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lm400
朝服的演变,饮食文化之类的~后宫文学~饰品的演变与社会等级之类的~ 
《安徽史学》杂志的重点栏目有: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集团研究、家族史研究、陈独秀研究、胡适研究、新四军研究等。这些栏目刊发的论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相关专题时的重要参考文献。今后将继续倡导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学风,力求多刊发能对20世纪的历史予以反思、能给人们提供有益思考的论文。 《安徽史学》杂志一直保持较高的学术品位。复刊之初,就刊登了徐川一先生就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开始时间与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商榷的论文,罗先生很快致函编辑部,要求在订误稿前加编者按语,“以我为的”。《光明日报》、《文汇报》相继发表专论,赞扬罗尔纲先生这种虚心求教、修正错误的精神。199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纪念罗尔纲 学习罗尔纲》一文时再次提到此事。 《安徽史学》杂志的作者主要是: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史学》杂志已经形成一批由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组成的稳定的作者群。国外的一些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教授、研究人员也积极投稿,每年均有外国专家的论文被采用。如2002年第3期刊载了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历史系石约翰教授撰写的《封建、郡县与中国历史传统》、2004年第1期刊载了牧园大学历史系都重万博士撰写的《论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的新史学》等。 《安徽史学》杂志不仅期待著名学者惠赐精品力作,也欢迎学术功底扎实、思想敏锐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他们的研究心得。由于编辑部邮箱信件较多、内容庞杂,盼各位专家、学者在惠赐佳作时尽可能同时提供打印稿,以免贻误。
安徽大学历史学系自 1979 年恢复招生以来,科研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历史文献学、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史、徽学研究、近代安徽学人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 项,清史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30 余部,发表论文 400 余篇。学科建设上以项目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凝聚和整合队伍,以形成整体优势。历史系现有一个博士点:历史文献学;九个硕士点,分别是历史文献学、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经济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作为一个地方院校,近年来,我们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有重大突破, 九五 以来,获得国家社科项目 5 项,尤其是2001、2002、 2004 、 2005 年连续获得国家社科项目,这在地方院校中较为突出。其中,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研究方面获得 3 项,分别是 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研究 (自原始社会至 1800 年)、 明代灾荒及其对策研究 、 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研究 ( 1840-1949 )、 皖人与近代中国新思潮 、战国简帛释例 、 皖南青铜器研究 ,获得省部级项目 20 余项,省教育厅项目 30 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 10余项。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出版专著 30 余部,其中《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孔子诗学述论》、《简帛研究》、《一次失控的近代化改革 ---- 关于清末新政的理性思考》、《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两驿集》、《明代史学史》等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编辑出版的《安大史学》《胡适研究》、《陈独秀研究》获得学术界较高评价。经过二十余年来的建设,历史学系学科建设在某些方面与国内同行相比,已经形成了比较优势,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学科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