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jxsxsp
申论考试摒弃了原来的简单议论文的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不单单涉及到议论文一种文体,而是综合运用说明、议论、综述、评论等多种文体。 (一) 议论文 议论文也称论说文,这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议论或者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文体,其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重要。党和政府的文件大多数是带有议论性的,还有报纸杂志的社论、短评、国际评论、杂文分析、调查材料等,均属议论文。阅读这些文件,需要具有分析和理解议论文的能力。参加公务员测试,没有扎实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是不可能在申论写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的。因此我们说,议论文是申论测试中最重要的写作体裁,也是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的写作文体。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 内容的理论性。议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一个问题。 (2) 语言的概括性。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作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 (3) 写法的逻辑性。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言之有理,才能说服读者。总之,议论文主要是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是贯穿全文的论述中心,是议论中的中心观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有的议论文为了把复杂的内容论述得更加严密、透彻,为了把道理讲得全面、深刻,就需要围绕中心论点分成几点或者几个方面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中心论点的属论点,这就是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要在文章中表现的主要看法。一个好的论点应该符合下面三个要求: (1)正确性。论点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2)理论性。论点要言之有理,必须是作者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而不能是一些肤浅的感受。(3)鲜明性。论点应写得集中、醒目,表现论点的语句必须提炼得十分简明扼要。分论点在说明中心论点时,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1)并列式。即各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在同一个层次上说明中心论点。(2)层进式。即各分论点在意义上互相承接,逐层深入地说明中心论点。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道理或根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光有论点或者空发议论,不容易使人理解,也不容易说服人,还得用适当材料作为论点的论据。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包括一切经过实践证明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真理,例如革命领袖的言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以及警言、警句等;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各种统计数字和各种自然现象等。复杂议论文里的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而对全文的中心论点来说,同时也起论据的作用。理论论据要有权威性,事实论据要有典型性。论点和论据一致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它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论点和论据组织起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它所显示的语言形式是整段、几段甚至整篇文章。论证要合乎逻辑,常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形式。总之,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应用文 综述 综述是一种介于评论和述评之间的新闻评论文体。如果说评论重在评和论,述评重在评,那么综述则重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评论。评论以评为主,述评既述又评,综述则以述为主。 综述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议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也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述评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1) 述评的特点 第一,以评为主 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新闻评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论据,引发议论。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较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而不是划定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第二,评述结合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它主要表现在述评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主,这就是说,述评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因此,就一篇述评来说,有时评多于述,有时述多于评,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述评的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述评的类型 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述评的选题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及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述,增强评论的时效性和群众性。按它们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工作述评 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新闻媒介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第二类,形势述评 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它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群众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第三类,事件述评 这类述评是根据作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论文选题 1、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 2、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 3、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应对WTO挑战的对策选择 4、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5、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 6、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 7、当代社会依法理财问题的探讨 8、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 9、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 10、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11、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 12、论我市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 13、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之浅见 14、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15、浅析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策略 16、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 17、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18、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 19、浅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 20、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 21、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2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根源 23、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4、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5、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26、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 27、浅议政府工作中的浮夸问题及治理对策 28、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 29、浅论“机关效能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30、浅谈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与对策 31、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 32、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制度建设的思考 33、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 34、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 35、浅谈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 36、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 37、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探讨 38、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39、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40、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41、论政府人事管理的变革—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公共资源管理 42、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43、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 44、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艺术 45、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思考 46、浅论完善政府形象的现实措施选择 47、试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 48、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 49、论行政领导艺术50.我国现行人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51.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52.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关系初探53.行政决策科学化初探54.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55.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
2020年吉林省考申论指导:如何清晰作答综合分析一直是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头疼的题型,所以大部分小伙伴作答综合分析题时都答得五花八门,但是又非常不凑巧的是综合分析是申论中必考的题型,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分析题目很受出题人青睐的。话又说回来,综合分析真是那么难吗?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出一些小妙招! 一、作答原则不可少 众所周知,综合分析题包含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解释型、评论型和启示型,但是从近几年的国考的试题来看,最常考的还是解释型的综合分析,所以这一定是小伙伴们要着重练习的。 无论学习作答何种类型的综合分析,相信大家在上课的时候一定听过申论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材料中有什么答什么”,听到这句话在很多小可爱们看来,说没说一样,但是小编在这里还是要说“材料中有什么答什么”。这看似是一句空话,但这正是我们答好综合分析题致胜的法宝。这其实还是在重申作答整张申论试卷的原则——材料为王,并不需要自己想破头另外再组织语言,只需要把材料中认为重要的话工整地抄在试卷上即可。 二、作答思路最重要 作答思路,其实就是明白到材料中去找什么的过程。每种题型都是有自己的作答思路的,综合分析题也不例外。因为综合分析题类型很多,所以需要各位考生稍微花一些心思区分一下。 (一)解释型综合分析 既然说是解释型的综合分析,必然是有需要解释的内容,有明显的标准词,比如:含义、解释、理解,分析,所以大家看到这些词时,就不要怀疑自己,对的,就是解释型的。可能是解释一个句子,也可能是解释一个词组。作答思路如下: 1、解释作答对象 2、多角度分析 3、提出对策 Ps:解释作答对象并不需要每个词都解释哦,有以下几种情况:(1)解释题干抽象性词汇,如: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2)如果作答对象是多个句子,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明显的是两个句子,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要说清楚哦!(3)如果作答对象本身意思明确,高度概括材料核心内容,如: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和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 (二)评论型综合分析 评论型综合分析也是有明显的标准词的哦,比如:看法、认识、评价、观点、怎么看。和解释型综合分析不同的就在于不需要解释作答对象,要发表对作答对象或观点的看法。作答思路如下: 1、提出观点 2、多角度分析 3、提出对策 但是要注意的是,亮明观点时不是想知道“你认为”,是“出题人认为”,所以表明观点时可以依照两种方法,一种是进行是非判断,判断材料的明显倾向;另一种是价值判断,高度概括材料的核心内容。 到这里呢,咱们先小结一下。介绍了那么多,我们会发现评论型和解释型综合分析作答思路唯一的不同就在于第一步上有略微不同。对很多小可爱们来讲,作答第一步不难,难就难在多角度分析上,我们该分析什么呢?不管如何分析,我们分析的一定是围绕着作答对象或题干的关键词分析的,最常见的是材料中会分析和关键词有关的原因,影响,问题,本质,目的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他们找出来,原因写一起,问题写一起,影响写一起就可以了。但是呢,有时候出题人也会和小可爱们开一个玩笑,材料中根本就没有问题,原因,影响,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就是在考验我们的逻辑了,所以作答这类题时,读这篇文章时候有一定的高度,不要深陷材料情境中,尤其是国考中,材料都会有一个很严谨的逻辑,多关注段落的主旨句或核心句,按照材料顺序把核心句子抄下来就是你的答案。 最后一步,提出对策,也不难啦。都做过提出对策题,针对分析时找到的问题或原因推出对策,一般对策做法提出一两句即可哦! (三)启示型综合分析 通过题干中出现的诸如启示,借鉴等词汇就可以判断出是启示型的综合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答题思路更是简单:总括句+具体启示(做法)。启示就是从别人的做法中你领悟到点什么,别人做得好的直接拿过来就是你得到的启示,别人做得不好的给你一个警示作用,所以还是根据他的问题推出对策,又回到了提出对策题这个原点。总括句是不是听着也有那么一丢丢耳熟,没错,就是归纳概括题和提出对策题中的段旨句,提炼出对策的核心关键词即可。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要有清晰的作答思路,找对做题方式方法,选中目标,争取早日金榜题名!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