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Slasher我只认达芬奇!“SLASH”,中文意思是斜杆,概念出自于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ess》。指那些完全或半自由职业者,依靠不同的技能来获得收入。流行于国外,在国内一线城市也开始出现SLash的身影。然而今天自称Slash的人多得像雨后春笋,满地开shit,我自认为是一个宽容而大度的人,在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婊时依然保持优雅。然而当Slash婊出现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活抓一只野生Slash婊我大学里有一个朋友,在微信简介里面写自己是Slash,一个集设计师、写手、歌手、吉他手、摄影师、影评者于一身的传奇女子。常常在票圈里高歌梦想和自由,配图必须咖啡加杂志,旅行标配必须海边加微单。偶尔还会在她的照片里感受到坐在暖色清吧里的她手抱尤克里里,眼神中流露着王尔德般的忧郁。但可惜的是在朋友圈里面从没见过她的设计作品,也没见过她真人弹唱小视频,文章也不知道发在哪个网站。某次比赛被分到同一个组,见她多才多艺的样子,想把ppt和团队的logo交给她设计~不料她极其不情愿,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设计一个图案需要几个星期怕耽误了比赛。好,那就让她上台展示的时候弹首歌撑撑场面吧,她又说自己不习惯在那么多人面前弹。最后把她分到内容组,结果出来写出来东西的逻辑和语序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俗称狗屁不通),呵呵这样的水平告诉我你是写手?影评人?你TMD逗我啊?虽然没发挥什么实际的用途,但整个筹备比赛的过程,她常以一种专家级别的姿态去评价和挑刺,说这个创意不够那个内容无聊,却又提不出具体的修改方案~比赛结束后,团队成绩一般,她还埋怨说因为自己的才华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整天查找资料整合资料大材小用了~呵呵Slash婊最可恨的不是她装逼,而是装着装着真把自己当成一回事,即做不来自己吹嘘的事情,也不肯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工作,还强迫别人去听他说了等于没说的建议。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她slash婊的性质,几乎没什么人找她合作了。后来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如今还大胆地在票圈里晒自己的杰作。只不过设计出来的logo业余到连我这样的行外人看着都觉得尴尬,写的文章也只在粉丝一百不到的个人公众号上面发表过,直播弹唱的美拍也只有500人在线收看(其中有499是僵尸粉、1人是她的合作伙伴)我曾问她: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她还傲然一笑道:I am a 港真,SLASH我没见过几个,可能是因为太年轻,身边倒是充斥着各式各样把自己当作Slash的Slash婊。买个咖啡机回家摆着的就说自己是咖啡师,拿个佳能600D去东山口拍些照就说自己是摄影师,组个队在学校拍个微电影就当自己是编剧,唱个K被善意地夸奖一下就以为自己可以组乐队了。这还不是最low逼的,他们还喜欢一边自high一边鄙视其他上班族或上学娃,自己不是整天迟到或者就是直接不到,和boss一言不合就谈情怀。然后一走不回头,妄想用他各种“特技”去自由职业,当自己的老板。 而下场多半不用想都知道,最后一个个抱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心情又回到朝九晚五泯杀人性的无趣工作去了。俗话说得好:“Too young Too simple”醒醒吧,很多你称之为技能的东西,连爱好都不算。你的闲暇往往定了你的终身我有另一个朋友,从小很喜欢画画,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开属于自己的画展。和众多艺考生一样,高考前经历了漫长的地狱式训练。那时她一人跑去了北京传闻最恐怖的艺考班,每天十几张十几张地画,画到手抽筋。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经常一个星期都没时间洗头。经常饿了就啃个三明治,被老师骂到严重怀疑人生。后来顺利过了专业考试,临高考前3个月回学校突击文化课,最终以重本成绩考上了全国数一数二的美院。上了大学后的她依旧是每天画画画,几乎不翘课,有空就去看画展、请教大师,票圈很少更新,但一有更新就是国家级的个人作品和团队获奖。如今她刚毕业,设计作品价值已经高达10万,在上海已开过3场私人画展。最近,她还以全校最优的成绩拿下保送名额,半年后将飞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继续深造。以前我真的很欣赏那些标签“不会画画的摄影师不是好的吉他手”一类的年轻人。但后来发现,“一万小时”定律不可破,一个要身兼多重技能的人,不是上了年纪就是像达芬奇(除了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那样一天只睡2个小时了。[爱好广泛]本身是一个优点。我并不是反对立志成为slash的人,也许今天的slash婊一直把那几样技能坚持下去,等十年二十年说不定还会真的成为名副其实的slash。在业余去把爱好发展成技能,就像那个画画的朋友,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她还会学学古筝、写写小说,如今她古筝已经到了4级水平,在红袖的粉丝已经破万。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样样都浅尝辄止,没有任何能坚持一万小时的达到专家级别的技能的话,就会丧失立足之本。为了现实的房子车子票子,人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我身边就有一个作品上过影院的编剧,常常需要闭关在一个出租屋里从早写到晚;还有一个资深的咨询师,常常需要通宵达旦地做各种逻辑清晰严谨的行业分析;我的架子鼓老师,耳朵里常年需要塞着纸巾,因为一天10个小时的咚咚哒呲的敲鼓声容易损伤听力。他们凭着持之以恒的投入,步入专家行列。 每一样称之为技能的东西,背后都是时间的投资。而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 所以,如果没把内功修炼到极致,你还不足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