 不用担心泥巴会掉进鞋里了,我却时常想 起那段透着泥土特有的芬芳的大马路和路 边开得特别艳的小野花。我六年级的时候,家乡的广场上堆积 起了小山似的沙堆,足有五六米高,后来 才知道是用来修广场的,我高兴地大叫, 终于能有漂亮的喷泉广场了!妈妈却说: 那棵总是载着我荡秋千的大树太大了,挖 不走,要被人砍掉了……现在,我上初二了,家乡的大街上车 流如水,十字路口上也有了红绿灯,广场 有了地下音乐喷泉,一座座漂亮的高楼拔 地而起,我的家乡更美丽了。
我的家乡讷河市,在祖国的东北嫩江平原上,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建国六十年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假如您是一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您会惊奇的发现,记忆中的小城,改变了模样,过去低矮、破旧的建筑变成了一排排的楼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路,如今变成宽阔清洁的大道和高速公路,道路两旁植树栽花,令人赏心悦目,精致华丽的路灯排在马路两侧。马路上,格式轿车川流不息,人流如潮。商厦密集,超市林立,市场繁荣,市容整洁,环境优美。昔日的小镇,不见了踪影,繁华的城市已在家乡建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告别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过去凭票排队买东西,现在,商家要靠打折来促销,家乡人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六十年以来,家乡人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人们居住的是低矮简陋的茅草房、土平房,最好的是砖瓦房。如今,一幢幢造型别致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很多人都搬进了宽敞明亮、装饰讲究、生活舒适的楼房。特别是近两年来,家乡还修建了城南新区,如今,空旷的草地变成了具有极大商业价值的商业区。不但住房发生了变化,而且吃的、穿的、用的也有了根本的变化。过去,吃的是粗茶淡饭,为的是充饥饱腹,如今吃的讲精细,求新鲜,为健康,越来越有营养。穿的过去为了遮体御寒,样式单一,色彩单调。如今,穿的是求新款,讲时尚,穿的越来越漂亮。用的过去是讲经济,求实惠。如今是求名牌,讲高档,用的越来越先进。如今家乡人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老年大学,不断提高、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形成了读书热。坐在家中上网,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家乡人的爱好。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雨亭公园就聚集数千人晨练。有的跑步,有的打拳,有的跳舞,有的舞剑,有的打球,有的扭秧歌,晨练活动热火朝天。夜幕降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人和广场,广场上华灯初放,霓虹闪烁,五颜六色的灯光下,人潮涌动,彩色喷泉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下,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猛烈直冲云天,时而轻柔撒地舞姿舒缓,形态万千,引人入胜,吸引人们围观欣赏,称奇赞叹。广场西侧,是健身运动区,数十套先进的运动器材,人们成群结队,运动健身,一个个体魄强健,活力倍增。广场中央,舞曲悠扬,一队队古稀老人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看,他们那轻快的舞步,少男少女般的体态,孩子般的笑容,他们真的返老还童了。广场上灯海人潮,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璀璨的灯光,在夜空闪烁,那闪烁的灯光就像那空中的群星。灯光、星光在夜空中交相辉映。那是星光还是灯光?那是人间还是天堂?人们都说天堂美,我说家乡胜天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家乡的巨变。在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我的家乡是白洋淀,那也是小兵张嘎的老家。今年回家乡,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前几年,由于缺水,白洋淀成了干涸的大坑。1987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家乡的人民为白洋淀引来了水,白洋淀又生机勃勃地活了起来。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约了儿时的伙伴骑车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淀。一路上,林木茂密,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柏油路宽阔笔直。来到白洋淀大闸,哦,这里万头攒动,人声鼎沸。这里有农民,也有城里人,有卖食品的,有租游船的。我惊奇地问:“这里怎么变得这么热闹了?”伙伴们告诉我:“咱这里已开辟为新的旅游点了!”我站在大闸上往淀里望去,只见水面上停泊着排排龙舟,十分壮观。伙伴搞来一条小划艇,我们向淀中心划去。白洋淀水清见底,成群的鱼虾在水中穿梭,五颜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远处大片大片的芦苇向水天相接处伸展着。伙伴告诉我,如今,芦苇塘承包以后,长势非常好。芦苇成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发家致富的宝贝。 荷花也是白洋淀的“特产”。我们的小船划到了荷花潭,只见四周有芦苇的天然屏障,中间弥漫着鲜艳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滚动,真是动人极了。 快中午了,我们上了岸来到我的姑妈家。村里青瓦房舍连成一片,昔日摇摇欲坠的茅草土坯房不见了踪影;姑妈家中的摆设也由往日的一张桌子、两个凳子和一个火炕,变得现代化了,彩电、冰箱、新式家具,已远远超过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妈说:“自从白洋淀有了水,这里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这里人民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白洋淀五业兴旺的今天。 白洋淀变了,我的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更富了!我深信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白洋淀会越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